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内乡建筑和生活垃圾再利用项目变废为宝——

内乡建筑和生活垃圾再利用项目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15-07-15 7月14日《南阳日报》B1版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7-15

“吃”进垃圾 “吐”出建材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特约记者 樊 迪

        记者近日走进内乡县灌涨镇曙光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只见大型破碎机、筛分机轰鸣着将建筑和生活垃圾吞进、粉碎并筛分,不断流出的原料堆积成座座小山。成品区内,冒着热气刚出蒸压釜的灰白色环保砖整齐码放,叉车、运输车川流不息,装车、运送,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蝶变

        垃圾变身环保砖

        轻点按钮,七道工序,八个小时,是建筑和生活垃圾变身环保砖的“蝶变”历程。

        在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只有十几名工人在作业。董事长闫志刚介绍:“这条生产线采用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在电脑室确定不同的材料配比,点点按钮,便能完成。”

        粉碎成颗粒状的建筑和生活垃圾混合着煤灰、石灰、水泥、铝粉从灌注口进入搅拌机,经过充分搅浆、灌注,运进预养室进行充分反应,预养好的毛坯经过切割、蒸养,4小时后,一垛垛成品混凝土加气砌块(砖)从蒸压釜中缓缓输送出来,在转运中按照不同规格码齐摆放在货场中。

        破解

        “垃圾围城”困局

        目前,建材资源匮乏,成本不断攀高,而城市又面临着“垃圾围城”的两难困局。

        现行处理建筑和生活垃圾主要采用简单填埋和露天堆放,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资源也是巨大的浪费。

        “每生产一块这样的环保砖,能消耗两公斤多垃圾。由环保砖浇筑的墙体与传统墙体相比,具有保温、隔音、减重等优点。”闫志刚告诉记者,每年,这条生产线可“吃掉”建筑和生活垃圾近15万吨,生产环保砖上亿块。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不产生污水与烟雾,彻底解决了因建筑和生活垃圾简单填埋引发的破坏环境、污染水源、侵占土地、影响市容等诸多社会问题。

       打造

       良性循环模式

       今年41岁的闫志刚是2011年6月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早年在外搞建筑、建铁路、修高速。在问及为何上马这样一个项目时,闫志刚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困扰我们这些搞建筑的,我曾经为处理几十吨的建筑垃圾转移了四个地方,花费颇多。但在福建干活时,却发现当地的建筑垃圾非常吃香,有厂家专门回收制造环保砖。再加上家乡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我就带着资金和项目回来了,为家乡的生态建设出一份力。”

        近年来,内乡充分利用优质石材资源及交通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内乡石材”品牌,利用石材“边角废料”招引人造岗石企业,全力打造新型建材产业,目前,内乡人造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该县拉长产业链条,通过招引垃圾再利用处理项目,将人造岗石废料变身环保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岗石企业的边角废料都被这些‘大家伙’吃干榨净。每天,上百吨的废料垃圾源源不断地运往原料区。”正在碎石机旁操作的工人李云祥告诉记者。

        “吃”的是垃圾,“吐”出的是建材,建筑和生活垃圾再利用项目巧用“边角废料”,形成“循环”效应,建立起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新型建材的产业链条和良性循环发展模式。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