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一粒粽子尝尽千古事
一粒粽子尝尽千古事
发布时间:2013-06-26
历史风云,沧桑变幻。二千多年的岁月沉浮中,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显赫名贵,多少碑文名字,多少华丽建筑,都化作历史的尘 埃,随风烟辽远而去,隐入那冷冷暗暗的角落。
屈子,一位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闪着耀眼的华光,划过时空的蔚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与我们同生共存,息息相守,永远灿烂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为后世子孙歌颂传扬。
透过穿息翻滚的历史风烟,那永立于后世的,是诗人超越现实的理想抱负,是不息的爱国主义光芒。
那个蒙昧的时代,是诗人的哀歌。他的浪漫主义,他的理想主义,是超越时代的脉动。为子民,为祖国的一句句高亢,一声声悲戚,是那个黎明的呼唤,却无以挽救那铺天盖地的没落,终将在那风雨缥缈中熄灭这绚丽之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这些铿锵之声,呜咽之歌,终成时代的绝响,经过千年的传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贤人志士,狷介傲然,前仆后继。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当国破家亡,理想抱负灰飞烟灭时,诗人在绝望、悲愤中,终于停下脚步,不再上下求索,亦不再愁苦终穷,彻底对那个浊世失去信念,走向一个遥远的理想之梦。当诗人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时,最终投身汨罗江,以沧浪之水濯身,以死明志警世醒人。
人民是永恒的。人民的懂得,人民的记得,是对诗人遗世独立的仰止,是对诗人为爱国为民的崇敬。这永世的怀念,根深蒂固,已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渴望祖国统一,渴望和平的美好梦想。
诗人的思想精髓传承之深,深深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志士,为理想抱负,前赴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言壮语和伟大志向;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死而后已,鞠躬尽瘁”的忠君爱民之心;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宋末文天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国情怀;清末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赴死情怀……
一粒粽子千古情。代代年年,年年代代,人们用不同方式纪念,颂扬屈子的高尚情怀,也许在大家茶余饭后的津津乐道里,抑或,孕育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有了李白、杜甫;有了陆游、辛弃疾;有了秋瑾、鲁迅……
在伟人毛泽东佩服为数不多的古代文人里,曾作七绝吊凭屈子,“屈子当年赋离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并对屈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加推崇赞赏。
自古至今,还有多少为追求、为理想洒热血的仁人;有多少为大义、为民族抛头颅的志士!他们无悔于时代,无畏而战,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热血,写下一首首绚丽之歌。他们犹如滴血的苍鹰,博击阴霾的长空,在夜色里追逐黎明,终成我们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