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抓好“五个”建设“四项”机制提升法治内乡建设水平
抓好“五个”建设“四项”机制提升法治内乡建设水平
发布时间:2015-12-29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中国、法治河南、法治南阳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法治内乡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被评为“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
扎实推进政治法治建设。各级党委要主动顺应法治时代的新要求,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实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着力规范行政执法,从体制机制上、程序步骤上、监督问责上确保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构建各类监督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扎实推进经济法治建设。毫不含糊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让全民创业高潮持续升温。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严格坚持遵守诺言、取信于民,提高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努力打造诚信政府。
扎实推进文化法治建设。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双创”为新起点,把法治建设融入文化强县建设各领域、全过程。深化文化执法体制改革,发挥道德力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丰富“德”文化内涵,拓展“德”文化功能,用“德”文化化育人心,用道德力量规范行为,不断提高全市人民信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扎实推进社会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真正把社会组织建成社会管理的协同力量;注重用法律手段调节社会关系,走“社区管理社会化”的路子;把改善民生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加快建立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平安内乡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打各类犯罪,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合理指导基础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遏制行政干预执法的现象,维护生态文明法治的统一和尊严。
要创新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法治内乡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职责,做到目标量化、工作细化、实施过程项目化,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运转。
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及各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建设法治内乡的整体合力。深入开展法治先进县、法治先进乡镇等主题创建活动,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
要探索问题化解机制。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重点抓好影响内乡经济发展大局、影响党委政府及司法机关形象、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法治问题的解决。严格落实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负责、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要求,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要强化队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法制队伍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公务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模范和表率。注重发挥法律实践的示范引导作用,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努力夯实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素质基础,为建设秀美、活力、平安、幸福内乡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