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表妹出嫁
表妹出嫁
发布时间:2013-03-18
表妹的婚事,家里人没人看好,可是也没人拗得过她。现在的孩子,娇养惯了,已经不是家长管孩子,而是孩子管家长了。你有招,她比你的招还多。这不,我小姨板个脸色,表妹就不吃不喝了。 小姨向表妹投降的结果是肯定了她的婚事。唉,十九岁的表妹就要远嫁他乡了。听说她婆家是丹凤人,我来劲了,丹凤是什么地方?是文学大师贾平凹老师的家乡呀,要是有机会瞻仰一下,可谓三生有幸。
由于路途太远,为省下车钱,表妹出嫁的送亲队伍,是精简了又精简,我作为姨家的代表,好歹没被精简下去。 凌晨四五点钟,天色浓黑,黑的透不出一点亮来,小姨家的院子里,影影绰绰的灯光下,坐了不少吃饭的人。我昨晚睡的大炕,挤满了人,左伸碰胳膊右伸碰腿的,搞得我一晚上蜷缩着腿,这都不说,关键是有人不睡觉,不停的说话,嘀嘀咕咕,我拼命捂耳朵,声音还是传进脑仁来。无非是表妹为自己的婚事,和家人斗智斗勇的事。好容易睡着了,又被喊起来,说是吃饭了。我打着哈欠,很质疑的看着别人黑灯瞎火吃得那么起劲。稀里糊涂往嘴里灌半碗饺子汤,踏着五更的鸡鸣声和潮湿的雾气走向村边的面包车。
街边昏黄的灯影斜照我睡眼朦胧,小姨塞给我一个红包袱,说是表妹的顺头匣子,我知道里面装的是女孩子家用的首饰,梳子化妆品等琐碎的东西。前面的那辆面包车已经开始启动了,车里坐着男方的主事人,还有新郎新娘。按照本地风俗,出嫁这天新郎新娘不能同车,而是新郎车在前,新娘车在后,估计这么坐也是省车钱吧。可好赖是嫁女,怎么着也得找个吹鼓手吹两声热闹热闹,摸黑这么静悄悄地走了,像偷人似的。可是小姨家没人答话,轮不到我操心。
我坐的车子里有表妹的爷爷奶奶和姑姑,还有两个我不熟悉的面孔,据说是表妹的干妈和另外一个亲戚。表妹的奶奶一上车就要塑料袋说是要吐,司机一边把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递过来,一边说这么大岁数了,不去也可以,受这洋罪干嘛?表妹的干妈说:“婶,我看您是孙女嫁这么远,兴许就这一次能使上劲去她家看看,所以才甘心受苦的。”表妹的奶奶一边吐一边点头,用手帕拭掉嘴边的污物。表妹的爷爷仰靠在座位上,闭着眼睛像是睡着,偶尔眨巴一下眼睛说明他在假寐,或许在思考着什么。司机不停地抱怨前面那辆车:“娶亲嘛缓缓走你的嘛,跑那么快干嘛,也不管后面跟的上跟不上,后面车上都是至亲嘛,停停车下来问候问候,这新郎太没心眼了。”表妹的爷爷说:“一人不嫌众人难言,俺孙女咋就看上这货!唉,唉・・・・・・”他在唉时咳起来,咳了半天才住声。表妹的干妈说:“这小凌俺眼看着长大,挺漂亮挺机灵的人,这次不知中什么邪了,村里几个好茬她看不上,非要到这么个地方来,远死了,这以后别说别人,就是妈妈我要看女儿,也是难了。再说现在村里谁家给媳妇不买三金,他倒好,买的戒指耳环项链都是假的,地摊上几块钱的货,说什么真爱不讲究形式,讲究意义,糊弄谁呀,小凌命苦呀・・・・・・”说着说着潮红了眼睛。表妹婚事前前后后我听多了微词,笼罩得结婚没一点气氛,不像是喜事,仿佛丧事似的。小小的表妹不知道怎样承受这诸多的压力?这一阵子她保持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沉郁,我以为结婚前夜她要好好地哭一番发泄一下,可是她没哭,不说话,静坐一夜。
盘山公路的两边不是沟壑就是山峰,车子时而在沟底蹒跚,时而在山顶疾飞,家乡的山和这儿的山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车窗外一会儿是湍急的河流,一会是后退的村庄,我的屁股都坐得疼了,司机说还未到路程的四分之一,我的妈呀,有点后悔此行鲁莽。太阳升起一竿子高了,微微的晕车和彻夜未眠的困倦让我打盹不止,原野上萧萧的空玉米杆和翻卷着浪花的河水,在梦境的边缘隐约游走,事先体会异域风情的心绪荡然无存。
车子在一个小村边停下来,司机让车上人下来活动方便,这是一个靠公路的村庄,村里有几座贴了白瓷片的新房阳光里很耀眼。司机说这里人种蘑菇和药材。我是农民,我打眼一瞧庄稼就知这人过啥光景,那些新房显然不是靠山坳里东一片西一片的玉米盖起来的。突然司机惊叫一声招呼大家快上车,车子离弦的箭一样飞过几公里,车速才减下来。原来表妹的干妈在玉米地方便后,顺手摘了地边的一个老黄瓜。我不以为然,司机说你不知道,外地人可不以为你是嘴淡解渴,他说你是偷,让他们看见挡住车要个百八十元的事就大了,弄不好还有挨揍哩!好像又过了一个世纪,我多少次和梦境缠绵,昏沉沉好久才算见到路边的人和房多起来,路面也开阔起来,司机说快到丹凤县城。丹凤县是山城,远望去群山环绕,也许对自己的家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丹凤没有我想象的繁华和欣欣向荣,而是一种边城的荒凉和肃穆。
在县城的边缘,车子拐上了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无人引领路径司机频频打手机,频频下车问路,问路回来骂骂咧咧。我知道新郎办事古板到不仅自己不顾后面的送客,还没有打点好见多识广的司机。水泥路曲里拐弯一直通到城边的大山根,路窄加上不时有突兀的房子,人或者牲口要躲避,车子走走停停。一家新楼房门前吹吹打打,院子里人声喧哗都在围桌子吃酒,主婚的司仪显摆着亮亮的嗓门。司机说到了到了,忙停了车。可是好久也没人理会,司机又打电话,挂机后说搞错了,不是这一家。可是也不想再走,他说咱们那儿风俗,娘家人上门,婆家人是要出来接的,咱不走,看他来接不接。可是依然过了很久也不见人影,表妹的爷爷在车上说话了:“走吧走吧,咱女都成人家人了,在乎这理儿干啥?”车子前行,在一黑旧的土坯房前停下,新郎官表妹夫迎上来给司机递烟,司机手提裤腰装作找茅房的表情走开了。我注意的看了一眼这个黄瘦的高个子男孩,怎么可能娶走丰润伶俐的表妹?
表妹的婆家住的是五间旧瓦屋,屋柱屋檐都被经年的炊烟熏黑,屋后的大山在矮小房屋的衬托下,越发嶙峋可怖,崖壁上的怪石像要随时会掉下来。瓦屋的光线很暗,不知是黑屋的反照还是大山的压抑。屋子西面两间住着表妹的弟弟弟媳,他们也双双在深圳打工。我惊讶表妹才十九岁,为什么弟弟弟媳都有了,旁人告诉我表妹夫年龄不小了。屋子东面两间是新房,虽说买了两件家具,可是地上却坑坑洼洼。中间一间房是表妹婆婆的驻地,凌乱的厨具证明它还兼着厨房。她婆婆木木的在灶间坐着,不问侯来人,没有任何表情。表妹的奶奶颤巍巍来回走着,东看看西瞧瞧,一只手捂着嘴巴,不知是怕吐出来,还是怕有什么声音发出来。
其实我在屋子内外转悠,是焦躁地在等开饭,我还是凌晨四点钟喝过半碗面汤,距现在快到下午四点也有十一二个钟头了,车上我已经饿的浑身发软,想着一下车就有热乎乎的酒宴。可我看院子里冒着烟气的锅边,一个厨子摸样的人悠闲的叼着烟卷。“还让不让人吃饭了,吃了回家还得走夜路……”司机不知从哪冒出一句。接着就有男方主事人蹭过来说:“吃吃,咋不让吃了,只是我们这儿有风俗,开饭前要上礼,这礼不拘多少,要娘家人出。”表妹的爷爷掏出五百块替大家上礼,我们才得以入座。没吃两口,突然东厢房传来争吵声,我放下筷子奔去看,原来表妹进屋婆家人给了一个红包,表妹的本家妹妹这时也可以向嫂子回要一个红包的,可是表妹不懂本地风俗,一直没给,害的等急了的本家妹妹撕脸发作。
仓促的吃饭,想着漫长的路途,不敢停留,吃过饭的人都自发的钻进车里。我突然想起要给表妹话别,抬眼看见表妹挽着她奶奶的手从院门出来,她奶奶不停地抹眼泪,把她的孙女看了又看,一步一回头的。我笑着过去接了她奶奶的手,回头对表妹说,回吧。
新郎没有出来送客,表妹插着满头的红花,一袭红裙的身影,在夕阳里越来越小。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姨省吃俭用供她上学,初中毕业送去上技校,三年花了家里不少钱,愿她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承欢父母膝下。哪知十九岁的表妹,毕业了分配到深圳的一家电子厂,不到半年她就把自己和子宫里萌动的小生命交给了这个深山沟,比娘家山沟还要山沟的小村。我没有机会和她交谈,我不知道她想什么。我们把她送到这儿,又匆匆的走了,车子撵着夕阳,在我的概念里,往东走才是回家的路,可是异域风物让我搞不清方向,也不敢问司机,是不是迷了路。
由于路途太远,为省下车钱,表妹出嫁的送亲队伍,是精简了又精简,我作为姨家的代表,好歹没被精简下去。 凌晨四五点钟,天色浓黑,黑的透不出一点亮来,小姨家的院子里,影影绰绰的灯光下,坐了不少吃饭的人。我昨晚睡的大炕,挤满了人,左伸碰胳膊右伸碰腿的,搞得我一晚上蜷缩着腿,这都不说,关键是有人不睡觉,不停的说话,嘀嘀咕咕,我拼命捂耳朵,声音还是传进脑仁来。无非是表妹为自己的婚事,和家人斗智斗勇的事。好容易睡着了,又被喊起来,说是吃饭了。我打着哈欠,很质疑的看着别人黑灯瞎火吃得那么起劲。稀里糊涂往嘴里灌半碗饺子汤,踏着五更的鸡鸣声和潮湿的雾气走向村边的面包车。
街边昏黄的灯影斜照我睡眼朦胧,小姨塞给我一个红包袱,说是表妹的顺头匣子,我知道里面装的是女孩子家用的首饰,梳子化妆品等琐碎的东西。前面的那辆面包车已经开始启动了,车里坐着男方的主事人,还有新郎新娘。按照本地风俗,出嫁这天新郎新娘不能同车,而是新郎车在前,新娘车在后,估计这么坐也是省车钱吧。可好赖是嫁女,怎么着也得找个吹鼓手吹两声热闹热闹,摸黑这么静悄悄地走了,像偷人似的。可是小姨家没人答话,轮不到我操心。
我坐的车子里有表妹的爷爷奶奶和姑姑,还有两个我不熟悉的面孔,据说是表妹的干妈和另外一个亲戚。表妹的奶奶一上车就要塑料袋说是要吐,司机一边把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递过来,一边说这么大岁数了,不去也可以,受这洋罪干嘛?表妹的干妈说:“婶,我看您是孙女嫁这么远,兴许就这一次能使上劲去她家看看,所以才甘心受苦的。”表妹的奶奶一边吐一边点头,用手帕拭掉嘴边的污物。表妹的爷爷仰靠在座位上,闭着眼睛像是睡着,偶尔眨巴一下眼睛说明他在假寐,或许在思考着什么。司机不停地抱怨前面那辆车:“娶亲嘛缓缓走你的嘛,跑那么快干嘛,也不管后面跟的上跟不上,后面车上都是至亲嘛,停停车下来问候问候,这新郎太没心眼了。”表妹的爷爷说:“一人不嫌众人难言,俺孙女咋就看上这货!唉,唉・・・・・・”他在唉时咳起来,咳了半天才住声。表妹的干妈说:“这小凌俺眼看着长大,挺漂亮挺机灵的人,这次不知中什么邪了,村里几个好茬她看不上,非要到这么个地方来,远死了,这以后别说别人,就是妈妈我要看女儿,也是难了。再说现在村里谁家给媳妇不买三金,他倒好,买的戒指耳环项链都是假的,地摊上几块钱的货,说什么真爱不讲究形式,讲究意义,糊弄谁呀,小凌命苦呀・・・・・・”说着说着潮红了眼睛。表妹婚事前前后后我听多了微词,笼罩得结婚没一点气氛,不像是喜事,仿佛丧事似的。小小的表妹不知道怎样承受这诸多的压力?这一阵子她保持和她年龄不相称的沉郁,我以为结婚前夜她要好好地哭一番发泄一下,可是她没哭,不说话,静坐一夜。
盘山公路的两边不是沟壑就是山峰,车子时而在沟底蹒跚,时而在山顶疾飞,家乡的山和这儿的山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车窗外一会儿是湍急的河流,一会是后退的村庄,我的屁股都坐得疼了,司机说还未到路程的四分之一,我的妈呀,有点后悔此行鲁莽。太阳升起一竿子高了,微微的晕车和彻夜未眠的困倦让我打盹不止,原野上萧萧的空玉米杆和翻卷着浪花的河水,在梦境的边缘隐约游走,事先体会异域风情的心绪荡然无存。
车子在一个小村边停下来,司机让车上人下来活动方便,这是一个靠公路的村庄,村里有几座贴了白瓷片的新房阳光里很耀眼。司机说这里人种蘑菇和药材。我是农民,我打眼一瞧庄稼就知这人过啥光景,那些新房显然不是靠山坳里东一片西一片的玉米盖起来的。突然司机惊叫一声招呼大家快上车,车子离弦的箭一样飞过几公里,车速才减下来。原来表妹的干妈在玉米地方便后,顺手摘了地边的一个老黄瓜。我不以为然,司机说你不知道,外地人可不以为你是嘴淡解渴,他说你是偷,让他们看见挡住车要个百八十元的事就大了,弄不好还有挨揍哩!好像又过了一个世纪,我多少次和梦境缠绵,昏沉沉好久才算见到路边的人和房多起来,路面也开阔起来,司机说快到丹凤县城。丹凤县是山城,远望去群山环绕,也许对自己的家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丹凤没有我想象的繁华和欣欣向荣,而是一种边城的荒凉和肃穆。
在县城的边缘,车子拐上了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无人引领路径司机频频打手机,频频下车问路,问路回来骂骂咧咧。我知道新郎办事古板到不仅自己不顾后面的送客,还没有打点好见多识广的司机。水泥路曲里拐弯一直通到城边的大山根,路窄加上不时有突兀的房子,人或者牲口要躲避,车子走走停停。一家新楼房门前吹吹打打,院子里人声喧哗都在围桌子吃酒,主婚的司仪显摆着亮亮的嗓门。司机说到了到了,忙停了车。可是好久也没人理会,司机又打电话,挂机后说搞错了,不是这一家。可是也不想再走,他说咱们那儿风俗,娘家人上门,婆家人是要出来接的,咱不走,看他来接不接。可是依然过了很久也不见人影,表妹的爷爷在车上说话了:“走吧走吧,咱女都成人家人了,在乎这理儿干啥?”车子前行,在一黑旧的土坯房前停下,新郎官表妹夫迎上来给司机递烟,司机手提裤腰装作找茅房的表情走开了。我注意的看了一眼这个黄瘦的高个子男孩,怎么可能娶走丰润伶俐的表妹?
表妹的婆家住的是五间旧瓦屋,屋柱屋檐都被经年的炊烟熏黑,屋后的大山在矮小房屋的衬托下,越发嶙峋可怖,崖壁上的怪石像要随时会掉下来。瓦屋的光线很暗,不知是黑屋的反照还是大山的压抑。屋子西面两间住着表妹的弟弟弟媳,他们也双双在深圳打工。我惊讶表妹才十九岁,为什么弟弟弟媳都有了,旁人告诉我表妹夫年龄不小了。屋子东面两间是新房,虽说买了两件家具,可是地上却坑坑洼洼。中间一间房是表妹婆婆的驻地,凌乱的厨具证明它还兼着厨房。她婆婆木木的在灶间坐着,不问侯来人,没有任何表情。表妹的奶奶颤巍巍来回走着,东看看西瞧瞧,一只手捂着嘴巴,不知是怕吐出来,还是怕有什么声音发出来。
其实我在屋子内外转悠,是焦躁地在等开饭,我还是凌晨四点钟喝过半碗面汤,距现在快到下午四点也有十一二个钟头了,车上我已经饿的浑身发软,想着一下车就有热乎乎的酒宴。可我看院子里冒着烟气的锅边,一个厨子摸样的人悠闲的叼着烟卷。“还让不让人吃饭了,吃了回家还得走夜路……”司机不知从哪冒出一句。接着就有男方主事人蹭过来说:“吃吃,咋不让吃了,只是我们这儿有风俗,开饭前要上礼,这礼不拘多少,要娘家人出。”表妹的爷爷掏出五百块替大家上礼,我们才得以入座。没吃两口,突然东厢房传来争吵声,我放下筷子奔去看,原来表妹进屋婆家人给了一个红包,表妹的本家妹妹这时也可以向嫂子回要一个红包的,可是表妹不懂本地风俗,一直没给,害的等急了的本家妹妹撕脸发作。
仓促的吃饭,想着漫长的路途,不敢停留,吃过饭的人都自发的钻进车里。我突然想起要给表妹话别,抬眼看见表妹挽着她奶奶的手从院门出来,她奶奶不停地抹眼泪,把她的孙女看了又看,一步一回头的。我笑着过去接了她奶奶的手,回头对表妹说,回吧。
新郎没有出来送客,表妹插着满头的红花,一袭红裙的身影,在夕阳里越来越小。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姨省吃俭用供她上学,初中毕业送去上技校,三年花了家里不少钱,愿她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承欢父母膝下。哪知十九岁的表妹,毕业了分配到深圳的一家电子厂,不到半年她就把自己和子宫里萌动的小生命交给了这个深山沟,比娘家山沟还要山沟的小村。我没有机会和她交谈,我不知道她想什么。我们把她送到这儿,又匆匆的走了,车子撵着夕阳,在我的概念里,往东走才是回家的路,可是异域风物让我搞不清方向,也不敢问司机,是不是迷了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