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全省文化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
全省文化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
发布时间:2012-07-09
抢抓机遇创佳绩 推进文化大发展
全省文化工作座谈会暨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内乡召开侧记
对于内乡来说,这是一次好之又好的宣传平台。
对于内乡文化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展示机遇。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内乡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特别是县衙、宛梆、宝天曼等文化品牌愈打愈响,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内乡县衙、宝天曼等文化旅游建设工作和观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内乡宛梆、鼓儿词、内乡民歌等专场演出。内乡历史悠久,特色文化得天独厚,县衙、宛梆和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被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特别是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内乡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投资数百万元加大县衙抢修保护力度,使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游客的喜爱,享有“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北有北京故宫,南有内乡县衙”等美誉。1995年以来,朱基、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李岚清、罗干、李铁映、曹刚川、刘云山等2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县衙视察;日、美、德、意、英、澳、俄、韩、泰、挪威、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的游客到县衙观光旅游,国内游客遍布大江南北3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中原大地的一处文化旅游胜地。宛梆是一个优秀的珍稀剧种,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乡宛梆剧团是目前国内仅存唯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被誉为“天下第一团”。多年来,宛梆剧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依靠艰苦创业、传承守业、爱岗敬业、创新兴业的“宛梆精神”,坚持扎根基层,开发演出市场,演出场点除本县外,还辐射到周边县市500多个乡村,年演出600余场,观众近百万人次,成为保护、传承、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获得了“河南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其优秀剧目也先后荣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金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及“河南省第二届县(区)级戏剧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宛梆现象”进行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围绕“一山(宝天曼)一衙一宛梆”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宛梆剧团较早就和内乡县衙结合,在县衙开设宛梆茶社,策划编排了《宣讲圣谕》、《县官出巡》、《知县审案》等动态文化活动,丰富了县衙文化内涵。还结合内乡文化特点和旅游景点,先后创作排演了歌曲《伏牛春早》、《美丽宝天曼》,舞蹈《闹春耕》、《衙门闹年》和以县衙为背景的新编历史剧《三院禁约碑》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和剧目,到宝天曼等旅游景点演出,服务县委、政府外事接待演出,促进内乡旅游事业发展。
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理清了文化工作思路,增强了与会人员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将对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内乡县文广新局局长徐向升表示:这次全省文化工作座谈会暨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内乡召开,既深感荣幸又收获很大。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开阔思路,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发展内力和各项工作水平,推动内乡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厅长杨丽萍及与会领导对内乡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县文广新局周到细致的接待服务给予赞扬,对内乡的文化旅游建设及县衙、宛梆等文化品牌打造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