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入党的日子
入党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3-07-01
县领导在县城东关摆摊、煮饺子号召人们做生意的时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日子。
社会改革正蕴育着新生的商品经济时代,刚参加工作的工人仍有三年的学徒期,工资级别为“学徒工资”。很庆幸,在这三年的学徒期里,我一步步地向党组织靠近……
一九八七年,满怀青春梦想,带着激情与兴奋,我走进了一个不足百人的国营小厂。
超体力的劳动强度,情绪的低落,夹杂着各种鼓励与批评不时地考验着你。我默默地坚守着,心里记着父亲的话:“听领导的话,好好干。”
厂长是个五十开外的老军转,对我这个老实肯干的年轻人钟爱有加。下班之余,常安排一些抄写动笔之类的“体面”活儿。一次,我出了一期宣传党的十三大精神黑板报,他很欣赏,一番畅谈之后送我一个巴掌大的红色小本本,那是红色塑料皮装帧的《党员手册》。诚惶诚恐的我回到宿舍,爬在床上写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当时,申请书及所有入党材料要交到县城工业局党办室,从厂里到县城至少有三公里的路程,也是炎炎夏日,我常常骑着自行车往返在这条路上,一次次送申请书、交思想汇报……。
其中一份思想汇报我写了三次,也就是从厂里到城里往返了三趟。那时工业局党办室的主任是一年届退休的老同志,体态稍胖,方正的脸庞,满头白发齐齐整整显得严谨而矍铄,一双浓眉紧皱起来能看透你所有的内心。记得他戴着老花镜,看材料时嘴里默念着几乎能让你听出声,十几分钟后,他摘下老花镜严肃地说:“不能用圆珠笔写,回去用钢笔抄写一遍。” 我慌忙接过材料骑上车子回到厂里,晚上用钢笔又抄写一遍。第二天上午,我送去时,他如前次一样默念一遍后很认真地说:“这儿有个错别字,还有个黑疙瘩,请你回去再写一遍。”说完起身从柜子里给我取了一沓印有“内乡县工业局”刊头的稿纸。
我心里直打鼓,甚至有点沮丧,但接过一沓崭新的稿纸后,心存些许感念。便毕恭毕敬地和老主任打着招呼走出办公室骑上车子回到厂里。
两天后,当我把这份写了三遍的思想汇报交到老主任手里后,他没戴老花镜,随意看了一下便乐呵呵地对我说:“小伙子文笔不错,态度端正,字也很好,我是有意让你多写几遍加深认识,你不会有意见吧?”
我如释重负般恍然大悟,一下子觉得老主任是那样可敬、可亲、可爱。
1989年7月1日下午,我终于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向党宣誓。那是在生产车间里召开的党员大会,现在看来是厂里全体党员和职工集体参加的职工大会,两位老师傅(老党员)手扯党旗四角站在我面前,我照老厂长样子右手握拳举起……。
那场面有临危受命、临阵杀敌的感觉。虽然简易,但气氛庄严、隆重而又热烈。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从厂里到县城的老土路已成宽畅明亮的大街。老厂长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我宣誓时在我面前持展党旗的两位老党员均已逝世。那位让我写了三遍的老主任,如今安在?我不得而知,只是他那谨严、仁厚的面容至今仍然印在我的脑海里。
祖国三十年巨变,神十飞天,从商品匮乏到构建和谐。作为改革浪潮之一粟,我随浪跌荡,几经商海沉浮,我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如今已鬓发斑白,虽为普通一员,但无怨无悔。“学徒”期里的一幕幕成了我人生宝贵的财富,心中深藏着二十年来乃至我一生永远的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