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菊乡城里寻乡愁

菊乡城里寻乡愁

发布时间:2014-11-11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4-11-11

    内乡是豫西南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自西魏文帝时(五三五年),将当时的盖阳县改为内乡县(故址在今西峡县城附近,后经历史沿革迁至现址)。于是,“内乡县”之名从此开始出现,至今已存在了一四七九年。据大明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内乡地界盛产小白菊,其药用价值很高。为此,内乡因菊花闻名天下,过去境内拥有菊花山、菊花潭、菊花井,先人们常喝菊花茶排毒养颜、防治百病。故内乡是菊花的发源地、盛产地、第一故乡,素有菊潭县之称。内乡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尤其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体,乡村则是整个社会文脉传承的主要载体。这要得益于绵绵八百里伏牛山区独特的地域条件,形成了富有内乡特色、亮点的乡村文化,这是全县人民的宝贵财富,把她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甲午年阳历十一月五日,为期二十天的第二十四届“内乡菊花文化节”,在县宏达房地产公司“梨苑山庄”西城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菊花文化节的第二天,便迎来了全市房地产行业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内乡宏达公司梨苑山庄召开。全市知名的三十多家房企老板集聚山庄,实地学习行业排头兵“宏达经验”,广泛交流共商发展大计。市、县两级九家新闻媒体的长枪短炮都聚焦在这里。梨苑山庄文化节主展区:十多万盆菊花善解人意,笑迎八方宾朋竞相绽放,花开盛世如诗如画;西城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鲜花淡定开,游人赏花海。花卉点缀、簇拥着新楼盘,精品楼扮靓了文化广场。不经意间的你“挤”我“抗”,相逢一笑的理解歉意,为的是先睹菊花的娇艳芳容为快,人山如同浙江钱塘江观潮,人海好比北京故宫免费开放,那情、那景称得上波澜壮阔、壮美、壮观。
    在钢筋水泥建设的高楼林立的当下,现代化城市街区里,不乏时代气息“前卫”、“时尚”的“土豪”建筑,唯独最难寻觅我们久违的“乡愁”!但是,在省住房和建设厅授予的“河南省园林小区”梨苑山庄暨新型城镇化“龙头社区”里,终于找到了内乡民俗文化的心率和脉动---龙的传人世代留下的文化基因:石碾、石磨、石磙、石槽、柱顶石,木制风扇、风车、鼓风机,马拉战车、木制牛车,精美顶子床、平板木床、简易柴床,纺花车、织布机,八抬大轿及历代名人、达官贵人馈赠社会上的各种匾牌等,最原始、最古朴、最生态的老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传世宝贝。据2014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副刊文章披露,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生前为了地方史研究曾踏访山东省邹平,河南省镇平、内乡、宛西的土地,留下了书面记载的历史材料。他的铁杆粉丝美国汉学家艾恺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开展中国地方史研究,重走寻访老人的足迹,透视中国乡村建设之地,以求呈现更为复杂真实的社会生态。这真是令内乡人感动啊!顶礼膜拜学习借鉴古代人,意味着现代人开启心智传承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发展。笔者仔细品味,内乡宏达公司的收藏者、建设者们可谓睿智高明:这样珍爱保护民俗文化,既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工程,也是对乡村风貌和文脉的保护工程。
    据该公司主要负责人李刚同志讲,湍东镇龙头新村地理位置特殊,是内乡县城镇化建设的“窗口”。如何打造成内乡改革开放的高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地,宏达公司议定将依靠“转化一产、优化二产、强化三产,以路兴商、以苑兴居、以业兴村”的发展思路,创建全国名村,留住浓浓的“乡愁”。“美丽乡村风光休闲区”的内涵,并不是单纯指哪个或哪几个局部的片区,更多体现的是以方山为天然屏障,以梨苑山庄以西岭坡地大约450亩、政府拟建的森林公园为纽带,以城乡结合部褶皱部位的龙湖水库为“天池”,以“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凸显乡村风情、建设休闲乡村、发展乡村休闲”为指导思想,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型龙头社区,让乡村建设依托湖光山色大放异彩,有创意、有创新,更有“智”造,但处处又充满着乡村风光,遍地都是新时代休闲式的农家乐园。内乡县宏达房地产公司的整体定位是:在农业发展上,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亦工亦农,着力超出“吃饭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推进农业观光化、农耕体验化;在农村城镇化及美丽乡村建设上,着力超出“拆土房、建楼房、住新房”那种单纯的温饱层面的追求,把内乡城乡结合部的农户民房,当作乡村风情风貌的主要载体,重重打上“乡愁”的烙印,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区一景”的独特风貌。梁漱溟老先生曾说过:“天下无久而不变之局”。在县宏达房地产公司人的眼里,内乡正成为这个变局的动力之一。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鲜明指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上级的这些指导精神,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指向明确,必须牢牢融入下层各级,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渗透到新农村建设各有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去。时时警醒我们,今后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过程中,尽量做到品位要高一点、视野开阔一点、思路拓展一点、规划及建设上用心一点,注意保留和强化新时期乡村风情,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看起来遍地都是观光休闲农业、到处都是民俗风情乡村、抬眼便是颇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光休闲区”,让新农村、新居民倍感宜居、宜业、宜游,增加对生活环境的美感,增强对外辐射及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向往安静的城市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能人磁性和潜能。
    回望历史,民俗文化镌刻、承载着乡音、乡情和乡愁。而乡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永恒的归宿,留下乡愁就是留住我们永远的根。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程度越高,人们回归田园生活,调节身心的渴望越强。这其中乡村休闲、农事体验、民俗观光等,作为农业、农村功能的拓展和现代人生活消费的新趋势,正呈方兴未艾态势。精明人爱算账,城里人一年休息一百多天,哪个节庆、假日不出城,到乡村垂钓、观光休闲、摘果体验农事,顺便从田间地头买点可心的鲜活农产品带回家。这不但是一种消费时尚,更是一种覆盖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内乡宏达公司在城乡结合部建设的“龙头社区”项目,正是“美丽乡村风光休闲区”的品牌和样板,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意义重大、空间广阔、前景无限。
    菊乡大地文明悠远,文脉特色突出。在举国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今天,要增强并树立文脉传承意识,切实依法护“宝”,并不断地加大对以内乡传统村落、历史才俊、民间传统工艺和生产生活器具、民风民俗、各个时期的“内乡精神”为载体的内乡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努力实现乡村变革中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脉保护传承共进、共赢。现实生活是多彩的、阳光的,具有魅力、充满活力。让今天的新农村依然传唱着通俗的、民族的、原生态的歌谣;让老人们品味生活、年轻人快乐生活;让明天的孩子们仍然能享受到传统的乡情童趣。那就需要我们创造新生活的同时,留住美好的传统,回想乡音、不忘乡情、记住乡愁,建设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丽乡村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