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文学
千古菊乡
千古菊乡
发布时间:2014-08-06
公元前740年。楚国。郦邑。
烟雨蒙蒙情浓浓,
何人起舞明月中。
千古爱情成追忆,
楚地千里皆成空。
人飘摇,
风飘摇,
情飘飘,
不觉晓。
。。。。。。
河畔。人家。古琴。香炉。小雨细细。烟雾袅袅。
一女子抚琴低唱,婉转哀伤。
“小姐,您吩咐的菊花茶。”
一个丫鬟模样的少女,轻轻的放下一杯茶。躬身退下。
抚琴女子纤弱的手,端起茶杯,闻着淡淡的菊花香,思绪万千。
在郦邑,有一口井,一里地之外,可以闻到井里散发的淡淡菊香。人们传说,这口井,是神井,连着天河,王母娘娘每天会吩咐下神用天地灵气孕育的菊花,放入井中。井水入口,可以治百病,延年益寿。
但是一切只是传说,这口井,被当地的大户人家熊家霸占,任何人不能走近。
熊家的族长,熊信,是熊通的远亲,而熊通,则是楚国之君,楚武王。
抚琴女子,则是熊信唯一的女儿,郦娘。
此刻郦娘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两行热泪,滴落在古琴上。
郦邑,有一个叫湍的年轻人,无父无母,却天生才华横溢,颇得当地人赏识。
熊信想收湍为自己的门客,但是湍断然拒绝,无论熊信再怎么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
然而湍,最受人瞻仰的不是才华,而是他的箫声。
每晚戌时,整个郦邑都能听到他的箫声,时远时近,时而哀伤,时而愤怒,时而安静,时而凄凉。没有人知道他这时候在哪,没有人知道他吹箫时候的模样。
但是每个人都沐浴在箫声中,才能安稳入睡。
可能唯一在这个时候见过湍的,只有郦娘。
打从箫声开始,郦娘就一直派人再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
直到去年八月十五,郦娘亲自打着灯笼,凭着箫声,细细寻找。
因为这晚的箫声,特别的凄凉,慌乱。
不知名的河畔,湍静静的站在那里,如若不是有箫声,会让人觉得是一尊雕像。
俊美的脸庞,甚是苍白,虽然在漆黑的夜里,但是眸子里的凄凉,却能够看的清楚。
郦娘站在远处,悄悄的看着,一颗心,早已经被这个奇怪的男子所吸引。
皓月当空,月光抚满了人间大地。
箫声止,湍转过身来,一步一步走向郦娘。
郦娘想走,却又没走,他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个男子。
“谁。”苍白无力的声音,却充满了坚毅的力量。
“我。。。我。。。叫郦娘。”即便是郦娘这种大家闺秀,在这种时候也和一般人家的姑娘一样,露出了小女人姿态,两片红霞,飞上脸庞。
“晚了,你回去吧。”湍收起箫,背过郦娘,负手而立。
“我。。。我。。。明天晚上,可不可以和你合奏一曲。”郦娘突然萌生的想法,立即说了出来。
“不。”
“为什么。”
“除非,你能跟得上,我的箫声。”说完,湍径直走了。
次日,戌时,箫声响起,如同千军万马一般,高亢昂扬,又如潮水,连绵不绝,越来越凶猛。
突然,一阵琴声,如行云流水,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气势,混入箫声之中。
箫声越来越快。琴声不快反慢。
却是那么和谐,动听。
两种声音一直纠缠,辗转,似是天生一对。一直到黎明。
这一夜,郦邑开满了金黄色的菊花,香气浓浓,每个人第二天早上起来,都觉得神清气爽。所有的水,都带着淡淡的菊香。
一些苟延残喘的人,喝了这些水之后,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人们对着满世界的菊花三拜九叩,以为是天神恩赐洪福。
从此,每天晚上,两种声音就会同时出现。
郦邑的菊花,从来没有败过。
这里变成了没有疾病,没有死亡的人间乐土。
郦娘和湍,也相爱了。
熊信企图利用郦娘说服湍,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是湍依然拒绝。
湍说,乱世纷纷扰扰,无心出仕。
郦娘从小深得父亲喜爱,自然对父亲尊崇无比。也不愿湍每天亲自躬耕,辛辛苦苦为了生计。所以一直想办法说服湍。
这年,楚武王游猎。
过郦邑,停歇数日。
不禁被郦邑的奇景所吸引,叹为观止。
“如若我楚国军士,都饮用此水,则社稷可安,鸿途大业指日可待。”
熊信设宴,武王为首,当下大喝。
熊信与众乡绅连声附和。
湍也被熊信邀请过来,坐在下席。
“大王,不可。”湍拱手出席。
“何人大胆!”武王怒喝。
“大王赎罪,此人名湍,才华横溢,与小女相爱数月。不久,将是我熊家的一份子。湍,快给大王行礼退下。”熊信忙出席阻止。
“再下斗胆,敢问大王,若军士都饮用此水,甚好,可天下苍生百姓便从此没有了福泽。此水乃天降,赐予乱世苍生,不可为大王攻城掠地之用。否则,国将不国。”湍不退反进,言辞激烈。
“荒唐!何为国将不国?”
“若用于军士饮用,则需大量人马运输,郦邑虽然富饶,但人烟稀少,大王免不了四处征丁,致使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服徭役数年不得回家。况且我军战马稀少,一般的骡子,一趟拉不了多少,需准备大量马匹。我国库虽然充足,但仍需消耗多年的赋税。如此劳民伤财之举,是为不智。神水现世,乃上天有好生之德,赐予郦邑人民,若用于它途,则会遭天谴。”
武王听后,微微闭上眼,神色变幻。
湍躬身等待武王改变主意。
“你确实为天下苍生考虑,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此神水,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是我的!”
“大王,三思。”
“住嘴,念在你为苍生。饶你不死!”
楚武王立即下令,征丁一万,将神水运往前线。驻扎一千人马,平民不得饮用此水,凡郦邑人氏,除熊家除外,一律负责运输,此地之事,不得透露,违者斩。
当晚,箫声没有响起,琴声也没有响起。
但是满城的菊花,依然开着。
湍告诉郦娘,想要花败,须自己投身河中,尸首被鱼虾分食。
郦娘不肯。
湍说,自己必须这样做,否则不仅仅是郦邑的百姓,整个楚国的百姓都会为此遭殃。
湍还说,明年八月十五,戌时,郦娘只须投身菊花井中,自己就能回来。
说完,湍拿起箫,吹出淡淡的声音,郦娘就晕了过去。
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湍。
郦邑满城的菊花,全部都枯萎了。
这不,今年八月十五,郦娘已经在琴旁坐了一下午。
快接近戌时了,忽然郦娘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中不停地飞舞。
没有任何忧伤,没有一丝的情绪,宁静,遥远,恰似神庙中的佛经。
没有任何预兆,琴声停止,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起过。
郦娘抱着琴,白纱遮面,起身前行。
菊花井。菊花香。
黑压压的一群士兵,穿着重甲,守护着菊花井。
更多的是光着膀子的徭役,不停的装水,运水,一个个累的直不起腰。
看到郦娘,官兵们纷纷致敬,毕竟皇亲国戚的权威,不是一般有权贵的人能比的。
郦娘径直走到菊花井旁,已经戌时了,闻着淡淡的清香,毫不犹豫的纵身跳下。
所有的人顿时慌乱了,可是没人敢动。
郦娘投下去之后,井中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很柔和,似盛开的菊花一般。
漫天下起了菊花雨。
浓郁的香味,充斥着郦邑小城。
忽然之间,香味没有了。
漫天的菊花,也消失不见。
士兵们纷纷围在菊花井旁,想要救郦娘,却发现菊花井已经枯竭了,里面,也没见到郦娘的身体。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湍和郦娘,只是每天都能听到轻盈的琴啸声。
后来,为了纪念湍和郦娘。
那条不知名的小河,被命名为湍河。
郦邑也被人们称之为菊乡。
郦邑的官道,被命名为郦都大道。
郦邑就是现在的内乡县。
(历史记载,春秋时期,内乡县为楚国郦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