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乡镇清洁家园工作情况汇集

乡镇清洁家园工作情况汇集

发布时间:2014-07-07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7-07

    灌涨镇:灌涨镇五措并举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一、坚定不移拆铁棚。召开了村支部书记会议,采取“下发通知、先易后难、限期拆除”的方式,深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已拆除15个。
    二、示范带动造亮点。投入120万元,灌罗路集镇段示范点已完成主街道路硬化,目前正在进行两侧下水道路面硬化。同时,对默河、魏庄社区、街北游园等多个示范点进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理清运,共清运柴草杂物垃圾30多车。
    三、六项整治抓始终。对照问题清单,逐村分解任务,抓常态、抓反弹、抓死角。累计出动人员100多人次,车辆24辆,清理杂物垃圾30多车,清理乱堆乱放20余处,乱扯乱挂15处,清理小广告40多处。
    四、环卫队伍全配备。配齐两支环卫保洁队伍,一是集镇环卫工配备15名,每人每月920元,工资由镇财政负担,确保集镇主街道清扫保洁全覆盖;二是对25个行政村,每村配齐2名保洁员,接受所在村委管理,镇财政每月每人补贴200元。同时对刘营示范点配备2名保洁员,魏庄社区配备4名保洁员,从而使我镇清洁工专业人员队伍达到71人。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工资待遇,确保有人干活,有钱干活。
    五、检查评比抓奖惩。抓好四次评比,一是对机关干部包路段每周进行一次评比;二是对镇直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评比;三是对沿线各村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四是对商户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评比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6月30日,组织沿线12个村专干参加,现场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以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奖补资金1.5万元。  

    王店镇:王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天蓝水清干净宜居的美丽王店、生态王店。
    一、抓队伍建设。工作运行中主要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镇村负责人员队伍。尤其是第二季度以来,以文件形式,对集镇区域和各村专干进行明确,做到责任到人,工作有序。二是抓好市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配齐配强市政站工作人员的同时,改变过去由机关干部分管街道秩序的被动应付局面,聘用三名专职人员专职专责管理集镇卫生和市场秩序。三是抓好环卫保洁队伍。针对部分清洁工老弱病残,无法按要求完成清扫保洁任务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换,并储备一些人员,确保有不符合要求的随时进行调整。
    二、抓机制创新。人管人管不住,机制调动积极性。一方面创新运营机制,对各村实行以奖代补,进行经费补贴;对于集镇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市场秩序、基础设施等管理工作,市场化运营,承包给保洁公司进行管理,目前,运行良好,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强化奖惩机制,对保洁公司和各村以及镇直部门,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评比,半年一总结,严格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奖惩,奖优罚差,本季度将拿出3万元进行奖励。通过机制创新,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抓集中整治。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对辖区内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适时进行集中整治,借力推动一些难点、死角问题的解决。自6月20日开始,组织工商所、派出所、镇村干部,出动铲车、垃圾清运车辆,开展为期10天的集中整治活动,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对集镇124盏路灯进行了维修更换,新建16个垃圾收集池,新购置5个封闭式垃圾箱和20个果皮箱,环卫保洁设施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板场乡:板场乡紧紧围绕“畅、亮、绿、洁、美”的工作目标,探索建立“行政推动、榜样带动、上下联动、群众互动”模式,全员动员、全民参与,合力攻坚、强力推进,通过全乡上下3个月的共同努力,板场乡第二季度“清洁家园行动”再掀新高潮,达到“卫生状况改观、村容村貌整洁、队伍管理有序、村民素质提高”的效果。
    一、落实三个保障,确保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一是组织保障。4月份,板场乡重新调整了“清洁家园行动”领导机构,成立了以人大主席为组长、纪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村镇中心、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卫生院、教办室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清洁家园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清洁家园办公室。另外,16个村、10个乡直部门单位均落实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二是责任保障。出台了《板场乡“清洁家园行动”2014年工作方案》,将2014年工作任务和考核细则分解到各村、各部门,确保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三是投入保障。在乡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万元将垃圾车改造成洒水车;投资3万元新购2辆三轮垃圾清运车;投资2万元规划新建了3个集镇及中心村共计1500平方米的垃圾填埋场;投资8000元新建高标准垃圾池6个;投资3000元对集镇路灯进行维修。
    二、突出三大重点,“六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一是重点问题清单整改落实到位。针对县、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认真反思问题症结,列出问题清单,对属于辖区企事业单位存在问题的,由乡清洁办将督办通报送达到相关单位;对居民存在卫生问题的,由各村将问题清单分发到每个责任人手中,包路段工作人员、保洁员人手一份,限期整改。要求每个责任单位、责任人对照问题清单,实行整改到位倒销号量化管理制,完成一处,销号一处。还将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每周评比一个销号最多的单位,实行以奖代补;每个路段评比一名积极分子,给予奖励。二是重点难点区域环境整治活动开展到位。针对板场辖区内部分石材厂在厂区门外沿路乱堆乱放、乱排乱倒及和部分门店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积极协调县清洁家园指挥部和县电视台前来督导工作,组织派出所、电管所、工商所、土地所、村镇中心及板场村和双庙村组成联合整治小组,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重点难点区域专项整治活动。出动铲车1辆、叉车2辆,对板场村王保华石材厂、福鑫石材厂、双庙村宝天曼石材厂及两处修理门店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进行专项整治。拆除铁棚1个,清理石板材2600方、清理石渣、土堆28处,覆盖商业广告86处,撤出商业横幅28个。三是连片创建及示范点打造落实到位。上半年,投入300多万元,对板场老街集镇房屋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高质量、高标准改造,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70%;投资82万元,对新街滨河路两侧2个自然村的道路进行硬化,拉大了集镇框架,改善了人居环境;在河口村、三岔村等村开展连片创建,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清理,重点解决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衣被乱晒、柴草乱跺 、杂物乱堆“六乱现象”,在沿交通干线和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的前庄村关帝组和河口村余庄组进行示范点打造,采取以奖代投形式,新建垃圾池6个,新购垃圾桶21个,聘任组级环卫保洁人员6名,使这2个示范点达到美化、绿化、亮化,促进“清洁家园行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拓展深化。
    三、建立三项机制,乡村保洁管理模式实现新突破。一是管理机制。建立“乡考核、村负责、组为主、户落实”的长效机制,健全垃圾“分类、分户、分散”处理体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实行垃圾桶装化收集处理,按照“户收集、村运输、乡处理”模式,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二是保洁机制。集镇配有2名保洁员,由乡财政拨付每人每月600元工资,实行全天侯保洁;16个行政村各配有2名保洁员,由各村负担每人每月300元误工补贴,乡财政另外对每季度评上先进村的保洁员每月奖励60元,村级卫生每周至少全面清扫两次。三是考核机制。把“清洁家园行动”工作纳入各村年度绩效考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奖评、一月一通报,除县里拨付的农村环卫保洁人员工资以奖代补资金外,乡财政另外拿出1万元作为考核奖励资金,奖优罚劣,严格奖惩。连续三次排名倒数一、二名的村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取消包村干部年底奖金。


    大桥乡:大桥乡把清洁家园工作列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员上前,倾囊投入,创新机制,扎实开展,效果明显。
    一、机制由包办型升级变为托管型。改变过去政府一竿子插到底,事无巨细啥都管,结果贪多嚼不烂啥都管不好的被动局面。出资18万元,与大桥乡华远保洁公司签订合同,对集镇和村里垃圾清运保洁实施专业化保姆式清理、保洁。新机制的运行使清洁家园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地面打扫的更干净,垃圾清理的更及时,管理难度更减轻,成本支出也更小了,实践证明,样样能抵不过一招精,保洁还是专业公司的好。
    二、投入由滴灌型升级为漫灌型。清洁家园工作投入上,过去实行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儿痒了挠哪儿,这种滴灌型投入方式,不适合旱情过重的大桥。今年针对乡清洁家园工作机械设备少、垃圾设施少、保洁人员少、沿线土房多、烂墙多、土堆多的“三少三多”现象,再加上大桥乡是今年迎通水六个乡镇中任务较重,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勒紧裤带,咬着牙借钱抓清洁家园工作。目前为止,已投入860万元,拆除破房62座,粉刷墙壁8.4万平方,硬化路旁地坪7.17万平方,绿化5000多平方,搭彩钢瓦1200平方,栽风景树834株,修筑景观墙3000平方,新增15个封闭式垃圾斗。
    三、领导由副职分管型升级为正职主管型。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该乡在分工上确定了组织书记主抓,副乡长协助,成立乡人财物独立的乡清洁家园办。尤其是4月份迎通水以来,党委书记陈良甫和乡长李耀武同志身先士卒,带130多名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沿线村组干部、保洁工,连续一个多月在马路上现场办公,扒房子、打地坪、刷院墙、种树苗、清垃圾,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的肯定。
    四、管理由和风细雨型升级到疾风暴雨型。治乱必用重典。乡村干部这一根针长期面对上边千条线,养成了遇事懒散、拖沓等陋习,就清洁家园工作而言,过去领导批评和风细雨多,乡村干部耳朵听出茧子,批评像刮风。今年以党委文件形式明确村级每季度排名前三名分3000、2000、1000元重奖,资金来自对后三名的等额罚款,每次开会按各村名次排到最后一名,连续三个季度后一名的支书免职。
    目前,该乡已出动2000多人次,出动机械300多台次,共清理小广告300余处1.2万条,没收移动广告牌60多块,清理乱扯乱挂100多条,拆除棚亭119处,没收伞网20多个,清理土堆100多处,清理垃圾1000多方,回填土方600多方,大桥面貌已焕然一新。

    师岗镇:师岗镇主要是从完善硬件设施入手,落实保洁人员责任,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扎实开展了“一二三”工程。
    一、配齐了一套基础设施。严格按照县清洁家园的要求,投资20余万元,购买封闭式垃圾清运车一辆,配套封闭式垃圾桶20个,洒水箱1个,新选址集镇垃圾填埋场一处,中心村填埋场五处,符合五个远离的要求,并已全部启用,新修垃圾池31个,公路沿线各村垃圾池总数达到46个,满足基本需求。
    二、开展了二项整治活动。一项是全力以赴迎通水,开展内邓高速师岗段环境整治。按照“双百会战”要求,做到大员上前,行动迅速,出动人员50余天次,累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40余车,房屋涂白5200平方米,拆除破旧房屋4座,翻建2座,修建围栏300平方米,补植补造通道林树木1万余棵。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十乱”整治活动,围绕示范社区、示范街道、示范村打造以及连片创建活动,组织派出所、工商、税务、市政等部门,每周定期突出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十乱”行为,紧盯重点部位和卫生死角不放松,使整体的环境面貌有所提升。
    三、完善了三项管理制度。一是修订完善了师岗镇村庄、集镇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规范村规民约,设置奖罚措施。二是建立了环境卫生评比制度,由市政站牵头,房管所配合,采取周评比、月排名的方式,对各村、各单位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打分评比,评比结果在全镇通报,连续2次以上排名靠后的单位,由镇主要领导对其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三是建立环卫保洁人员日登记制度。设置工作台帐,对照保洁人员岗位职责,每天对保洁人员工作成效情况进行登记,每月汇总一次,评比最好和最差卫生队员,分别予以100元的奖罚。

    瓦亭镇:瓦亭镇以“抓队伍、建机制、严督查、重奖惩”为重点,强力推进,成效突出。
    一、抓好督查评比,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健全了清洁家园工作周督查月评比制度,将各项工作任务量化,每月结合日常督查情况进行打分排名次,后三名在周一例会上做表态发言,前三名的进行表彰。对日常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督查台账,明确到人、明确时限,限时整改;二是对集镇卫生区重新划分,环卫队伍由原来8人扩招到12人,严格奖惩拉开待遇,最高工资发到1350元,最低发到600元。变原来的人管人,管不了,成为现在制度管人,管到位。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作水平。自筹资金1000万对集镇两条街道进行升级改造(含下水道管网、安全饮水工程)、对贯穿公路的两条河流进行治理(两个桥坝合一工程),两场建设进度位列全市前茅,垃圾中转站设备已安装正在调试、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工程总量80%。
    三、抓好示范带动、树立争先创优意识。一是书记、镇长亲自主持召开清洁家园专题会议,树立了镇直部门谁影响瓦亭清洁家园工作谁就不适合在瓦亭工作,哪个支部书记不重视清洁家园工作就是不合格的支部书记的工作意识,形成了人人支持清洁家园、个个重视清洁家园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工作经费,结合瓦亭道路多的特点,积极同县地道所协商,将全境道路养护同清洁家园工作结合起来,平均每月为示范村另外争取到经费500元,为示范村的打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桃溪镇:桃溪镇开展突击月活动,大力宣传,全民动员,干部群众齐行动,提升环境,成效明显。
    一、完善设施。投资近10万元新购买垃圾清运专用车和洒水车,新装路灯12盏、果皮桶20个、垃圾箱4个,对省道沿线4个村督促落实了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池21个,果皮箱、垃圾桶35个,中心村垃圾填埋场2个。
    二、示范引导。桃庄河村作为示范村,已安装路灯10盏,封闭式垃圾箱4个,果皮箱10个,垃圾池5个,填埋场1个。
    三、治理污染。原有石材加工户400多户,养殖场200多户,通过突击月活动,明确乡村职责,明确干部分工,砸死任务,截至目前,养殖场全部关闭,理石加工企业,按照环评要求,现已关掉260户,同时由乡清洁办督促企业绿化、美化、洁化。投资金300多万元对桃溪河河床原有的粪便淤泥全部清运,又拉进新鲜的土质填充改造。
    四、加速两场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是两个投资超过2000万的大项目,也是桃溪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党委政府高度,指派两名班子成员督促工程进程,拆借资金600多万元,投入使用,保证工程顺利进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