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回 忆 父 亲
回 忆 父 亲
发布时间:2013-05-08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八个年头了,在他老人家离开我们的日子里,他的影子时刻萦徊在我的脑海中。
父亲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去逝的,那天我正好在进行中央党校年底的结业考试。下午交完试卷后我急急地赶往医院,在病房中见到了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如柴的父亲,泪水不由得涌满眼眶。父亲拉着我的手对一旁陪护的哥哥说:“看到你的兄妹们都能走到人前去,我死也瞑目了,你们要照看好你们的妈妈,对你三弟玉令要帮补一些,他的日子不如你们,旃脾气直,容易伤人,工作中要多注意,学会宽容。”说到这里,父亲的呼吸有点急促,我急忙放下父亲的手,去呼喊医生,医生来后,迅速给父亲输上氧气,打了强心针,父亲慢慢地平静下来了,打手势让我们哥三个都到他床前去,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对我们兄弟三个说:“你大哥为咱家出了力,你们要尊重他,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你妈妈到咱家也没享什么福,你们要好好孝敬她,这也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然后深深地望着我们,似乎询问嘱托的重任能否完成。我们兄弟三个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一定会让让他放心,一定会照看好妈妈,尊重大哥、关照弟弟、妹妹们。父亲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放射出少有的光辉,深情地环视了一下我们兄弟几个,对我说道:“我这一关怕是闯不过去了,我走后你不要对纶子讲,他正处在中招考试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影响了他的考试,要好好培养他,等他考上重点高中后,你再带他到我的坟前烧张纸告知我就行了。”说完之后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就这样,父亲带着对亲人和人生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早年从开封师专毕业。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父亲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1949年为了反抗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父亲随军起义并在共产党员施某(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在中南局工作)的介绍下回到家乡,参加革命工作。从1950年起在内乡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教师、小学校长、中学教导主任等职,教学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和同行老师的尊重和爱戴。
在1957年“大鸣大放”运动中,当时所谓的学校临时负责人张某,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夜晚辩论会中,由于没有人发言, 就将矛头指向了我的父亲,他转过头来对父亲说:“怎么没见你发言啊?是不是对党不满?”父亲理直气壮地说:“共产党领导的很好!我会有什么不满呢?”张某却一口咬定不发言就是对党和社会主义不满。父亲没办法只好说“我看什么都很好,就是马山食堂的饭里萝卜有点多。”对此张某如获至宝,对此无限上纲,抓住不放,咬定父亲对社会主义不满,让父亲停职进学习班,力主将父亲打为右派,经当时甄别,父亲属正常言论,不予定论。后来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张某口头通知让父亲回家。
1979年,父亲被平反恢复公职,补发了工资,返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教学岗位,直至81年退休。1979年平反后,父亲才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我父亲被白白冤枉了二十多个春秋,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被张某这样的小人葬送了,正值年富力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大好时光也被荒废了。
在蒙冤回乡的二十多年中,父亲受尽了人生的各种磨难,含辛茹苦地劳动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父亲回家后,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由于身单力薄,干活非常吃力,辛辛苦苦劳动一天,只得到七分的劳动报酬。父亲除了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还要做大量的义务劳动。不分白天夜晚,刮风下雨,只要村里有会议,父亲就被指派去通知会议,做不给工分的义务劳动。每遇到村里放电影、唱戏、接送电影机、戏箱道具就成了父亲“义不容辞”的义务。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村里人称“大野驴”的革委会副主任要到城里参加“帮派会议”,让父亲和另外一位右派人员冒雨踩着泥泞把自行车抬到公路边,他要骑着去开会。父亲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将近十点钟了,他浑身泥水,冷得直打哆嗦,感冒了三四天才好。那时通知会议的时间常常是夜晚或黎明。父亲每次都是劳动收工后,被指派去通知村组干部开会,一个二千多人的村庄,每通知一次会议要跑20多里路,耽误两三个多钟头的时间,有一次父亲劳累过度,晕倒在路旁,被过路人叫醒后送回家中,人称“大野驴”的“造反派分子”,不但不关心过问,还热讽冷嘲地说“娇气”。为此我姐姐还和“大野驴”吵了一架,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家兄弟姐妹多,只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养活全家,是生产队为数不多的“缺粮户”,每年每人只能分到36斤小麦,玉米、红著干之类的粗粮也不能填饱肚子,红薯叶酸菜几乎是半年的副食品,只有在春节或来客人时,才能偶尔吃到白面馒头或面条,平时都是红薯面汤煮红薯干,只是上午在红薯面汤里下几根黑豆面条和酸红薯叶,也就是最好的饭食了!
父亲有于长期营养不良,脚指、手指的指甲都凹陷下去了,不少人看到父亲羸弱的身体,都投以怜悯的目光,有的给一把青菜,有的给一瓢玉米面。家里既是有一点好吃的,父亲也都让我们几个兄妹吃了,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
母亲不会做针线活,兄妹穿的衣服,大都是二姨家表兄妹们退下来的旧衣服。父亲没有鞋穿找别人的旧鞋穿,有的鞋甚至是拼扇的鞋,有一年,父亲穿着烂鞋到地里割芝麻,尖锐的芝麻茬穿透鞋底,扎破了脚掌,伤口感染化脓,父亲一个多月不能下地走动。
十年动乱年代,物质极度馈乏,母亲又不会纺织。我们兄妹几个,几年也穿不到一件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的衣服退下来,弟弟妹妹们接着穿。父亲的衣服更是破了补,补了破,好多年没裁过一件新衣服,有时亲友家里有红白喜事,请父亲去帮忙,父亲穿着破衣服,确实无法走到人前去,只好借别人的衣服穿。夏天光着脊背,冬天穿着空通袄,空脚穿着单鞋过冬,父亲的脚冻得裂口,鲜血直往外浸,走一步都钻心的痛。只到姐姐大一点,学会了做针线,父亲的穿着才好一点。
父亲一生勤劳简朴从不讲究吃穿,他的衣着虽然有点旧,但却十分整洁,上班后父亲也很少添置衣服,平时到镇上开会或办事,几乎从不在街上花钱吃饭,有时逢节气学校改善生活,父亲就把分得的那份好吃的东西带回家,分给我们小兄妹吃,有时甚至自己饿着肚子走回家。
父亲平反后,一直是步行到30多里外的学校上班,没有骑过自行车,没有戴过手表,退休也没有用到这两件东西。待我上班之后,父亲攒了三个月的工资,托在安阳当兵的表哥买了一辆飞鹰牌自行车给我骑,直到我来城里上班后,他老人家才舍得用这辆自行车。
父亲处处苛刻自己,从来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为了省点车费供养两个妹妹上学,父亲常常骑车来内乡给妹妹送衣服,要知道,从家到内乡有将60多里的路程,而且路况也不好,即使是年轻人骑这么远的路都有点吃不消, 更何况父亲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我见到后有些于心不忍,劝他以后再来就坐车,不要骑自行车了,毕竟年龄大了。但是下次再看见父亲时,他依然是骑着自行车来给妹妹送东西。很多年过去了,父亲骑在自行车上那瘦小吃力的身影还不停地在我眼前晃动。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伴随在我的左右,激励我奋进。在他老人家走后的这些年,每逢他的忌日,清明、春节,我们兄妹几个都会到他的坟前祭拜,默默地向他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讲说自己的得失。虽然我们再也听不到父亲的教诲了,但值得父亲骄傲的是,我们兄妹几个,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如今哥哥是优秀的会计师,两个妹妹是小学优秀教师,我本人是国家公务员,爱人是小学教师,我的儿子也没有让他爷爷失望,硕士毕业后,在一个中央企业上班。我想如果父亲在天有知的话,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父亲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去逝的,那天我正好在进行中央党校年底的结业考试。下午交完试卷后我急急地赶往医院,在病房中见到了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如柴的父亲,泪水不由得涌满眼眶。父亲拉着我的手对一旁陪护的哥哥说:“看到你的兄妹们都能走到人前去,我死也瞑目了,你们要照看好你们的妈妈,对你三弟玉令要帮补一些,他的日子不如你们,旃脾气直,容易伤人,工作中要多注意,学会宽容。”说到这里,父亲的呼吸有点急促,我急忙放下父亲的手,去呼喊医生,医生来后,迅速给父亲输上氧气,打了强心针,父亲慢慢地平静下来了,打手势让我们哥三个都到他床前去,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对我们兄弟三个说:“你大哥为咱家出了力,你们要尊重他,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你妈妈到咱家也没享什么福,你们要好好孝敬她,这也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情。”然后深深地望着我们,似乎询问嘱托的重任能否完成。我们兄弟三个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一定会让让他放心,一定会照看好妈妈,尊重大哥、关照弟弟、妹妹们。父亲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放射出少有的光辉,深情地环视了一下我们兄弟几个,对我说道:“我这一关怕是闯不过去了,我走后你不要对纶子讲,他正处在中招考试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影响了他的考试,要好好培养他,等他考上重点高中后,你再带他到我的坟前烧张纸告知我就行了。”说完之后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就这样,父亲带着对亲人和人生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早年从开封师专毕业。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父亲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1949年为了反抗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父亲随军起义并在共产党员施某(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在中南局工作)的介绍下回到家乡,参加革命工作。从1950年起在内乡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教师、小学校长、中学教导主任等职,教学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和同行老师的尊重和爱戴。
在1957年“大鸣大放”运动中,当时所谓的学校临时负责人张某,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夜晚辩论会中,由于没有人发言, 就将矛头指向了我的父亲,他转过头来对父亲说:“怎么没见你发言啊?是不是对党不满?”父亲理直气壮地说:“共产党领导的很好!我会有什么不满呢?”张某却一口咬定不发言就是对党和社会主义不满。父亲没办法只好说“我看什么都很好,就是马山食堂的饭里萝卜有点多。”对此张某如获至宝,对此无限上纲,抓住不放,咬定父亲对社会主义不满,让父亲停职进学习班,力主将父亲打为右派,经当时甄别,父亲属正常言论,不予定论。后来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张某口头通知让父亲回家。
1979年,父亲被平反恢复公职,补发了工资,返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教学岗位,直至81年退休。1979年平反后,父亲才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我父亲被白白冤枉了二十多个春秋,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被张某这样的小人葬送了,正值年富力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大好时光也被荒废了。
在蒙冤回乡的二十多年中,父亲受尽了人生的各种磨难,含辛茹苦地劳动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父亲回家后,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由于身单力薄,干活非常吃力,辛辛苦苦劳动一天,只得到七分的劳动报酬。父亲除了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还要做大量的义务劳动。不分白天夜晚,刮风下雨,只要村里有会议,父亲就被指派去通知会议,做不给工分的义务劳动。每遇到村里放电影、唱戏、接送电影机、戏箱道具就成了父亲“义不容辞”的义务。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村里人称“大野驴”的革委会副主任要到城里参加“帮派会议”,让父亲和另外一位右派人员冒雨踩着泥泞把自行车抬到公路边,他要骑着去开会。父亲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将近十点钟了,他浑身泥水,冷得直打哆嗦,感冒了三四天才好。那时通知会议的时间常常是夜晚或黎明。父亲每次都是劳动收工后,被指派去通知村组干部开会,一个二千多人的村庄,每通知一次会议要跑20多里路,耽误两三个多钟头的时间,有一次父亲劳累过度,晕倒在路旁,被过路人叫醒后送回家中,人称“大野驴”的“造反派分子”,不但不关心过问,还热讽冷嘲地说“娇气”。为此我姐姐还和“大野驴”吵了一架,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家兄弟姐妹多,只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养活全家,是生产队为数不多的“缺粮户”,每年每人只能分到36斤小麦,玉米、红著干之类的粗粮也不能填饱肚子,红薯叶酸菜几乎是半年的副食品,只有在春节或来客人时,才能偶尔吃到白面馒头或面条,平时都是红薯面汤煮红薯干,只是上午在红薯面汤里下几根黑豆面条和酸红薯叶,也就是最好的饭食了!
父亲有于长期营养不良,脚指、手指的指甲都凹陷下去了,不少人看到父亲羸弱的身体,都投以怜悯的目光,有的给一把青菜,有的给一瓢玉米面。家里既是有一点好吃的,父亲也都让我们几个兄妹吃了,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
母亲不会做针线活,兄妹穿的衣服,大都是二姨家表兄妹们退下来的旧衣服。父亲没有鞋穿找别人的旧鞋穿,有的鞋甚至是拼扇的鞋,有一年,父亲穿着烂鞋到地里割芝麻,尖锐的芝麻茬穿透鞋底,扎破了脚掌,伤口感染化脓,父亲一个多月不能下地走动。
十年动乱年代,物质极度馈乏,母亲又不会纺织。我们兄妹几个,几年也穿不到一件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的衣服退下来,弟弟妹妹们接着穿。父亲的衣服更是破了补,补了破,好多年没裁过一件新衣服,有时亲友家里有红白喜事,请父亲去帮忙,父亲穿着破衣服,确实无法走到人前去,只好借别人的衣服穿。夏天光着脊背,冬天穿着空通袄,空脚穿着单鞋过冬,父亲的脚冻得裂口,鲜血直往外浸,走一步都钻心的痛。只到姐姐大一点,学会了做针线,父亲的穿着才好一点。
父亲一生勤劳简朴从不讲究吃穿,他的衣着虽然有点旧,但却十分整洁,上班后父亲也很少添置衣服,平时到镇上开会或办事,几乎从不在街上花钱吃饭,有时逢节气学校改善生活,父亲就把分得的那份好吃的东西带回家,分给我们小兄妹吃,有时甚至自己饿着肚子走回家。
父亲平反后,一直是步行到30多里外的学校上班,没有骑过自行车,没有戴过手表,退休也没有用到这两件东西。待我上班之后,父亲攒了三个月的工资,托在安阳当兵的表哥买了一辆飞鹰牌自行车给我骑,直到我来城里上班后,他老人家才舍得用这辆自行车。
父亲处处苛刻自己,从来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为了省点车费供养两个妹妹上学,父亲常常骑车来内乡给妹妹送衣服,要知道,从家到内乡有将60多里的路程,而且路况也不好,即使是年轻人骑这么远的路都有点吃不消, 更何况父亲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我见到后有些于心不忍,劝他以后再来就坐车,不要骑自行车了,毕竟年龄大了。但是下次再看见父亲时,他依然是骑着自行车来给妹妹送东西。很多年过去了,父亲骑在自行车上那瘦小吃力的身影还不停地在我眼前晃动。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伴随在我的左右,激励我奋进。在他老人家走后的这些年,每逢他的忌日,清明、春节,我们兄妹几个都会到他的坟前祭拜,默默地向他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讲说自己的得失。虽然我们再也听不到父亲的教诲了,但值得父亲骄傲的是,我们兄妹几个,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如今哥哥是优秀的会计师,两个妹妹是小学优秀教师,我本人是国家公务员,爱人是小学教师,我的儿子也没有让他爷爷失望,硕士毕业后,在一个中央企业上班。我想如果父亲在天有知的话,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