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散文大家的藏书情怀

散文大家的藏书情怀

发布时间:2013-04-25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4-25

    一代散文大家、藏书家黄裳先生,9月5日静静地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看着案头的《书香琐记》、《来燕榭书跋》、《黄裳自选集》等几部先生的著作,内心瞬间涌上了难以叙说的平静。对于黄裳的著作,我想我穷尽一生恐怕都难以读完。黄裳的著作要慢慢读,但黄裳的名字,我会永远刻于心间。
  黄裳先生学识渊博、文笔绝佳,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于文坛。黄裳一生的阅历丰富得令许多同辈好友为之艳羡不已。1944年,黄裳被征调为美军译员,随军走遍中国西南名城,这让他见识大开,梁漱溟、傅斯年、周作人都曾是他的采访对象。与他交往几十年的好友黄永玉先生曾在《黄裳浅识》中写到他的几点感受:黄裳很善于跟老一辈的人往来,既婉约而又合乎法度,令人欣赏……黄裳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五十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我已经羡慕得呼为尊神了,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黄裳先生独树一帜的文化散文,堪称当代文坛一绝,其文学与美学意义已有定论。黄裳的散文,坚守精神的向度,闪现理性的光辉,在对历史的描述中,总是进行灵魂烛照、文化反思。历史就是人生,人生必有思索,必有感悟。黄裳的散文,文简质腴,绝无长期以来充斥文坛的“文艺腔”,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唐这样评介黄裳的散文:“常举史事,不离现实,笔锋带着情感,虽然落墨不多,而鞭策奇重,看文章也等于看戏,等于看世态,看人情,看我们眼前所处的世界,有心人当此,百感交集,我觉得作者实在是一个文体家。”
  黄裳先生的最大特点,一是说话少,二是看书多。如果黄裳不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情趣的人,又焉能在戏剧、新闻、出版等各领域结交八方俊杰?梅兰芳、盖叫天、巴金、吴晗乃至旧书店的老师傅,几乎都成了他的挚友,是他的活动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角色。显然,寡言少语的黄裳,有着擅长交际的性格,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活跃在文化界,在一个复杂而动荡的时代走着起落不定悲喜交替的行程,从青春年少,一直走到了今天。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所有阅历,所有修养,所有情趣,成了他行文走笔的厚重基石与丰富背景。
  黄裳先生在藏书上颇有建树。他从小爱书买书,周汝昌曾说,“(黄裳)如今成为海内外头等藏书家不是偶然的,我也早有预感”。解放前后的十年是古籍散落之时,也是黄裳收藏密集之时,他常常不自量力,以致生活捉襟见肘。但黄裳并不是视钱财如粪土,相反他很“爱钱”。黄裳曾写道,“一次单位搞个人鉴定,我请他(巴金)给我提意见。他指出我‘拼命要钱’是大缺点。这点批评是确切的。因为买旧书,钱总是不够用,于是预支版税算稿费,编书也要编辑费,无所不用其极”。对于黄裳的藏书, 钱钟书就曾戏撰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
  黄裳先生不拘一格之趣,表现在收书、藏书之上,就成了“我一向主张买书不必有过分严格的‘洁癖’”。只要书好、入眼,他什么都看、都收一些。还在念中学的时候,就爱往旧书店跑,移居上海后,从新文学版本入手,一路收来一路看,终而悠游于明清刻本世界,自成一家之言。缪荃孙认定明末以前的书,才够资格称善本。他认为这是“清代刻本在版本史上遭到的不公正对待”,所以品题发微,图文并举,写成《清代版刻一隅》一书,为清刻本洗清冤情,也使得向来“厚古薄今”、很有些狭隘的中国藏书气候,一转而成了“不薄今人爱古人”,眼界顿然一开了。
  黄裳先生一生痴书,而爱书人也痴爱黄裳。他经历过那么多动荡岁月,挨了那么多折腾,终能与书相伴,以文言志,得享高寿,多么不容易。怀念黄裳先生,最好莫过读其书。今天,特撰此文纪念黄裳先生,聊表晚辈缅怀与敬慕之情。死者长已矣,生者犹可追。愿黄裳先生能在天堂安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