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孝子情深
孝子情深
发布时间:2013-02-04
每每听到人们谈论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话题时,我很自信地认为自己也称得上是孝女、孝媳。婚后20多年里,孝敬双方父母,和婆婆相依为命。2003年正月、2006年11月,身体一贯硬朗的婆婆和公爹都是突患脑溢血住院20多天。期间,我们三个兄弟、妯娌床前床后伺候。我积极交纳住院费,恳求医生给婆婆用贵药、用好药,出院后精心伺候……直到婆婆住院三周后、公爹出院一月后相继去世。
无微不至的伺候,公婆去世后的埋葬,弟兄们的和睦相处,几乎成了村里的众口皆碑。谁家媳妇对公婆不好,谁家弟兄相处不好,乡邻们就会拿我们弟兄、妯娌比照。
悠悠孝心,微微真情。《孝经》中的“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自认为自己孝敬,当之无愧。可在身边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中,孝顺老人的人大有人在,有坚持十几年照顾瘫痪母亲的女儿、女婿;有长年累月轮流守夜,陪伴看护住院父亲的孝顺儿女……他们在久病父母的床前不离不弃,他们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感动,催人泪下。和他们相比,倍感自己做的微不足道,远远不够!
“妈,来,张开嘴,吃一口,嫩鸡蛋羹真香啊……”
“你不吃,我可吃了。来,听话,听话,再吃一口……”
每次在上班之余到好友李华家里时,看到最多的场面就是她在给患老年痴呆又瘫在床上的八旬母亲擦屎把尿;听到最多的是她一手扶着老母的肩膀,一手拿汤匙像喂小孩一样,耐心哄老母亲吃饭的话语。
一次次,让我震撼、钦佩,一句句,令我感动、流泪!李华,身为内乡县法院副院长,又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在母亲患了老年痴呆后,她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常住,一住就是几年,由她和姐姐照顾。后来,母亲因为摔折了腿导致瘫痪,她更是无微不至地伺候。上班之余,陪母亲“说话”,逗母亲开心。六年来,春夏秋冬,晚睡早起。每天早晨,她都是五点半起床,给母亲洗刷脏了的被褥;喂母亲吃饭;每天晚上,她睡得最晚,夜里还要和姐姐换班照顾母亲大小便。每次母亲发病,肺炎、发烧、咳嗽、下颏错位、闭嘴不吃饭……她总是把母亲送到医院,输液、打针,母亲住院的次数连李华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六年来,面色红润的母亲,身上没长肉疮的母亲,都包含着李华这个孝顺女儿的悠悠孝心,都折射着李华这个孝顺女儿的拳拳真情。
凡认识李华的人都说,没有她的照料,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
城镇中心校校长张石磙,一小校长刘均鼎,母亲瘫痪在床多年,他们同样把母亲接到家里,自己照顾。下班回来,给母亲洗脚、刷牙、洗头、喂饭、侍弄大小便、推出去晒太阳……他们耐心细微的伺候,瘫痪多年的母亲没有长过肉疮,屋里没有异味。
他们用无声的话语,书写着“孝”字的真谛,他们用真实的行动,诠释着“孝”字的内涵!在我们的菊乡大地上,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又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孝子,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孝老爱亲模范!
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的徐国荣,身患残疾,却八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的孝行感动了街坊邻里,连续几年被镇政府与村委会评为“孝敬之星”。
新疆农七师一三0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周新立,十多年来照顾着瘫痪的父母。每天早晨,周新立起床后就到厨房做好了饭,先将母亲刘瑞玉搀扶着坐在饭桌前,随后将碗筷摆放到她面前,便于她自己就餐;然后为父亲周登芳穿上衣服,将他抱进轮椅,推到饭桌前再一口一口地给他喂饭。最后,周新立匆忙地扒拉几口饭出门上班了。这是他十多年来早晨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定格画面。
淳化县贤仓村忠厚老实、勤劳朴实、善良贤惠的好媳妇张淑珍,今年已五十多岁了,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车坞乡乡政府、县政府颁发了“五好家庭”奖牌,乡妇联、县文明办评她为十佳文明“好媳妇”。面对着诸多的荣誉和众人的夸赞,张淑珍总是谦虚地说:“我是在尽一个做媳妇的本份,我要为儿女做榜样,我做的还很不够,还要继续做下去”。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善良无私的心灵!岁月悠悠,张淑珍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好媳妇的感人赞歌。
湖北省利川市沙子坎村的陈立祥,父亲陈国昌已卧病多年,为给父亲治病,家中早已陷入窘境,在这个贫困而闭塞的山村里,陈立祥家是困难户,可他30年独身侍父孝行感染了乡邻,影响了周围更多的年青人去孝亲敬老。
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他们守在亲人榻前,端汤喂药,悄声细语,慰藉心灵!他们的孝心正是对这句俗语最有力的反驳。几十年如一日的床前尽孝,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传统的孝道在一个平民身上闪耀的夺目光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也许一辈子也偿还不清。如果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的只有永无偿还的愧疚和不安。生命脆弱,岁月无情,趁父母还健在,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为父母尽孝。哪怕为父母买一件廉价的衣服,送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句安慰的话,一声问候,帮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洗洗手脚,刷刷碗,牵牵手,洗洗衣服,喂喂饭吃,陪老人逛逛街,看看病,聊聊天,常回家看看,都是为老人尽孝的。
孝心如春风,爱心化春雨。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培养我们成才。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人乎?可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无情无义的人:爱人身患不治之症,便舍手离去,另觅新欢;父母年老多病,急需儿女照顾,却被拒之门外,不理不睬,甚至横眉冷对,恶语相伤。要知道,日月轮回,我们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人心,久病床前显真情。不被生活重担压得精疲力尽的人,不知有父母健在的幸福;不到自己身染沉疴的人,不知健康真情的珍贵。
德为人之本,孝为德之先。赤诚的孝心,真挚的亲情。在人生的旅途中,像火,互相燃烧;似灯,彼此照亮。缺少爱心,经不起贫病离别考验的爱情、亲情,决不能持久。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美德。因此,我们应不求索取,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用一颗朴素的孝心,以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去赐予亲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去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去善待我们的父母,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微不至的伺候,公婆去世后的埋葬,弟兄们的和睦相处,几乎成了村里的众口皆碑。谁家媳妇对公婆不好,谁家弟兄相处不好,乡邻们就会拿我们弟兄、妯娌比照。
悠悠孝心,微微真情。《孝经》中的“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自认为自己孝敬,当之无愧。可在身边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中,孝顺老人的人大有人在,有坚持十几年照顾瘫痪母亲的女儿、女婿;有长年累月轮流守夜,陪伴看护住院父亲的孝顺儿女……他们在久病父母的床前不离不弃,他们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感动,催人泪下。和他们相比,倍感自己做的微不足道,远远不够!
“妈,来,张开嘴,吃一口,嫩鸡蛋羹真香啊……”
“你不吃,我可吃了。来,听话,听话,再吃一口……”
每次在上班之余到好友李华家里时,看到最多的场面就是她在给患老年痴呆又瘫在床上的八旬母亲擦屎把尿;听到最多的是她一手扶着老母的肩膀,一手拿汤匙像喂小孩一样,耐心哄老母亲吃饭的话语。
一次次,让我震撼、钦佩,一句句,令我感动、流泪!李华,身为内乡县法院副院长,又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在母亲患了老年痴呆后,她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常住,一住就是几年,由她和姐姐照顾。后来,母亲因为摔折了腿导致瘫痪,她更是无微不至地伺候。上班之余,陪母亲“说话”,逗母亲开心。六年来,春夏秋冬,晚睡早起。每天早晨,她都是五点半起床,给母亲洗刷脏了的被褥;喂母亲吃饭;每天晚上,她睡得最晚,夜里还要和姐姐换班照顾母亲大小便。每次母亲发病,肺炎、发烧、咳嗽、下颏错位、闭嘴不吃饭……她总是把母亲送到医院,输液、打针,母亲住院的次数连李华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六年来,面色红润的母亲,身上没长肉疮的母亲,都包含着李华这个孝顺女儿的悠悠孝心,都折射着李华这个孝顺女儿的拳拳真情。
凡认识李华的人都说,没有她的照料,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
城镇中心校校长张石磙,一小校长刘均鼎,母亲瘫痪在床多年,他们同样把母亲接到家里,自己照顾。下班回来,给母亲洗脚、刷牙、洗头、喂饭、侍弄大小便、推出去晒太阳……他们耐心细微的伺候,瘫痪多年的母亲没有长过肉疮,屋里没有异味。
他们用无声的话语,书写着“孝”字的真谛,他们用真实的行动,诠释着“孝”字的内涵!在我们的菊乡大地上,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又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孝子,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孝老爱亲模范!
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的徐国荣,身患残疾,却八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的孝行感动了街坊邻里,连续几年被镇政府与村委会评为“孝敬之星”。
新疆农七师一三0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书记周新立,十多年来照顾着瘫痪的父母。每天早晨,周新立起床后就到厨房做好了饭,先将母亲刘瑞玉搀扶着坐在饭桌前,随后将碗筷摆放到她面前,便于她自己就餐;然后为父亲周登芳穿上衣服,将他抱进轮椅,推到饭桌前再一口一口地给他喂饭。最后,周新立匆忙地扒拉几口饭出门上班了。这是他十多年来早晨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定格画面。
淳化县贤仓村忠厚老实、勤劳朴实、善良贤惠的好媳妇张淑珍,今年已五十多岁了,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车坞乡乡政府、县政府颁发了“五好家庭”奖牌,乡妇联、县文明办评她为十佳文明“好媳妇”。面对着诸多的荣誉和众人的夸赞,张淑珍总是谦虚地说:“我是在尽一个做媳妇的本份,我要为儿女做榜样,我做的还很不够,还要继续做下去”。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善良无私的心灵!岁月悠悠,张淑珍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好媳妇的感人赞歌。
湖北省利川市沙子坎村的陈立祥,父亲陈国昌已卧病多年,为给父亲治病,家中早已陷入窘境,在这个贫困而闭塞的山村里,陈立祥家是困难户,可他30年独身侍父孝行感染了乡邻,影响了周围更多的年青人去孝亲敬老。
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他们守在亲人榻前,端汤喂药,悄声细语,慰藉心灵!他们的孝心正是对这句俗语最有力的反驳。几十年如一日的床前尽孝,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传统的孝道在一个平民身上闪耀的夺目光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也许一辈子也偿还不清。如果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的只有永无偿还的愧疚和不安。生命脆弱,岁月无情,趁父母还健在,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为父母尽孝。哪怕为父母买一件廉价的衣服,送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句安慰的话,一声问候,帮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洗洗手脚,刷刷碗,牵牵手,洗洗衣服,喂喂饭吃,陪老人逛逛街,看看病,聊聊天,常回家看看,都是为老人尽孝的。
孝心如春风,爱心化春雨。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培养我们成才。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人乎?可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无情无义的人:爱人身患不治之症,便舍手离去,另觅新欢;父母年老多病,急需儿女照顾,却被拒之门外,不理不睬,甚至横眉冷对,恶语相伤。要知道,日月轮回,我们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时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人心,久病床前显真情。不被生活重担压得精疲力尽的人,不知有父母健在的幸福;不到自己身染沉疴的人,不知健康真情的珍贵。
德为人之本,孝为德之先。赤诚的孝心,真挚的亲情。在人生的旅途中,像火,互相燃烧;似灯,彼此照亮。缺少爱心,经不起贫病离别考验的爱情、亲情,决不能持久。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美德。因此,我们应不求索取,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用一颗朴素的孝心,以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去赐予亲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去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去善待我们的父母,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