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圣垛山之行(二)

圣垛山之行(二)

发布时间:2013-05-15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5-15

    回望山崖,一簇杜鹃开得正旺。心也随之雀跃。悄悄打着算盘:抓紧备齐户外活动装备,来年山花烂漫时,做一次真正的背包客,再上此山,夜栖杜鹃花丛,早被鸟儿叫醒,揉着惺忪睡眼,山顶坐等日升,扭身活动时,随手拔些“山南瓜”秧、剜些黄精根茎、点“臭娘叶”,焯水漂后做菜,薅点山韭菜拌面下锅,山药蛋也应有,煮汤最好。主峰大石崖下,有井,水清凉甘甜,有泥糊的露天锅灶(平时用塑料膜盖着),锅碗瓢盆桶,一应俱全,还有辣椒酱,都放在一个大石棚下,那是去年修整庙宇是留下的,现留做乡亲出坡时备用。所以不用担心学野人,生吃食物,茹毛饮血。
    离锅灶不到一里处,有一岔道,不知多少年没走过人,隐在树从中,最多半尺宽,很难发现。向导说,从这里可以斜下到金灯崖,但是路况更差。在这山上哪有好的路况?
   “算了,不去金灯崖了”,揽过儿子的肩,煞有介事地说,“这可是亲儿子呀,让他摔得屁股疼,我会心疼的!”
    自小形成的习惯,外出游玩,从不走回头路。但是今天,却不行,儿子跟着呢!这样的路走着已让我对他提心吊胆的了,走比这儿更差的路,那不让人更担心吗?玩是次要,儿子的安全排第一!没想到我的母爱泛滥,竟换来儿子的一个小白眼,无言胜有声:“我就那么娇气吗?”
    孩子爸跟着打趣,“别骗他了,他早知道自已是从内乡老桥下捡回来的!”
    “哼!你们以为我才三岁呀?大树下长小树,皮相近,叶相同,那是遗传!我,和爸爸一样都是剑眉,和妈妈一样带着小酒窝!”小家伙,知道找出遗传上的相似点了。
    孩子爸半道观树,落在了后面,孩子直叫,“妈妈,走慢点,等等我爸!”
    “不等他,走丢了,我再给你找个好爸爸,新爸爸!”
    “不行,我就要这个爸爸!”
    说着,真的就不走了。于是,我在前面等孩子,孩子在中间等他爸。只听见儿子叫着,“爸爸,快点儿,别走岔道了!”
    等会儿,再叫“爸爸,慢点走,小心安全,我们在这等着你!”
    到底是让他爸走快呢还是走慢?这啼笑皆非的呼唤,充满浓浓的爱意,让人心暖眼湿:孩子大了,知道关心爸妈了!知道了,家是爸爸妈妈还有我,三位一体才完整!那一刻,望着和我一般高的儿子,真想如小时候一样,亲亲他的小脸。
    看到我们三口这样温馨的场景,向导由感而发,讲述了这山里的一户传奇人家。80年代,计划生育允许拴人扒房拉牲口抬粮食的非常时期,南阳市郊有户人家,因想得儿子,担心家被抄、人被拉,于是趁夜深人静,拉着妻女,避着人眼,盲目地一直向西,走啊,走啊,就这么走到了圣垛山深处,看看山高林密,适合隐匿,于是在一个大石棚里,驻扎下来,开荒种地,打猎采药,维持生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与外界隔绝,一住就是几十年,共计生养多少个孩子,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他们的子女就有七八个。孩子们大了,终要嫁娶,大女儿嫁到本村四五年后,老两口才小心地走出深山,在山口处建一小房,安定下来,过上了有电有声有色的现代生活。随着老乡的叙述,仿佛看到《爱情天梯》里的主人公缓缓向我走来,这哪是逃计划生育呀?这分明是世外桃源中的爱情传奇!是桃花岛上的黄老邪与其妻!远离人烟,坚贞相守,真正“我的眼里只有你”呀!
    要不是天太晚,真想再去看看这对老夫妻,让我再次坚信爱情的纯粹与力量!
    下午6:30,终于下山了,走到车前,才发觉手已麻肿,腿也酸困,脚趾更是不敢再动。整整走了10个小时!
    人在山下,心在山上,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让我们牵挂不已。他是我们下山途中,在半山腰遇到的,他的出现,使我们大吃一惊:单单一个人,背着个大大的行囊,我们紧赶下山还唯恐天黑,他这时才来,如何下山呀?!大概我们吃惊的表情,太过夸张,小伙子主动笑笑打招呼,“我晚上就住山顶!”――算是给我们的吃惊做一解释吧。
   “那你吃什么呢?”
   “带了饼干!还有矿泉水!”
   “晚上山里冷.....!”
   “没事,我带了帐篷、睡袋、保暖衣!”
    还是不放心,“那――,蚊子也不会少!还有你不担心蛇吗?”
   “没事,也带了雄黄酒,防蛇防蚊虫!”
    还有什么可担心呢?第一次发现自已竟然这么罗嗦。好像自己的儿子要远行,心里有太多的放心不下!
    仍是不放心!于是不管人家乐意与否,就看了他的包包,不行,水太少,只一瓶!赶紧拿出我们包里刚装的两瓶热开水,还有未开启的冰红茶!再看,饼干仅两包,也少,于是又把我们的方便面、未吃完的手工馍等所有食物统统塞进他的包里。小伙子显得手足无措,非要给我钱。
   “算了吧,我们也用不上了,带着也嫌沉!”我要了他的手机号、QQ号,并把我的号码也告诉他,并一再嘱咐有什么意外,及早打电话,安全下山后,与我联系。
    夜已深了,我拨了这个小伙的电话,无法接通。这是谁家的孩子呀,一早背个大包,骑着摩托,走了,手机打不通,QQ不在线,什么音信也没有,他们担心吗?终于明白了父母、爱人一直反对我做“背包客”的心理。倔强的我还能迈起包儿一背、浪迹天涯的脚步吗?看看自已苦心收集了很多的有关“背包客”、“沙发客”、穷驴需知等相关东西,失落与纠结瞬间又涌上心!
    圣垛山呀!我的穷驴之梦,在这里复苏,又在这里将灭!
    草原,雪山,戈壁,荒漠,青纱帐,西北的窑洞,东北的炕.....只在梦中无数次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呀!何时才会身临?那种在路上的感觉的,何时才能实现?
   (注:圣垛山,位于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关帝坪村,海拔1560多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