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蹭书
蹭书
发布时间:2014-09-10
周末带着女儿逛书店,总能看到很多的大人孩子,或站在书架前,或蹲在角落里,或干脆坐在楼梯上,手里无一例外地都捧着本书。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蹭书者”。一个“蹭”字,本来包含着“白白占人便宜”的贬义,但与“书”连在一起,也就有了高雅的意味。
仔细想一想,有谁没有过蹭书的经历呢?就连我自己,也算是一位蹭书的元老。
小时候家里穷,除了学校发的课本,我没有钱再去购买其他书籍,但小小的心总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无限向往。所以对书,也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那时,我梦想着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漂亮的书架,书架里摆满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随时阅读。而现实是,那些书都是摆在新华书店柜台后面的书架上。于是,一有闲暇时间,我就会“泡”在书店里,看到特别喜欢的书,我就会让售货员拿下来。在售货员的注视下,最多翻看几分钟,然后才依依不舍地还给人家。
那时,蹭书的最佳地点是在租书摊上。租一本小人书一天要2分钱,大部头的书租一天要4角钱。偶尔,我也会花些零用钱自己租一本书,优哉游哉地细细翻阅。但更多的时候,我想看书时,只能厚着脸皮坐在小板凳上,紧挨着旁边的小朋友蹭书看。遇上人多的时候,板凳会让出钱租书的人优先坐,像我们这种蹭书的人,就只能蹲在人家旁边或者站在租书人背后,跟随着租书人阅读的节奏,或快或慢地浏览。虽然每次都会看得腰酸背痛、头晕脑胀,但却乐此不疲。《一千零一夜》、《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选》将我引入了充满梦幻的童话世界和神奇的异域风情;《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悄悄地在我心里种上了忠臣良将精忠报国的英雄情结和爱国情怀;《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让我品味英雄豪侠、儿女情长的同时,渴盼着自己也能拥有游侠人生。那时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饭里的油水很少,吃过饭后没多久就感觉饿了。我经常是边蹭书,边感到饥肠辘辘,但就是挨饿,我也坚持着挨到无书可“蹭”时才回家。因为书里的世界总是充满着神奇,让自己的思想遨游其中,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于是,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早已抵消了物质的贫乏,也就不觉得苦,相反还乐在其中。
那时,被我蹭书的对象很多。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邻居同学,只要是家里经常有新书的人家,我都会经常拜访。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打个招呼,然后就坐在人家家里看书。常常到了饭点自己还浑然不觉。有时,人家干脆把书借给我,让我拿回家看,等看完之后再还回来。书里的琉璃世界、豪侠江湖、成长感悟填满了我苍白的少年生活,支撑着我在那些青涩的岁月里坚定地一路前行。
参加工作后,有了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收入,家里不仅添置了书柜,而且慢慢地充实起来,乃至后来,连桌上、床头、枕边、沙发扶手上也随手放置了各种书籍。然而却因工作繁忙,反倒没有了静下心认真读完一本好书的心境和兴致,总觉得买回家的书就是自己的了,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一本本好书便被搁置在书架上,或是偶尔拿来随手翻阅几页,这正印证了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的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闲暇时我还是喜欢逛书店。一是因为好书太多,不可能都存进自己的书柜里,更主要的是,我喜欢这种蹭书的感觉和氛围――舒缓的音乐在耳边轻轻流淌,淡淡的书香安抚自己躁动的心灵,任思绪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虽然站久了也会疲惫,但感觉自己的精神在不断地得到滋养,幸福的细胞在悄悄蔓延。
仔细想一想,有谁没有过蹭书的经历呢?就连我自己,也算是一位蹭书的元老。
小时候家里穷,除了学校发的课本,我没有钱再去购买其他书籍,但小小的心总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无限向往。所以对书,也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那时,我梦想着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漂亮的书架,书架里摆满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随时阅读。而现实是,那些书都是摆在新华书店柜台后面的书架上。于是,一有闲暇时间,我就会“泡”在书店里,看到特别喜欢的书,我就会让售货员拿下来。在售货员的注视下,最多翻看几分钟,然后才依依不舍地还给人家。
那时,蹭书的最佳地点是在租书摊上。租一本小人书一天要2分钱,大部头的书租一天要4角钱。偶尔,我也会花些零用钱自己租一本书,优哉游哉地细细翻阅。但更多的时候,我想看书时,只能厚着脸皮坐在小板凳上,紧挨着旁边的小朋友蹭书看。遇上人多的时候,板凳会让出钱租书的人优先坐,像我们这种蹭书的人,就只能蹲在人家旁边或者站在租书人背后,跟随着租书人阅读的节奏,或快或慢地浏览。虽然每次都会看得腰酸背痛、头晕脑胀,但却乐此不疲。《一千零一夜》、《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选》将我引入了充满梦幻的童话世界和神奇的异域风情;《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悄悄地在我心里种上了忠臣良将精忠报国的英雄情结和爱国情怀;《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让我品味英雄豪侠、儿女情长的同时,渴盼着自己也能拥有游侠人生。那时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饭里的油水很少,吃过饭后没多久就感觉饿了。我经常是边蹭书,边感到饥肠辘辘,但就是挨饿,我也坚持着挨到无书可“蹭”时才回家。因为书里的世界总是充满着神奇,让自己的思想遨游其中,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于是,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早已抵消了物质的贫乏,也就不觉得苦,相反还乐在其中。
那时,被我蹭书的对象很多。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邻居同学,只要是家里经常有新书的人家,我都会经常拜访。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打个招呼,然后就坐在人家家里看书。常常到了饭点自己还浑然不觉。有时,人家干脆把书借给我,让我拿回家看,等看完之后再还回来。书里的琉璃世界、豪侠江湖、成长感悟填满了我苍白的少年生活,支撑着我在那些青涩的岁月里坚定地一路前行。
参加工作后,有了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收入,家里不仅添置了书柜,而且慢慢地充实起来,乃至后来,连桌上、床头、枕边、沙发扶手上也随手放置了各种书籍。然而却因工作繁忙,反倒没有了静下心认真读完一本好书的心境和兴致,总觉得买回家的书就是自己的了,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一本本好书便被搁置在书架上,或是偶尔拿来随手翻阅几页,这正印证了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的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闲暇时我还是喜欢逛书店。一是因为好书太多,不可能都存进自己的书柜里,更主要的是,我喜欢这种蹭书的感觉和氛围――舒缓的音乐在耳边轻轻流淌,淡淡的书香安抚自己躁动的心灵,任思绪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虽然站久了也会疲惫,但感觉自己的精神在不断地得到滋养,幸福的细胞在悄悄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