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从箱子里走出来

从箱子里走出来

发布时间:2011-05-06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1-05-06

      “妈妈,给,语文课本,老师让家长把抄在课本上的问题给我们提问提问。”说着,儿子已经把书本翻开递了过来。
      我赶紧接过来,“师命难违”啊,我得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
     “第一题,本段有几句话?”我仔细辨认儿子摘抄的内容,开始提问。
     “三句话。”儿子脱口而出。
      我顺势看了看文章,标题为《瓜娃娃打电话》,一共有两段话,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童话,通过叶子和果实的对比,让学生形象而真切地感受到瓜娃娃的可爱与懂事,培养学生要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儿子,你说本段有三句话,是指第一段还是第二段呢?”我随口问道。
     “我们老师让这样抄的……要不我看看。”儿子夺过课本,煞有介事地浏览。
     “一句……两句……不是第一段,它才两句。”儿子边查边嘟哝着。
     “……两句……三句……是第二段,它刚好三句!”找到答案的儿子兴奋地大声嚷嚷。
      我也笑了,但心中却产生了疑问:像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背吗?
     “第二个问题,想想平时妈妈给我们做过什么?"
     “洗衣服,做饭……送我上学……”儿子慢慢地背着,额头轻轻地皱着,努力搜索着记忆中摘抄的答案。
      看着儿子略显吃力的表情,我心里咯噔一下,打断了儿子的背诵。“娃儿,不要背了,想一想妈妈平时都为你做过什么?”
     “不,我们老师让这样背的!”儿子执拗地继续背诵。我无语。
     “第三题,我们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又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妈妈,你辛苦了!”“孩子,你长大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儿子快速地回答,和书本上抄得一模一样。可想而知,已经在学校读过很多遍了。
      看着自己顺利地完成今天的课外作业,儿子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还激动地摆个“V”字造型:“耶,搞定!”然后,熟练地收拾课本,削铅笔,为第二天的上学做好准备。
      儿子刚上一年级,老师就是他心目中的“圣人”,对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都主动完成,这一点我一直颇感欣慰。但今天我却高兴不起来,也没有去表扬他,我的心沉甸甸地:儿子连段落都不知道,背下数字三有意义吗?妈妈在家为自己做些什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经历,这需要孩子用心去体会。而自己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对自己说什么,这种答案更不是唯一的。这样的背诵有价值吗?
      我试着问儿子:“娃儿,不按书本上摘抄的,你自己还想对妈妈说什么呢?”沉思片刻,儿子调皮地说:“妈妈是忙碌虫,爸爸是网虫,我是幸福虫(一个童话故事上写的)。妈妈,我太爱你了!”我哈哈大笑,为儿子的出其不意,更为儿子的活学活用,真情流露。我用手把儿子的肋骨稍稍用劲戳了一下,儿子立刻笑弯了腰。然后,我郑重地对儿子说:“娃儿,妈妈的忙碌是在尽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责任。你是学生,你应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还没说完,儿子就抢过话茬。
    “真聪明!咱们分工不同,但应该各尽各的责任,对吗,儿子?”
    “那当然!”儿子斩钉截铁。
     我继续引导,“娃儿,今天老师让抄在书本上的东西是鼓励你们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但以后在遇到这样的问题让你回答时,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上面背诵的填写呢?”
    “不一定啊……”
    “我们刚才的对话是不是也是一种答案呢?”
    “应该也对啊……”儿子思考着,判断着。
    “对啦,好多时候,只要围绕问题想想自己平时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那都是正确的。明白吗,儿子?”停顿片刻,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次作业事件很快就过去了,但我却一直在想: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为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固然值得肯定。但没有意义的热心,无关紧要的细心,只会加重孩子们记忆的负担,只能把孩子们新的观念、好的主意拦腰截断,走进我们自己年复一年经训练而演化的思维疆界,严重地束缚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把灵动鲜活的智慧之花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也大大削减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教育的可悲之处了!
     古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让孩子们从我们的箱子里走出来,让我们成为孩子们学习兴趣的真正激发者,开拓创新的真正领路者,鼓励他们造就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则,成长为一棵棵千姿百态的参天大树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