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送客

送客

发布时间:2013-11-01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3-11-01

     邻居四叔嫁女, 嘱我当天早些回去送堂妹到夫家。同去有叔伯兄弟十六人。这天我们准备停当之后,我们坐在送家具的货车上浩浩荡荡出发了。本来货车是不能坐人的,但送家具的自然要与家具在一起,车主用厚重的帆布将车厢四面严严实实的裹了起来,一路上看来我们也只能靠帆布的夹缝欣赏路边的美景了。

     刚开始走,我就感觉不太舒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有好几里,车平素又是拉几十吨重的运粮车,车胎气囊的硬度可想而知。上了公路后情况有所好转,新的问题出现了:栓紧的帆布在车速与风速的夹击下“呼呼扇扇”的扯了起来。在这个初春的时节里车内的十几个人顿时领受了倒春寒的威力。裹帆布的裹帆布,裹衣服的裹衣服,掐烟的掐烟,挡灰的挡灰,一位有经验的叔叔钻进棉被与柜子间的夹缝里,哈着气说,这里挺暖和。一段路之后进入两县交界路段,路况之差真是无以描述。再加上附近几个水泥厂的功劳,这段水泥路糟糕到极点。货厢里的人,随着车行的节奏跳的跳、蹦的蹦、倒的倒、歪的歪,坐的人紧紧抓着板凳,站的人牢牢抓住车沿。可怜的老板椅和茶几的一条腿在晃动中也被砸折了。

     经过百里行程终于到了。男方指客(宴会中的司仪)依照当地规矩把三辈人排好顺序,礼让三桌,每桌上位由每辈中的与新娘最亲的坐定。每桌的陪位自然是男方亲戚中最亲的按规矩坐定。其他送客按辈分在余位各自找好后,四个凉菜粉墨登场。各席经首位筷头的指挥有秩序吃起来。每席最下首的为同席的每个人酒杯满上之后,劝酒开始了。

     只见我们同席主陪位上的这位男方姑父的亲戚,自饮两杯,表示为同席的客人每人倒一杯。紧接着把酒杯端到了我们这席的上位,上位时我们同去的堂弟,因为与新娘的亲疏关系。他是新娘的同祖父二哥,自然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头了。

     只听南方姑父说:感谢诸位把美丽漂亮的姑娘送到我们家,请主位的新娘的哥哥满饮此杯表达我内心对诸位的感谢之情。把酒杯倒了个满而不溢。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就要喝个满心满意。堂弟闻言抓起酒杯一饮而尽,乖乖,一两六七的老村长杯呀。接下来席上按从右到左的顺序每人满饮了一大杯。每人又各自表达心情,请同席的每一位都喝了一杯。等到黄焖大鸡端上来,每人已喝了大大小小八杯酒。

     这时新郎的大伯披红挂花的在指客的带领下来到席上。新郎的大伯端着酒杯走到堂弟跟前:我们全家感谢你们把姑娘送到到我们王家。让我们用酒三杯表示感谢。先请大哥满饮三杯。堂弟谦让了又谦让,笑纳三杯。乖乖三杯下来就是半斤酒呀!这种喝法胃怎能受得了。其余几位见情势不妙,能磨则磨,能溜就溜。都明白那几杯白酒可不是矿泉水。

     大伯走后,新郎的父亲粉墨登场。这位今天被折腾的主角儿,穿着黄军装,带着黄军帽,腰里别着盒子炮,脸上搽着墨油彩,低眉顺眼的说着话。经指客的介绍来到席上堂弟的跟前,谦卑地说着亲家的好,新娘的孝顺。同样为了表示对新娘家人及亲友的感谢为每人倒了三杯酒。此刻堂弟的舌头这时已不是特别灵便,都都噜噜的让大家“喝,喝”。猛然瞄见,邻席的一位二叔已经不能稳稳坐好,胳膊挂在在椅子把上,身子歪靠在椅子靠背上,像刚摘得棉花,长长的哈着酒气。

     新郎来了,双肩披着彩绸带,胸前别着带有新郎标志的大红花,手里拿着帝豪烟见人就散,一脸的喜气。对堂弟及诸位客人客客气气的再三表示感谢,为表谢意把心情注入酒中堂弟喜咪咪的流了三盅,堂弟还高兴的与新郎碰了两杯。这一下堂弟的双腿已不能硬朗,整个人趴在椅子靠背上。新郎顺次倒完三席,退到大厅的中央,朝来宾拱手拜了三拜。又退到门口,拜了三拜,转到别的席上倒酒去了。

     酒足饭饱之后,同行的叔伯弟兄,爬进乘坐的货车上。醉的、醒的、软的、瘫的,一个个脸红脖子粗毕现男性的阳刚,堂弟还吆喝司机咋可走了。“看你娃子喝成啥样了?”他父亲说。“今天都表现好,没让男方小看。”众人回应,“找那个陪客的不行,我们还没动他们可溜号了。”“酒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只要你敢喝,它就让你醉。”“你们还行,俺们席就没有喝成,这会儿身上冷极了。”早先某某家送亲时,送客还与陪酒的打起来。送客没喝成,与陪客的杠上了。结果陪客的一个村的男人挨个上来敬酒,一直喝到第二天上午。呵呵,咱们一家子到哪里还没有吃过这种亏,有几个能喝的什么时候都不怕。

     到站了,我带上新郎送的红包,告别众位叔伯兄弟。跳下车,站定。深吸一口气,凉爽的风,很惬意,很温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