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平实敦厚说先敦
平实敦厚说先敦
发布时间:2012-07-25
先敦说自己写诗属于“票友”,我也是票友,票在一起,就有了来自诗的层面相互的欣赏和相互的信任。他不时发来一些刚吟就的诗稿,让我提提意见。既是至交,开始我还总很认真地在格律、平仄、对仗方面,提些建议,甚而有时动动他的词句。本来就与先敦是多年的好友,对他的性情比较了解,他的诗再看得多了后,就忽然觉出来,先敦不是像一些诗人刻意在经营文学意义的诗,也不像一些离退休老同志无聊在凑诗填补时间。先敦是借了诗的躯体在锤炼书法的字外功,延展拓宽他书法的文化气息和精神空间;同时他是在借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所钟情的一种文体,录下他自己在山水自然、在人生阅历、在世间友情的参与、给予和收获。
时下快捷人生,快餐文化的时代,人生的很多经历,都被过镜花水月般地经历又被眼云烟般地抛洒,生活的真意、真趣被人们过于随手遗落、随处遗忘,匆忙奔命的多元式经历堆积起肤浅的时尚,深处是轻浮的苍白。而先敦的诗,用文学评论的角度看,会让一些时尚的眼光乜斜为一种陈旧和迂腐,因为他诗的常态是平常人生、平常世间、平常意趣,在平常和平凡里,他竟然是那样的真心真情投入,他参与的一次次艺术活动,他多次到过的他熟悉的山水,他总是全然感动地用心吟诵这些际遇、这一次次生命的在场。熟悉了先敦,感受到了先敦作诗的价值取向,我们会感受到先敦的诗,内心深藏着一种珍重、珍惜和珍爱,向外透射着一种心灵的火热,他是一个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撷取美的歌者。
通过诗,述录自己的感动收获,而与朋友达成一种对美好的分享。这是一种达人的境界。
书圣王羲之说:“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也。”
我在想,所谓的“通人志士”,用在先敦身上,亦应贴切。在中国,文通则理通,理通则道不远矣。先敦是借诗这样一种文体来体悟天地万象、人间百态,来体验艺术的内涵与美好。先敦拿诗作为一种工具,筑起了他的心灵与世界的一条沟通的桥梁。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浏览先敦的诗集,我们会发现,先敦的诗有着很宽的界域的,我们会随眼见到很多典句绝对、绝妙好词:《西湖踏春》中“莺啭枝头杨柳新,暖风拂面放怀吟,人间天堂景色好,桃红梨白一湖春”寥寥四句,流淌一路景色、一路春风,荡漾着流光灿然的美好心情,只有吉祥的目光、健康的心态,才可以写得这样天花烂漫般的生动。“碧星珍珠千条线,火树银花万点金。爆竹惊醒嫦娥梦,春雷唤出太真魂。”《壬午观烟火》,词新、景新、意新,纵向、横向,视觉面、精神面,浑然一体,一派大景象,大境界,放在诗词名家名篇中亦然能豁然跳出,毫不逊色。写文雅,先敦的《千唐志斋》:“仰慕志石新安行,皇皇法书灿若星。漫描宦海文武治,但述民间苦乐情。汉唐神韵统百法,魏晋妙章开宗风。阅尽沧桑兴衰事,片石千秋写汗青。”千唐志斋一块块冰凉的刻石,在先敦笔下,林列成光耀千秋的文化生命。这首诗思接千古,舒卷百代,赞叹文明,心慕神追的文采,体现了先敦对诗的驾驭功力。但是先敦并不把自己的诗升高定格在古典诗人的英雄贵族品格上,他很理性地把自己的诗平面降低、再降低,降到了白话程度,人人都能读懂,人人都能分享。这种价值取向,彰显出他的平朴、平凡、平易的人生追求和美学追求。
先敦不事雕琢,宁拙宁平,用自己天性中的质朴和率真,与社会与人生与文化艺术的真善美直接坦然地互动。以我观之,先敦的诗中处处体现了“通人”的境界。
拿书圣所言的“志士”来衡量,先敦同样是体现了意诚志坚、上下求索的精神。先敦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坚持自己的艺术实践,成就了自己的书法人生。先敦坚定地为一方艺术、一方文化的进步发展不懈努力,倾情付出。编辑出版了多部推介宣传地方文化艺术的书籍,为内乡成为中国书法之乡倾力运筹,摇旗呐喊,带出了一批新人,成就了内乡文化艺术的光荣。先敦以自己的诗作为缘由,广邀国内书法名家大师,集成了这部煌煌作品集。我们从作品集中,可以体会到,中国当代书坛张海主席为首的诸位领袖、书界大家、引领当代书法创新的国手墨将,以先敦诗作作为载体,完成了当代书法艺术别开生面的高端集合。这一大批颇具分量的书法作品,不单纯是先敦个人的诗作,也不单纯是诸位书法家个人书艺的展示,它体现了一种适合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理念、文化整合和文化艺术活动的运作,它其实可以被视作南阳文化艺术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成功的基础,是先敦个人的艺术魅力所致,是先敦被整个当代中国书坛所认同看重所致。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把高层的力量吸引过来,在地方形成文化的热点和聚焦,从客观角度看,这对地方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大的贡献,是一件大的功德。先敦这些年来,始终如一地热情组织这些活动。南阳的书法艺术有这么长足的发展进步,先敦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很多。
先敦有了这样的文境、心境、人生境界,他所致力于奋斗的书法,就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宽大的精神视野。于是,他就这样轻易地在自己已经定型的行草书基础上,形成了金农体隶书和小篆三位一体的完善结构。小篆的稳态中正、金农体的奇崛聚敛,行草书的飞舞流动,三者形成了艺术的有机统一。先敦的书法坐实在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个性之上。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中国自强不息之君子的风范,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之趋向。无论哪个时代的中国文人的优秀作品,无不融会贯通于“道、德、仁、艺”。先敦正是用心用情地沿着这条道路走来,向着这个目标前行。
先敦说:他只是做了他自己应该做的一点点事情,为了大家艺术的共同进步,为了大家内心的快乐吉祥,他还要努力做下去。到任何时候,先敦仍然是那样谦和平易,他还会笑眯眯地写着他平实率真的诗,诗,早已成为他生活乃至生命的一个部分。他的诗立于平实,也基于他艺术的平实和人生品格的平实,平实和敦厚,被他凝聚成为一种人生的品质和艺术风格时,会自然形成一种特殊的魅力和有力的托举。先敦书法艺术的成功,以及这本集子所形成的艺术聚焦的文化影响,更加进一步地烘托锤炼了先敦平实敦厚的文化品格。
(作者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阳卧龙岗印社社长、南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