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心 路

心 路

发布时间:2014-07-23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4-07-23

――观《永远的焦裕禄》随笔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小时候,母亲发现我抄别人作业时常给我说过这句话,当时只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并不理解其深层含义,“焦裕禄”三个字恐怕还写不下来,更不晓焦裕禄是兰考的县委书记。
    六七十年代,母亲是村里少有的识字人,现在的我仍依稀记得母亲为队上的社员们念报纸的情景。母亲能让我最早知道焦裕禄的名字,恐怕与母亲当时的读报有关。
    后来上中学,在课本里学习焦裕禄,懵懂的我尽管能背诵默写课文里的段落词句,却始终没有流泪的“觉悟”,概因我太年少无知了吧。
    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历经知识的积累、生活的思考,年轻的心扎上了理想的翅膀: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的怀抱。岁月悠悠,几经生活磨难,自认为是社会分子中的先进者,“党员”的身份让自己很受用,钱财无几仍能泰然自若,胸中始终有不灭的亮光。
    成熟的中年不会轻易流泪,但是我在看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禄》时潸然泪下,也许是有着共同的心路?也由此改变、幻化出我对演员李雪健的好感,我曾一度鄙视他《水浒传》中的荧幕形象,感觉到他出演的是“出卖”自己兄弟的“第一贼寇”。
    时光飞逝,岁月的轮痕已爬上了我的额头,步入凉风习习的现代化放映大厅,坐在松软舒适座椅里的我已是年逾不惑的老青年了,再看影片《永远的焦裕禄》,片名就好像是我神往已久的精神注脚,尽管是平铺直叙的纪录片,没有刻意的煽情,我却在一字字的讲述中仍然流泪了------。
    并非矫情!相信和我一起观看影片的同志们都是同样的心境。关键是在当今物质相对丰富不再是靠铁锹、扁担搞建设的艰难岁月,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不再是揭面缸、坐炕头、儿呀爹啊相称的社会转型期,党员干部必须坚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领地,实实在在地当好公仆,就必须弘扬焦裕禄精神。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精神不能颓废。很赞赏影片里的解说词:清寒俭朴铸就金玉之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