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孙青松散文入选《甘肃省2011年高考诊断语文试卷》

孙青松散文入选《甘肃省2011年高考诊断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12-07-12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7-12

  近日获悉,内乡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湍河文学》主编孙青松的散文《空心村》入选《甘肃省2011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试卷》,该文以阅读题形式出现,权重22分,试卷总分150分。这是我县作家作品首次入选高考试卷。

 《空心村》一文原载《中国散文家》2010年第4期,并入选《2010中国散文年选》。下面是试卷内容: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空心村
                                                         
青松
      ①
年下走亲戚,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的祖宗八辈都是打坷拉的,亲戚家也几乎都在农村。走亲戚的好处真不少,它让我得以游于暮冬时节的村庄之间,领略萧疏而荒寒的冬季乡野风光,让我能与亲戚们相聚重逢,同餐共饮,浓化亲情,还能让我感受十里八乡的风土人情,不经意间收到乡村采风的效果。
      ②
一年一个春节,一个春节走一遍农村的亲戚,走一遍农村的亲戚,便强化我一次这样的感受:星岁棋布的村庄,慢慢演变成空心村,呈现出颓废的迹象。
      ③
不妨一起来由表及里的透视一下村庄吧!
      ④
村庄,是人类聚居的基本模式,是城镇的渊源和雏形。村民和民居,是村庄的两个基本元素。在村庄的发展史上,它的住宅格局一般是:平民百姓一般环居于村庄周围的边缘地带,把守边关,富人豪强居住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养尊处优。村中心的房屋往往大、舒适、漂亮,彰显了屋主人的尊严和富裕,成为乡村的地标性建筑。当下的村庄已经今非昔比,其屋舍布局与过去大相径庭――村子周围的边缘地带,农舍新颖、整齐、时尚,人丁兴旺,奔小康的气象蒸蒸;村中心区域的房屋,大多破烂不堪,年深久远的老瓦屋开着天窗,墙体龟裂,家徒四壁,人去屋空,有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之感。少数居人者,多系鳏寡孤独者,了无生气。这种情形,便是空心村的物化、外化特征。何故如此?想要富,村边住”――句新俗语,将这个疑问解散释疑了。不仅在屋舍布局上村庄展示出空心特征,浪费着大量的熟土肥壤,而且在人才资源上,村庄也呈现出空心的趋势,人尖子们远走飞,留守人员一代不如一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个极为煽情的诗句,千百年来一直是乡村读书人的梦想,成为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强大动力。自恢复考制度三十多年来,走过这座独木桥的乡村才俊们,大学毕业后大都留在城市鲲鹏展翅;其父母随有本事的儿女们到城市享福的人,也为数不少。迁居城市生活的主人遗弃的老屋旧舍,失去了翻修的价值,破宅烂院的犹如荒芜的老庙,失修的古迹。我在村庄上随便转悠的时候,村民们每每义务给我导游解说着:在这里的几家,儿女们都很中用,老老少少都进城住了,老瓦房年久失修,不像样了;这庄边的几户,大人娃们都是泥巴腿,种庄稼打零工,积攒几万块钱,扒了瓦房,盖了平房,打起了龙门院墙,准备娶儿媳妇了。这解说让我对村庄的空心之故,明明白白。那些学有所成就业城市机关的人,那些做了军官转业的人,那些经商发了大财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不种老家二亩地了,排排场场地进城当了市民了。此外,打工族”“打工潮应运而生,风起云涌。村庄上那些渴望致富的年轻人,不再安分守己,纷纷孔雀东南飞了,背井离乡去深圳、珠海、东莞等地打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村里只有老弱病残留守着,耕种发不了财的庄稼,守护着宅院和孩子。
     ⑤
城市,当今的域市,犹如一个巨大的吸盘,将乡村的精英们一股脑儿吸过去,变成自己的俘虏;又如一个怪兽的巨口,把郊区的村庄次弟吞进肚子里,先改名叫城中村,后同化为自己躯体的一部分;把乡村的涓涓物流百川归海,汇成商品的海洋;把乡村的散金碎银兼收并蓄,蓄成金钱的世界;把乡村的茕茕游子悉数收容,汇成滚滚人流;把乡村的砖瓦砂石车载船舶,造就楼房的森林……是喜是悲,我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内心一片迷茫,如大雾缭绕。
      ⑥
在我看来,当今的村庄像一个枯树上的鸟巢,在这温暖的窝巢里出生和成长的雏鸟们,翅膀硬了之后便远走飞,另立门户了,尽管他们五里一徘徊。那些生儿育女的老鸟们,依然在旧巢里守望,尽管他们背负无限的失落与无奈,翅膀硬了的小鸟们为什么不去叼草噙木反老巢呢?         
      (选自《中国散文家》20104期)

      14
.文章的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概括空心村的主要特征。(4分)

      16.第段用大量的文字写农村被城市化的过程,作者说是喜是悲,我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从全文看,你认为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5分)
 
      17
.文章的最后一段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