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工商资本助力内乡农业
工商资本助力内乡农业
发布时间:2015-07-24
□南阳观察记者 吴曼迪 本报通讯员 崔鹏 樊迪
内乡地处伏牛山南麓,素有“七水一山二分田”之称,近年来,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带来不少生态农业项目,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着内乡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扮靓山川
7月19日,在内乡县乍曲乡清泉村,金灿灿的万寿菊竞相开放,村民们正忙着采摘。
“这头茬菊花基本都开了,我雇了20多个人一起采摘,乡里的菊花加工厂正等着收购呢!”内乡县乍曲乡清泉村村民付红敏今年种植了280多亩万寿菊。鲜菊花亩产能达3吨以上,每亩效益将达2400元以上。
乍曲乡的万寿菊基地是内乡县与北京延庆县对口协作项目,投资近5亿元,项目完全建成后,乍曲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万寿菊基地,融合周边吴垭石头村等旅游资源,这里将成为集菊花综合精深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景观基地。
“我们这里多山区丘陵地带,种粮产量低,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又要保护好生态,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乍曲乡党委成员贾绍峰说。
内乡有句俗语称‘宁上七板夏、不去瓦庙乍(内乡地名)’,乍曲乡经济基础薄弱,而生态农业项目往往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对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等条件要求较高,此次万寿菊项目由北京美科尔公司加入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给了这里发展生态农业的机遇。
万亩万寿菊基地只是内乡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放眼内乡,依托工商资本和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不在少数。
赤眉镇琴溪湖茶叶基地的负责人谢建峰,他本身从事胶片产业,2011年开始,他投入1200万元建设茶叶基地,下一步他还计划将生态茶园扩大到1万亩。同样,河南福瑞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乡建设了金钗石斛和葡萄培育基地,浩林果业有限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发展的万余亩核桃基地……如今都已经成为内乡县生态农业的代表。各类资本注入生态农业项目,一片片荒山被耕耘成“绿园”,内乡的生态农业一步步壮大起来。
现代农业技术让农户受益
“见过给葡萄搭架子的,还真少见给葡萄搭大棚的,一次暴雨过后就对比出了差距啊。我要把这里的技术也用在我的葡萄园里。”在内乡县湍东镇罗岗村,一位种了十几年葡萄的农户告诉记者,湍东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但是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种植方式,搭上棚架后实施日常的管理,近期连日的暴雨天气因为没有大棚的防御,农户们的葡萄减产严重,而福瑞滋公司种植的大棚葡萄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据福瑞滋公司负责人马永力介绍,他们采用智能连栋温室大棚技术种植葡萄,不仅能够降低极端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而且能够减少葡萄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为大棚的成本造价高,一开始农户们不接受,现在农户们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就主动找上门来向我们咨询学习,包括我们的无土化栽培技术也吸引了不少农户。”马永力说。
这些拥有现代管理技术和前瞻眼光的公司掘金农业,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农村,让传统农户开始实践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
“粮袋子”变成了“钱袋子”
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给了农户家门口打工的机会,而且食品加工企业的落地也让种粮大户受了益。
“只要我们种植的产品质量达标,菊龙的收购价格会比市场价高出2分到3分钱,真正让我们的‘粮袋子’转变成了‘钱袋子’。”赵店乡花洼村人朱海听说,他今年不仅承包了千亩高标准良田,还托管了近1000亩,效益不错。
鼓起“粮袋子”的同时,让“粮袋子”变为“钱袋子”才能提升种粮人的积极性,为此内乡县积极拓展粮食生产链条,形成以菊龙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粮食生产加工链条,不仅增加了粮食的附加值,菊龙粮油采用的现代化种植技术也让粮食产量有了保证。
在赵店乡张庄村记者见到了菊龙粮油建设的标准化育秧基地,在这里一整套的标准化种植流程被树立在田间地头。
“我们购入了最先进的高速水稻插秧机和稻田旋耕机械,以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来进行水稻生产,加入我们合作社的农户由我们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按照这一标准化流程来进行种植,粮食由我们统一收购。”菊龙粮油负责人岳少珂说。
目前水稻正处于抽穗期,岳少珂介绍,今年雨水充足,产量应该比去年更好。
乍曲乡农户正在采摘万寿菊 樊迪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