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故乡的秋
故乡的秋
发布时间:2012-06-0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少时我总是难以理解它的真真含义,或许是“寒秋”与“寂寥”触化了诗人的斗志才得此佳句。
儿时,春夏秋冬四季节,倒是更喜欢东末初春这段时间,也许是可以看到那特有的孩意般纯洁的雪,也许是在过春节时可以“不劳而获”的得到压岁钱,这便是儿时的童真与贪婪。
然而,当我告别儿时来到这远离故乡的北国时,似乎才让我意识到故乡秋的存在,秋的美丽。故乡的秋在记忆力是那样的模糊,仅隐约的记得很少的一点。
我是来自祖国大西南的一个农村孩子,故乡的秋既是淳朴,又是自然;不仅有自然的山水风景,还有劳动人民耕耘的画卷。故乡虽然有“西南煤海”的美名,但是这却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事实上,故乡农村除冬天烧煤外,其他季节几乎用树木作燃料,因此,儿时除了上学的时间外,最期待的就是深秋季节,放学后回到家背上自己心爱的“小背篼”到离家较近的树林里去拾干柴,距离较远的更喜欢;也许是年少童真,有时大人阻止也会偷着去。因为,在那空旷的小树林里有一种莫名的充实感,那里没有大人的唠叨,那里可以放纵自己。树林中除了少数的长青植物,几乎都枯萎,树叶三落在地上光溜溜的树干立于大地,放眼望去真有些畏惧,不过却成了另一道与世隔绝风景线!
奇形怪状的树枝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大网盖住了头上的天空一根根树干自然而立,多得像一个树的王国,枝的迷宫。黄叶散落在地上,估计有四五公分厚,脚踩在上面,软软的,时而的还发出“吱吱”声音,你别以为是踩到了小动物,其实那是碎枝断裂的声音。虽然已进入深秋,万物枯黄;但是,树林中还是有一些开花的植物,“猫耳朵”就是一种深秋开花的小草,它的叶子像兰草,结果就像猫科动物的眼睛,它的美名也许就来源于这吧!头顶的天空上还有挂满树枝的柿子,虽是山中野味,但解馋还是可以的。
视野远眺,眼前一片成熟。家乡虽然没有东北那么坦荡的平原,却是另一番视野。由远及近,金黄色的一片稻田,你会被这壮景所惊呆,可能你会联想到黄河;金黄色的稻穗夹在山谷中间,迎着谷风,倒向一面。这就是小时记忆中的黄河。
故乡之秋也浸染了河畔,游鱼在河底翻动花白的身子,动作已开始显得迟缓,也许这便是深秋开始的征兆。河面除了一些水草和农家的鸭群很难再找到动景,“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鸭群已经感觉到了深秋的凉意;岸上的小草把头缩进秋土,静静地等待寒冬的来临;杨柳也停止舞动柔软的身姿,静静地等待。
面对着丰收的季节,路上行人加紧了匆忙,几乎忘记了秋的凉意。要说春是播种的佳季,那么秋则是丰收的“热潮”。老农丢弃了奢望,只希望把一年的辛苦留在这有着凉意的深秋,那怕是靠近寒冷的初冬。
《故都的秋》开头说: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爱,北国的秋,却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北国是郁老早年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因此他认为北国的秋是美丽的。与郁老笔下的秋作比,故乡的求实淳朴,自然地。
记忆中,故乡的秋是平淡的,在他的怀抱里找不到一点富丽堂皇,不分等级,不加点缀……
回想故乡,品故乡的秋。犹如品味白开水,淡淡的将忆乡,思乡,恋乡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