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又到春节回家时
又到春节回家时
发布时间:2011-02-02
刚进入腊月,心就像一朵欲放的花蕾,弥漫着,膨胀着,舒展着久久蕴藏着的思念。街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年味儿便越来越浓。腊月二十二,单位终于放寒假了。多年形成的习惯,总是在年内腊月底回娘家。娘家有年迈的父亲,有儿时的伙伴,有自己熟悉的一草一木。在娘家可以尽情地和亲人们聊天,可以到房前屋后寻找儿时的影子,可以和儿时的伙伴畅叙叙儿时的趣事,那种快乐的心情难以形容。姑娘们一个个带着自信和成熟回娘家,带着做女儿的责任回娘家,在家的温室里感受人生最感人的亲情!
我像往年那样,拿着刚发的工资,思念着走失几年的傻弟,想着多买些年货、多尽点孝心来安慰八旬高龄的老父亲。于是,在超市、服装店、菜市场之间忙碌奔波,大包、小包,一趟一趟地跑,直到满意为止。父亲爱喝的酒、鸡蛋、奶粉;妹妹一家人的衣服,款式、大小,一件一件的试;红薯粉条、各种细菜、佐料、洗衣粉、洗发剂,一样一样地采购……
第二天,虽然找的是面包车,可也被塞得满满的。上大三的儿子像跑堂似的一件一件往车里塞,并戏言:“老妈,你要把超市搬回家啊!”
“东西不在多少、贵贱,这是你妈的孝心。”老公在一旁搭讪着。
从西路出发,到家只需五十分钟。小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道上行驶着,越走越近,到了村头,远远看见身背如躬的父亲,拄着拐杖在村口的那棵柏树下翘首张望。望着站在树下那样瘦弱、矮小的年迈父亲,这一道暖透心窝的风景,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股热浪,我那八旬的父亲在四面寒风的村口等了多长时间啊?
“爹,天这么冷,你......”走下车,搀住父亲,一股过年回家的幸福又溢满了心头。
“快回家,外面冷”。父亲笑着,招呼着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姐,孩子们上大学,一年要花一两万,家里日子好着哩,回来花这么多钱!”妹妹不住口地说。
搬好东西,妹子、妹夫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我们便和父亲坐在炉火旁聊了起来。
“你失眠症好些没有?年底你们工作特别忙吧......”虽然父亲农历十月才回家帮妹妹剪香菇根,虽然我们只有两个月没有见面,但是父亲急切地问这问那。
“工资越长越高,生活也越来越顺心,我们一切都好,你不要挂念”。
“今年国家又给我们老党员每人发了贰佰多元哩!家里冬天卖香菇就收入两万多元,刨去成本,还赚一万好几”。当我们给父亲钱时他说什么也不要,“你们要好好工作才对得起党的好政策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我和姐姐悄悄地把钱压到父亲的枕头底下。
“去给你妈上坟吧,这一阵子风不大”,父亲催着我们。
走过几里山路,我们便来到母亲的坟头。放鞭、烧纸、磕头,脆响的炮声就是我们此刻对母亲的声声呼唤,无声的泪水,就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啊!
“你们的外婆勤劳、能干、爱‘美’......若活到现在,看着你们三个外孙是研究生、大学生,个个有出息,不知会有多自豪、多高兴、多骄傲呀!”姐姐泣不成声。
是啊,母亲已离开我们二十三年了,失母的伤痛已在我敏感脆弱的心灵里结上了厚厚的老茧,不愿触碰。此刻站立母亲坟头,那裹在厚厚老茧里的疼痛便撕裂着我的心。我苦命的母亲,你好吗?如果上天真的有灵,你此刻一定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高兴,为我们对父亲的孝顺、对小妹的关爱而欣慰!我可怜的母亲,就让我们默默地为在天国的你祷告、祈福吧!
上坟归来,堂兄妹们、堂嫂、大妈、侄子、村里的几个长辈都来了,坐的、站的,满院子是人,满院子欢声笑语......
午饭已做好了。鸡鸭鱼肉,丰盛的菜肴;甜辣具备,香醇的美酒。外面乍暖还寒,室内温暖如春,弥漫着过年的气息,团圆的幸福,相聚的快乐。一家人一起举杯换盏,其乐融融的场面,父亲温馨的笑脸,淳朴真切的话语,浓浓真挚的亲情,让我感到家真的好幸福、好温暖呀!电视剧《回家》中有句台词说:“回家的心情像杯酒,回家的感觉像一盏灯。”娘家是最温暖了,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感受是最亲切的了。
相聚的时刻总是那样短暂、宝贵,分别的场面总是那样难以割舍!多想在家住些日子呀,可还要值班、回老公老家,还要置办年货......通情达理的父亲握着外孙的手久久不放,嘱咐他们好好学习!
堂兄妹们、堂嫂、大妈、侄子、父老乡亲,满满地围在车旁。在亲人的一声声祝福中,在父亲浑浊的热泪中,我们依依不舍地开动了车子。
娘家,虽身处大山,但村风纯朴;虽山区一村,但村貌日新月异;虽不大富,但家味十足;娘家,虽普通农家,但其乐融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春节赋予中国人家的感觉,家的感觉赋予我们,回娘家的感觉真好、真幸福。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我回家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里是我生命的故乡,人生的驿站,心灵栖息的港湾,因为这里有我梦牵魂系的亲人,有生我养我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