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徐海林在“三员”培训班上授课题纲

徐海林在“三员”培训班上授课题纲

发布时间:2013-05-27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5-27

30年新闻工作感悟和新闻主题提炼写作
――徐海林在2013年内乡“三员”培训班上授课题纲


    
      一、全媒体时代,人人都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
      一个组字: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说,一个信息,特别是关注度高的负面信息,只需要在新浪网首面上停留5分钟,这条信息就可能会被1400家网站转载;20分钟后,这条信息的点击率将超过1000万人次……也就是说,只需要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星星之火,已经燎原。而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的另一个数字是,截止去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5.8亿,目前这个数字会更大。    
    
      一条短信:“切记你是领导――1、接受采访不要讲浑话(如:“你是替人民说话,还是替党和政府说话”);2、公众场合不抽名烟(如:南京天价烟事件);3、公务应酬不戴名表(如:陕西安监局长戴名表被晒);4、公务用车不开名车(领导干部坐车标准有要求);5、基层视察不穿时装(如:朱基内乡视察,粮局);6、发表大作不抄名文;7、与人约会不发微博;8、灾难发生不露笑容(如:陕西矿难现场露局长笑脸);9、寻花问柳不写日记;10、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
        
      一点体会:媒体工作无小事,既要认真谨慎说活办事,又要积极慎审应对媒体。
        
      一些实践:(乍曲油站爆炸、夏馆尾矿库溃坝、干警拖老太、北园强推地)
        
      一致做法:“早”――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早介入,及早公开在权威媒体发布事实真相;“准”――发布的事实一定要准确无误,经得起一切检验;“少”――发布信息或接受记者采访,一定要“少”说(少说不是回避),要多说事实,少说、慎说原因;“测”――注意监测上级媒体刊发的相关信息,该应对的积极应对;“评”――发挥网评员的作用,及时跟帖;“沟通”――随时保持与上级媒体和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取得理解和支持。
        
      二、面对记者怎么办
      1、一定要认真接待,善待记者
      要热情,但不能过分;不要回避,但不要随意向记者介绍情况;
    
      2、一定要了解记者底细
      要查看记者证件,看他提供的是记者证、工作证、还是名片。
      要记下记者的联络方式(是哪家媒体、姓名、手机号码),有必要上网查阅;
       
      3、一定要了解记者要什么
      掌握他是奔着什么主题来的,看他是奔着什么目的来的(是正常工作,还是有非份想法);
       
      4、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情况
      对自己单位的真实情况了如指掌,以方便应对;
       
      5、一定要向宣传部门报告
      向宣传部门说清来访记者基本情况,说明记者来访意向。
      在宣传部指导下开展应对工作。
    
      6、一定要学会与记者“周旋”    
    
      7、一定要对记者的非份要求说“不”    
    
      8、一定要学会与记者沟通,交真正朋友    
    
      9、认真研判媒体刊发稿件
      该回应的及时回应,无碍大局的可以置之不理。    
    
      10、总结每次接待不同层次记者的经验和教训    
    
      三、30年新闻写作感悟    
    
      (一)十个体会
      1、把文章写短一些
      就事论事,把事情说清楚就行;
      咋写都行,只要能把事说清楚。
      开门见山,只奔主题;
      力戒套说,避免小题大做。
      如:《内乡县决定,允许乡镇财政收入负增长》    
    
      2、把文章写活一些
      增强现场感,多写现场新闻。
      恰到好处地让人物进入文章,并用好人物语言。
      倡导短句式,短段落。
      如:《“洼地崛起”从内乡出发》    
    
      3、把文章写宽一些
      确定文章主线,选准故事点,由点带面,实现主线牵动。
      围绕新闻主线,多写新闻事实,实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
      如:《深读内乡故事》    
    
      4、把主题挖深一些
      通过凡人小事见精神,反映大主题。
      不要把文章留在浅层表面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就是提升新闻价值。有些时候,让文章上水平、见高度,就是一句话或几个字。
      如:《内乡:四年攻坚造起产业新城》    
    
      5、把现实贴紧一些
      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一定要写身边的东西,不要让人感觉新闻脱离了实际。
      一定要学会运用不同层面人物的语言。    
    
      6、把入口选窄一些
      入口即文章的切入点,切入点不能大。
      小切口,大主题。
      如:《“洼地崛起”从内乡出发》,选的是“学习”,但全面反映的是内乡开放发展的成效    
    
      7、把标题写实一些
      无论文章用几个标题(引题、主题、副题),至少有一个标题得写实,让人一看都知道文章写的是啥。
      文章内的小标题也要力求写实。    
    
      8、把导语写神一些
      不拘一格写导语,但不管怎么写,一定别让人感觉牵强。
      多写现场感强的导语,让人如临其境。
      如:《内乡县四年攻坚造起产业新城》的导语。    
    
      9、把背景写准一些
      几乎每一新闻都需要新闻背景材料,但怎么运用,在哪运用,确大有学问。
      新闻背景运用的好,会显著提升新闻价值,运用不好,甚或会葬送一条新闻的生命。
      与反映主题无关的背景材料一点也不要用。
      如:《烟叶成为内乡农民增收“黄金叶”》    
    
      10、把新闻五要素写全一些
      新闻五要素(五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最容易忽略的元素是新闻最近时间点。
      怎样寻找最近时间点。    
    
      (二)五种基本功
      1、学会学习和思考
      从读报纸做起,看别人怎么写,思考别人为何这样写,如果是同样主题,自己怎么写。
      实现从模仿写作到自我创新驾轻就熟的转变。    
    
      2、先思考,后写作
      思考好了,思考成熟了再动笔。
      思考好文章的主题和标题(第一步)。
      思考好文章的体裁(第二步)。
      思考好文章的写作提纲,包括每一部分小标题(第三步)。
      每一部分具体内容(第四步)。    
    
      3、根据新闻价值定体裁、写稿子
      一般新闻和动态新闻,都以消息或特写形式出现。
      综合新闻、深度报道以通讯、述评等大体裁式新闻形式出现。
      避免把小题载的新闻写成大体裁的新闻,这样的新闻多是劳而无功,难以发表。    
    
      4、学会自我否定
      认真打磨稿件,完善新闻素材,提升新闻价值。
      不是时效性特别强、急发的稿件,都要打磨2-3遍。    
    
      5、不怕别人挑毛病
      让别人修改自己的稿子,看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的稿子,不理解,或很难理解,那就说明你的稿件问题大,要重新写。
      别怕别人否定自己。    
    
      四、从刊发的几篇重头文章谈主题提炼
      1、《深读内乡故事》    
    
      2、《看洼地内乡如何用学习力提升开放发展力》    
    
      3、《谁为内乡急》    
    
      4、《爬坡的内乡,民生文章也漂亮》    
    
      五、对好文章的界定(五个境界)
      1、准确明白。把要说的事、要讲的理,说明白、讲明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通畅,让读者一看就懂。
      常言说,真理是最朴素的,“是真佛只说家常话”。即使是深奥的思想,也可深入浅出,于浅中见深,平中见奇。据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只用了3000个常用汉字,而博大精神的毛泽东思想却表述得明白易懂。语言的明确源于思想的明确,思想的明确必须要求表达的明确。    
    
      2、生动形象。行文力戒呆板、老一套、概念化,要用鲜活动感的语言,不仅把事与理说的准确明白,而且绘声绘色,让人读起来有兴致,有感受,如临其境,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有文采,讲究形象思维,善比喻,会用经典,还有点浪漫幽默。如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雷,天地合,乃感与君绝!”一连五个比喻形象表达了“我”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守,海誓山盟,动人心弦。    
    
      3、简洁凝炼。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楚复杂的东西。
      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装饰(莎士比亚语)。
      有人视简洁凝炼为风格,其实是一种功力。倘若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能力,是很难做到提纲挈领,一语破的。文章的价值取决于思想,不在于字数。我们追求的是既要能做长篇巨匠,又要能做短章圣手。当然,那些题材重大、内容丰富的文章,该长还是得长。    
    
      4、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人物语言自然得体。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自然天成,但一个“绿”字,却是经过“到”、“满”、“八”、“过”等数易其稿而后得成;鲁讯在《故乡》结尾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5、创新出彩。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标准是义理创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创新出彩,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词句、观点、方法、表述、结构、体裁、风格等等。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可能就一两个警句,也可能几十个字。有了创新出彩,就能使文章亮起来。
      义理创新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开新域――从头说,二是改旧论――重新说,三是有发展――接着说,四是分取舍――扬弃说。意思、意境新,语言新,文句新,才叫美文。    
    
      总而言之,准确明白是做文章的基本境界,生动形象、简洁凝炼、质朴自然是较高境界,而创新出彩则是最高境界。
      文章境界的提升,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文字功底、写作技巧、生活阅历、学养程度、情感状态、性格气质、志向追求,等等。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要博采厚积,夯实基本功。    
    
      古往今来的好文章,无一不是博彩众长而又独辟蹊径,实事求是而又巧于表达,厚积博发而又千锤百炼,真情实理而又善美兼具。陆游做诗近万首,创作经验只有十个字:“汝果学做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实际就是理想、信念、精神、责任。试想,工作没有激情的人,他怎么能写出富有诗意、充满激情的好文章?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怎么能写出让人向上的好文章?所以,没有对大丈夫气节的崇尚,就肯定写不出“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动人格言。
      由此可见,要提高文章境界,必须提高思想境界。只有做社会的良知,只有热情读书和工作,才能写出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正声、历史的强音,把文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六、影响文章水平的主要表现
      1、内容空疏,陈言老调多,空话套话多。    
    
      2、盲目求长贪大,烦冗拖沓。    
    
      3、创新不足,甘于平庸。    
    
      4、缺乏深入采访,缺乏调查研究。    
    
      5、人为拔高,脱离实际。
      没有遵循“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基本原则。
    
      点评:好文章、好新闻、好作品是生产力,是战斗力,是帮你走向成功的桥梁和纽带,希望大家深入学习多思考,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结尾语:同志们,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强国梦想。内乡提出实施“三个三年”战略,实现洼地崛起的美丽梦想。从中国梦,到内乡梦,都离不开我们脚踏实地地干,也离不开鼓舞人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宣传。所以,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让我们立足本职,从写新闻、做文章做起,让新闻和写作成为我们的爱好,让新闻和写作为洼地崛起加油助力,让新闻和写作去成就我们辉煌人生的梦想。
      谢谢大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