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难忘的野炊
难忘的野炊
发布时间:2013-06-12
国庆节期间,老公拉着一车的人,准备带孩子们出去野炊。
早上起来,我就开始搞筹备工作:做饭用的液化气罐、灶,锅碗瓢勺,吃饭用的纯净水、方便面(昨天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火腿肠,为了再增加点维生素,我择洗了一大盆青菜,然后再淖成熟的。一阵忙绿的张罗之后,总算可以整装待发了。
一路上,路两旁的青山绿水不时的映入眼帘,即将成熟的玉米、稻穗似乎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叽叽喳喳,说这谈那,好不开心,偶尔再来两腔不着边际的吼唱,引得全车人开怀大笑。突然看到路边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中间有一块大石从山顶一直绵延到山脚弯弯曲曲的小河边,下面是镂空的,又有许多小石头自然地堆砌在下面,远远望去,简直就像大象伸长着鼻子在溪边饮水,真是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跑着、跳着想钻到大象鼻子下面游玩。
尽情地疯玩之后,车子又继续向宝天曼的方向驶去。没走多远,孩子们都起哄似的,嚷嚷着自己“饿”得受不了了。于是,老公边走边选择,终于在一处幽静的树林边,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前面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流两岸都有好大好大的沙滩,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初来乍到,眼前豁然开朗,似乎来到了美丽的海边一样,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呼了一腔:“哇,真美啊!”孩子们个个像小燕儿似的,争着把头探出车窗外。“下车喽!”随着一声吆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下搬东西。选择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置好了液化气灶,老公就“咕咚、咕咚”倒了多半锅水。其余的工作就是孩子们的了。小将们一阵紧锣密鼓地商量之后,开始分工劳作了。两个个小不点儿负责拆方便面袋子,稍微大一点的专职拆方便面佐料,而最大的家欣则负责生火做饭。看着他们几个煞有介事的样子,我们几个大人都会心一笑,等待着他们的继续操作。这时候,刮起了微微的小风,吹得火苗“呼呼”直往上窜,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为了充分利用火源,孩子们随着火势堵这儿护那儿。而风儿就像个调皮的小孩似的,再接下来更加淘气了,干脆“呼”一下卷过去,巴不得把火熄灭,和孩子们逗乐。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开始商量起来,有的说:“先把火关了,等一会儿再做!”有的则嚷嚷:“不行,不行,怎么能妥协呢!”“干脆我们围成一圈儿,给它来个密不透风!”还是大一点的办法多,马上就想了这切实可行的招法。很快,大家就主动坐了下来,紧紧围成一圈,有的干脆拿着塑料袋子在周围堵着。还别说,这个办法真奏效,火苗开始规规矩矩向上喷发。三分钟、五分钟、十几分钟过去了,在孩子们眼巴巴的期盼中,锅盖周围终于冒出了一股一股的白气。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这个下面,那个下佐料、丢青菜,一切紧张而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很快,方便面就煮好了。孩子们这下可再也坐不住了,都吵闹着要最先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这不,端着饭的已经发表慨叹了:“哇塞,真香啊!”“又酸又辣,吃着真过瘾啊!”说着,还故意夸张似的“呼噜、呼噜”大扒两嘴,引得没吃着饭的一个劲儿地催促:“妈妈,快给我盛!”“阿姨,我先来!”我手脚不闲,连三赶四也不能满足小家伙们的愿望,只好安慰:“没事,娃娃们,饭有着呢,今儿个足够大家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咱们一个一个来……”这才平息孩子们紧张的心情。
那天中午的饭,孩子们吃得特别多,特别香,一个个打着饱嗝还余犹未尽。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馋样,我们这些大人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孩子们啊,在家包饺子炖排骨恐怕也没这吃得香吧!”可他们却听不进这些,一个个都脱掉鞋子,扯去袜子,急不可耐地跳水去了!
我们也忍不住了,跟着孩子们都来到了河边。河里的水碧绿碧绿的,清澈见底,里面的沙石历历在目,阳光温暖地洒在水面上,不时地有几只白鹭轻轻掠过,荡起了层层的涟漪。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偶尔有几条小鱼从面前蹿过,似乎在和我们嬉戏玩耍,好有情趣!孩子们各忙各的,家欣、聪聪们两个大的,搜罗着她们自以为好看或者不一般的石头,大的小的,椭圆形的、近似三角形的,中间嵌条花纹的,全身都是墨绿色的,还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都被她们筛选出来,晾在沙滩上。她们还有一个绝招,找一个扁平的、大小适中的石头,侧起身子,用力往前一抛,石子瞬间溅入水中,然后又快速跃起,再向前冲,又飞入水中,如此重复,有时能弹跳三四次,一路激起一道道的浪花,连我也惊诧了。外甥女小怡丁也许是从小住在城里,第一次跳这样的河水,也许是性格比较文静的原因,她一直试探着、慢慢地走来走去,不时手伸进去捞几个贝壳,再撩起一绺一绺的水花,溅在我们身上,开心得“咯咯”大笑。而我的儿子则一个人找一片僻静的地方,美其名曰“捉鱼”。我悄悄地观察他,只见他蹑手蹑脚地来到石头缝前或有水草的地方,探下身子,双手靠拢,围成弧形,像模像样地抓鱼。一会儿工夫过去了,儿子一条鱼也没抓到,突然,他(后来知道,原来有条鱼从他脚下溜走了)快速地向前跑去,一不小心,竟一屁股滑坐到河里。他还耍赖,干脆整个身子都匍匐到河里,弄得像落汤鸡似的,大伙儿都哈哈大笑,我却哭笑不得(刚刚换洗的衣服),又不好扫兴,只好由他继续狂欢……后来,几个小家伙,又纷纷凑到一块,连我们大人也掺和进去,你溅我一脚水花,我扔你一块石头,一时间,水面热闹起来了,投中的 “噢噢”乱叫声,击中的“扑腾、扑腾”躲避跳水声,尖叫声,大笑声,乱作一团,回荡在整个上空,飘出了很远很远……
短暂的野炊早已经结束,但当时的快乐与嬉戏的场景,那点点滴滴的温馨回忆,就像一股清泉流荡在心间,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引我们遐想,任我们回味……
早上起来,我就开始搞筹备工作:做饭用的液化气罐、灶,锅碗瓢勺,吃饭用的纯净水、方便面(昨天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火腿肠,为了再增加点维生素,我择洗了一大盆青菜,然后再淖成熟的。一阵忙绿的张罗之后,总算可以整装待发了。
一路上,路两旁的青山绿水不时的映入眼帘,即将成熟的玉米、稻穗似乎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叽叽喳喳,说这谈那,好不开心,偶尔再来两腔不着边际的吼唱,引得全车人开怀大笑。突然看到路边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中间有一块大石从山顶一直绵延到山脚弯弯曲曲的小河边,下面是镂空的,又有许多小石头自然地堆砌在下面,远远望去,简直就像大象伸长着鼻子在溪边饮水,真是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跑着、跳着想钻到大象鼻子下面游玩。
尽情地疯玩之后,车子又继续向宝天曼的方向驶去。没走多远,孩子们都起哄似的,嚷嚷着自己“饿”得受不了了。于是,老公边走边选择,终于在一处幽静的树林边,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前面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流两岸都有好大好大的沙滩,密密麻麻地铺满了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初来乍到,眼前豁然开朗,似乎来到了美丽的海边一样,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惊呼了一腔:“哇,真美啊!”孩子们个个像小燕儿似的,争着把头探出车窗外。“下车喽!”随着一声吆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下搬东西。选择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置好了液化气灶,老公就“咕咚、咕咚”倒了多半锅水。其余的工作就是孩子们的了。小将们一阵紧锣密鼓地商量之后,开始分工劳作了。两个个小不点儿负责拆方便面袋子,稍微大一点的专职拆方便面佐料,而最大的家欣则负责生火做饭。看着他们几个煞有介事的样子,我们几个大人都会心一笑,等待着他们的继续操作。这时候,刮起了微微的小风,吹得火苗“呼呼”直往上窜,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为了充分利用火源,孩子们随着火势堵这儿护那儿。而风儿就像个调皮的小孩似的,再接下来更加淘气了,干脆“呼”一下卷过去,巴不得把火熄灭,和孩子们逗乐。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开始商量起来,有的说:“先把火关了,等一会儿再做!”有的则嚷嚷:“不行,不行,怎么能妥协呢!”“干脆我们围成一圈儿,给它来个密不透风!”还是大一点的办法多,马上就想了这切实可行的招法。很快,大家就主动坐了下来,紧紧围成一圈,有的干脆拿着塑料袋子在周围堵着。还别说,这个办法真奏效,火苗开始规规矩矩向上喷发。三分钟、五分钟、十几分钟过去了,在孩子们眼巴巴的期盼中,锅盖周围终于冒出了一股一股的白气。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这个下面,那个下佐料、丢青菜,一切紧张而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很快,方便面就煮好了。孩子们这下可再也坐不住了,都吵闹着要最先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这不,端着饭的已经发表慨叹了:“哇塞,真香啊!”“又酸又辣,吃着真过瘾啊!”说着,还故意夸张似的“呼噜、呼噜”大扒两嘴,引得没吃着饭的一个劲儿地催促:“妈妈,快给我盛!”“阿姨,我先来!”我手脚不闲,连三赶四也不能满足小家伙们的愿望,只好安慰:“没事,娃娃们,饭有着呢,今儿个足够大家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咱们一个一个来……”这才平息孩子们紧张的心情。
那天中午的饭,孩子们吃得特别多,特别香,一个个打着饱嗝还余犹未尽。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馋样,我们这些大人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孩子们啊,在家包饺子炖排骨恐怕也没这吃得香吧!”可他们却听不进这些,一个个都脱掉鞋子,扯去袜子,急不可耐地跳水去了!
我们也忍不住了,跟着孩子们都来到了河边。河里的水碧绿碧绿的,清澈见底,里面的沙石历历在目,阳光温暖地洒在水面上,不时地有几只白鹭轻轻掠过,荡起了层层的涟漪。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偶尔有几条小鱼从面前蹿过,似乎在和我们嬉戏玩耍,好有情趣!孩子们各忙各的,家欣、聪聪们两个大的,搜罗着她们自以为好看或者不一般的石头,大的小的,椭圆形的、近似三角形的,中间嵌条花纹的,全身都是墨绿色的,还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都被她们筛选出来,晾在沙滩上。她们还有一个绝招,找一个扁平的、大小适中的石头,侧起身子,用力往前一抛,石子瞬间溅入水中,然后又快速跃起,再向前冲,又飞入水中,如此重复,有时能弹跳三四次,一路激起一道道的浪花,连我也惊诧了。外甥女小怡丁也许是从小住在城里,第一次跳这样的河水,也许是性格比较文静的原因,她一直试探着、慢慢地走来走去,不时手伸进去捞几个贝壳,再撩起一绺一绺的水花,溅在我们身上,开心得“咯咯”大笑。而我的儿子则一个人找一片僻静的地方,美其名曰“捉鱼”。我悄悄地观察他,只见他蹑手蹑脚地来到石头缝前或有水草的地方,探下身子,双手靠拢,围成弧形,像模像样地抓鱼。一会儿工夫过去了,儿子一条鱼也没抓到,突然,他(后来知道,原来有条鱼从他脚下溜走了)快速地向前跑去,一不小心,竟一屁股滑坐到河里。他还耍赖,干脆整个身子都匍匐到河里,弄得像落汤鸡似的,大伙儿都哈哈大笑,我却哭笑不得(刚刚换洗的衣服),又不好扫兴,只好由他继续狂欢……后来,几个小家伙,又纷纷凑到一块,连我们大人也掺和进去,你溅我一脚水花,我扔你一块石头,一时间,水面热闹起来了,投中的 “噢噢”乱叫声,击中的“扑腾、扑腾”躲避跳水声,尖叫声,大笑声,乱作一团,回荡在整个上空,飘出了很远很远……
短暂的野炊早已经结束,但当时的快乐与嬉戏的场景,那点点滴滴的温馨回忆,就像一股清泉流荡在心间,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引我们遐想,任我们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