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千辛万苦一袭衣

千辛万苦一袭衣

发布时间:2013-11-06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3-11-06

      俗话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当冬天的脚步声悄然响起的时候,棉衣也就替代挡不了多少风寒的秋衣而隆重上身了。当我们穿着一袭棉衣,温暖、快乐地生活、学习、工作时,我们可曾想到它的来之不易。

      不久前,我看到《人民日报》一版广告,题目是――千辛万苦一袭衣。题目下方是山西临汾郑巴月的剪纸图画,一共有二十六幅,把一袭棉衣的来历图解得清清楚楚:选种、整地、拌种、播种、间苗、田管、喷药、灌浇、采摘、晾晒、轧花、弹花、搓卷、纺花、缠穗、拐线、合线、穿瑟、浆线、刷线、织布、染色、裁衣、缝衣、成衣。小学生可能背诵过孟郊的《游子吟》,了解到游子身上的衣服是母亲在油灯下千针万线缝制而成的,饱含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浓浓的爱,从而赞美伟大的母爱。这只是一袭衣来历中的一个环节,尚且这样艰辛,可想而知其它二十多个环节,哪一环节不是饱含着亲人、劳动人民的血和汗?我仔细端详着这些图画,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我曾参与了选种、播种、间苗、锄草、田管、喷药、采摘、晾晒的劳作,也目睹了奶奶、母亲、邻居、大姨们搓卷、纺花、缠穗、拐线、合线、穿瑟、浆布、刷线、织布、染色、裁衣、缝衣的过程,我深深知道我们穿的一针一线来的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就拿我经历的喷药来说说其中的艰辛吧。

      小时候家里种了二三亩棉花,棉花齐腰深时,正值我放暑假在家,我就常帮妈妈给棉花打药。棉花上的棉铃虫非常难对付。从棉花出土到采摘棉花,这坏东西始终在作梗。如果不治的话,一季子的庄稼就算完了。晴朗的日子里,天空万里无云,烈日炎炎,树梢一动也不动,一丝风也没有,令人讨厌的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手中的芭蕉扇摇来摇去,狗儿趴在地面,红红的舌头伸伸缩缩,喘着粗气。我背上药桶,妈妈拿上水桶和农药,我们向棉田走去,到了地头我把药桶放到地头的渠沟边,妈妈用水桶曳两半桶水倒进药桶,我拧开药瓶盖,扣下瓶内塞,用外盖量三盖倒进药桶。那时我很奇怪,绿丝丝的药倒进药桶就变成白色 ,棉絮状散开。兑好药后,母亲帮我背上药桶,我扣好带子,左手打气,右手执喷头向棉田走去。左手把气打足后,右手旋动开关,水雾从喷头汩汩喷出,无数密密匝匝的水珠向四周扩散,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道彩虹,阔大的叶面瞬间被打湿啦,水滴顺着叶子往下滴落。当看到叶子烂得很的叶面,我就把喷头朝下,细细地一喷,直到水滴从叶尖流下来,恨不得把可恶的棉铃虫一下子消灭掉,让它永世不得托生。一桶药喷下来,汗珠一个劲儿地从头上往下流,似虫子在蠕动,双肩被药筒的背带子勒得生疼,裤腿鞋已被药水汗水打的湿淋淋的,母亲帮我取下药桶,用毛巾擦了擦我脸上的汗珠,重新装好药,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两桶,三桶......十几桶药打下来,喉咙像要冒火一般,我疲惫不堪,浑身乏力,我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用手擦揉红肿的肩膀。心里默默地说:“我一定要努力读书,长大不当这臭农民。”我深深的知道“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啊!穷则思变,变则通。多少男人都是这样走向成功的。我也能!我相信我会有这一天的!

      只有经历过沙漠的人才会知道水的甘甜;只有经历过离别的人,才珍惜相聚的机会;只有经历过囹圄的人,才知道自由的珍贵;只有经历过艰辛生活的人,才知道爱惜粮食和衣服,才能体会理解到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的来之不易和物力维艰。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秉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