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如何选拔胥吏衙役
如何选拔胥吏衙役
发布时间:2015-10-16
胥吏衙役是封建衙门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具体的办事人员,他们的品行优劣、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官员施政。因此,历代官场都十分重视胥吏的选拔,并确定了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基本标准有两个:一看行为举止,二看能力高低。
胥吏的选拔比较严格,各个朝代的选拔方法也不相同。在宋代前期,实行“拣选制”,由官吏从熟谙吏道的等第户中拣选,直接入衙供职。宋代后期实行“保引考试制”,即先由个人申请,前辈胥吏担保引荐,再经初试、复试,最后择优录取。元朝实行“岁贡儒人”制度,即通过推荐和考察录用。明代实行“签充制”,被签充者以服役身份为吏。清代实行招募制,把“文理明通”放在首位,应招者由老吏或乡绅引荐,先到衙门报名,然后经过考试择优录用。
与胥吏相比,衙役没有严格的选拔程序,一般都是从民间招募。有些老实农民怕荒废田地或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便出钱免役,由官府募人代替,于是多有无赖或地头蛇之类混入衙署。
那么,各级衙门的胥吏衙役一共有多少人呢?历代衙门对胥吏衙役人数都有限额。据清朝史料记载:中央各部寺监约1200人,其中吏部70人,户部246人;清代州县衙门一般有胥吏10余人,六房中每房2至3人,衙役数十人,胥吏衙役总数在百人以内。
清代内乡县胥吏衙役编制表上清楚地显示,内乡县胥吏衙役总体编制96个人。但实际上,每到朝代末期都会有严重超编。据曾在户部任职的唐文治记载:户部云南司规定,只有胥吏5人,实际上却有3000余人,超编600倍!各省胥吏也有明文规定如山东省额定胥吏1832人,但山东120个府州县,胥吏达10万余人,大大超过额定。四川巴县额定胥吏15名,到光绪二十一年,就有胥吏292人。据任恒俊《晚清官场规则研究》记载:“把省、府和其他地方衙门以及京城中央机构的胥吏计算在内,全国胥吏几十万人,加上差役,就是百万大军了,这个数字几乎和清朝军队人数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