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草木之间 心平气和
草木之间 心平气和
发布时间:2013-03-11
周六,阳光大好,将几床被褥抱至阳台翻晒,打扫完卫生,插上新买的花,我给自己泡了杯茶,倚窗,享清风拂面,暖意洋洋。举杯,品茶,低眉,观茶。玻璃杯,绿色茶叶上下翻滚,浮浮沉沉,渐次归位,与水一道,充盈满杯,想起“清水洗尘”一词,不觉一笑。
说起好茶赖茶,我从不细究,家里爷爷、老爸都爱喝茶,但也都不甚讲究,只在两年前我自黄山归来、信阳返回,各带了茶,不论贵贱,是为一番心意。
但我知道古人用茶,源远流长,茶,古字为,意为苦荼,古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为传说,足见茶之妙处。茶圣陆羽在唐之时便作《茶经》专论茶之源、具、造、器、煮、饮、等事。饮茶兴于唐,盛于宋,煌煌千载,浸润万世,古人品茗会友,须焚香沐浴,静心静虑,然我中华文化张力无穷,举手投足时见魏晋风骨,浅唱低诵即有唐宋遗韵,而今饮茶,可独坐,可对饮,也可三五成群,可于雕梁画栋之下,更可置身茅屋疏篱之中、青山白水之间付心事与碧绿一盅,淡烟萦回,清香缭绕,把盏间一俯一仰,随即神清气爽,烦忧皆忘。
茶的颜色有红黄绿紫种种,种种都精彩,茶中翘楚也有多种,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视个人口味,不一而足。茶有名贵者,一克千金,有寻常的,千克一金,差别在于其时其地。茶虽百味,然无论优劣贵贱皆与水为缘,且与人结善,能益身心,澡雪精神。
茶字,上为草,下似木,中间有人。人若有想有益此生此世,亦当效茶。
当效茶之清。慕日之光明,思月之清辉,有好风可随之摇曳,得秽气常荡浊扬清。风刀霜剑之时,冥冥然不改初衷,霖甘土沃之际,悠悠然自得其乐。扎根所生之地,或烂石,或栎壤,或黄土,然经风雨而茁茂,历岁月而弥坚。热火烘焙而愈老成,清水煎熬而愈馨香,一毫一厘,半点不留于身,一枝一叶皆付知己之人,清而不寂,雅俗可赏,人若如茶清,无灯心自明。
当效茶之暖。得天地之精华,呈自然之姿态,不自饰,不自娇,不自薄,不侍强,不甘弱,若玉蕴其泽,梅素其面,待得来年春天,郁郁满丘,一眼望去,是一种恰如其分的熨帖和温暖。茶收之时,又得掌心之暖,焙之时得炉火之暖,晒之时得日光之暖,煮得沸水之暖,入口入喉,细细一品,自是沁人心脾,沉醉其中,受用无穷。茶之暖而不烈,柔而不弱,人若如茶暖,无名心自安。
当效茶之和。茶之和,为阴阳相生之和、水火互融之和、器物功用之和、甘苦同味、亲疏谈笑之和、人境俱忘之和;茶之为道,儒家之礼乐天伦、释家之禅茶合一、道家之万法自然,三家之至理都寓其中,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现如今,亦有子媳奉茶以事父母;朋友往来,以茶联欢。小茶有大益,亦有大义,人若如茶和,无酒亦当歌。
茶之为益,清、暖、和。人之为生,亦当如是,于平凡小事,衍化至浩瀚鸿蒙;于日常琐碎,细推为人生哲理,添薪浇茗中,品味甘苦,彻悟大道,方能心平气和,淡泊从容,常享流年之福。
春里春外,浮生正暖,周末回家,陪老爸喝杯茶。
说起好茶赖茶,我从不细究,家里爷爷、老爸都爱喝茶,但也都不甚讲究,只在两年前我自黄山归来、信阳返回,各带了茶,不论贵贱,是为一番心意。
但我知道古人用茶,源远流长,茶,古字为,意为苦荼,古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虽为传说,足见茶之妙处。茶圣陆羽在唐之时便作《茶经》专论茶之源、具、造、器、煮、饮、等事。饮茶兴于唐,盛于宋,煌煌千载,浸润万世,古人品茗会友,须焚香沐浴,静心静虑,然我中华文化张力无穷,举手投足时见魏晋风骨,浅唱低诵即有唐宋遗韵,而今饮茶,可独坐,可对饮,也可三五成群,可于雕梁画栋之下,更可置身茅屋疏篱之中、青山白水之间付心事与碧绿一盅,淡烟萦回,清香缭绕,把盏间一俯一仰,随即神清气爽,烦忧皆忘。
茶的颜色有红黄绿紫种种,种种都精彩,茶中翘楚也有多种,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视个人口味,不一而足。茶有名贵者,一克千金,有寻常的,千克一金,差别在于其时其地。茶虽百味,然无论优劣贵贱皆与水为缘,且与人结善,能益身心,澡雪精神。
茶字,上为草,下似木,中间有人。人若有想有益此生此世,亦当效茶。
当效茶之清。慕日之光明,思月之清辉,有好风可随之摇曳,得秽气常荡浊扬清。风刀霜剑之时,冥冥然不改初衷,霖甘土沃之际,悠悠然自得其乐。扎根所生之地,或烂石,或栎壤,或黄土,然经风雨而茁茂,历岁月而弥坚。热火烘焙而愈老成,清水煎熬而愈馨香,一毫一厘,半点不留于身,一枝一叶皆付知己之人,清而不寂,雅俗可赏,人若如茶清,无灯心自明。
当效茶之暖。得天地之精华,呈自然之姿态,不自饰,不自娇,不自薄,不侍强,不甘弱,若玉蕴其泽,梅素其面,待得来年春天,郁郁满丘,一眼望去,是一种恰如其分的熨帖和温暖。茶收之时,又得掌心之暖,焙之时得炉火之暖,晒之时得日光之暖,煮得沸水之暖,入口入喉,细细一品,自是沁人心脾,沉醉其中,受用无穷。茶之暖而不烈,柔而不弱,人若如茶暖,无名心自安。
当效茶之和。茶之和,为阴阳相生之和、水火互融之和、器物功用之和、甘苦同味、亲疏谈笑之和、人境俱忘之和;茶之为道,儒家之礼乐天伦、释家之禅茶合一、道家之万法自然,三家之至理都寓其中,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现如今,亦有子媳奉茶以事父母;朋友往来,以茶联欢。小茶有大益,亦有大义,人若如茶和,无酒亦当歌。
茶之为益,清、暖、和。人之为生,亦当如是,于平凡小事,衍化至浩瀚鸿蒙;于日常琐碎,细推为人生哲理,添薪浇茗中,品味甘苦,彻悟大道,方能心平气和,淡泊从容,常享流年之福。
春里春外,浮生正暖,周末回家,陪老爸喝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