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内乡:创新,党建活力之源
内乡:创新,党建活力之源
发布时间:2015-07-09
|
||||
本报记者 李小胄 通 讯 员 赵国浩 张智勇 庞涛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永葆生机的活力源泉。今年以来,内乡县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从机制、载体、方法和工作等方面,全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 创新机制 激发生机活力 “‘不怕群众不听我们的话,就怕我们不听群众的话,只要我们听群众的话,群众就会听我们的话。’玉国同志这话说得好啊!要做好农村工作,我们就得多听群众的话。”在不久前全市庆七一暨“十百千”先进典型表彰座谈会上,市委书记穆为民在听了内乡县灌涨镇前湾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国的发言后满意地说。这个村多年来坚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破解拆迁、征地等诸多发展难题,有力地服务了县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整体工作保持全县领先水平,今年被市委命名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前湾村是内乡县委书记李长江的党建工作联系点,它的发展变化集中展现了内乡县委重视基层、大抓党建的创新成果。县委坚持以实施“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在健全完善基层“四项机制”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三项机制创新: 统筹县乡投入,创新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经费保障,严格执行全市统一标准,将基层组织运转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将13个城乡社区运转经费列入转移支付范围,每年不低于7万元;建立县级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150万元,由县委组织部管理使用,每个乡镇也按照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建立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对所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进行专项扶持,县财政对每个村奖补5000元,乡镇予以配套扶持;对所有农村在职干部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县、乡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年200元的补贴。从今年开始,县、乡两级财政每年新增基层党建投入超过1400万元。加强教育管理,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远程教育和以会代训等形式,分层次培训农村“两委”干部,累计参训3600人次,参训率达到100%。县委书记李长江亲自为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上党课,3月中旬,县委还专门组织50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远赴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持续开展“功勋村支书”、“创业富村”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评选“功勋村支书”38名,“创业富村”9个,并有3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享受了副科级干部的经济待遇。 抓实“三亮三评”,创新务实管用的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市委部署,内乡采取先“亮”后“评”、由点到面的方法,坚持“以亮促评、以评促改”,扎实推进“三亮三评”工作。今年1月底前,全县所有乡镇、村(社区)结合实际,全面实现了“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并结合组织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评星和党员评格工作,认真开展了“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大厅,内乡创新推行了“四评合一”常态化评价办法,即面对面点评、多渠道馈评、定期互评、季度总评,通过丰富评价形式,加强评价频度,有力提升了民主评价的准确度和客观性,促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 搞好“双日”活动,创新基层组织定期活动机制。多年来,内乡结合党务、村务公开和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每月5日持续开展农村“党日、民主审议日”活动,坚持不懈地丰富内涵、创新形式,做到常抓常新。在活动组织上,健全完善“三四五”工作制度,即各乡镇每月3日召开党政联席会,制定本月“双日”活动方案,明确活动重点和目标要求;每月4日,组织各村副支书或党务专干开会,要求各村上报本月拟审议事项及活动准备情况,乡镇党委审查把关;每月5日,各村集中开展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确定有审议事项的,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依托“双日”活动这一有效载体,使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不仅为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而且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县定期参与活动的党员超过10万人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民主决策超过1600件次,内容涉及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拆迁安置等多类重大事项,有效地服务了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创新载体 打造党建品牌 “周建奎的事迹太感人了,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三严三实’型党员干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走出电影院,县广电局副局长张中立深有感触地说。7月1日~3日,由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内乡县委组织部联合出品的党建微电影《魂牵永青山》在内乡奥斯卡滨河国际影城隆重上映,全县所有县处级领导和近千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先后观看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微电影。影片以全省优秀驻村干部周建奎同志的感人事迹为原型,邀请多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出演,全程在周建奎同志生前下派村和内乡部分县直单位实景拍摄,前后历时两个月拍摄制作完成。今年5月,内乡县委组织部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把学习周建奎、邓云志等身边典型作为“自选动作”,除了编印学习资料、组织研讨交流外,还积极创新党建宣传载体,筹拍了全市首部主旋律、正能量的党建微电影,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片在院线公映之后,还将上传至党建网站和微信平台,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宣传和树立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除此之外,内乡县委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有三大创新做法:一是学习优秀官德文化,搞好专题研讨。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学习研讨、组织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悟内乡县衙丰富的优秀官德文化内涵,反思自身在理想信念、民本思想和修身律己用权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二是坚持以上率下,搞好“五个带头”。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分,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讲党课、带头查找“不严不实”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县内媒体“两台一报一网”全部开办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专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从6月初到7月中旬,在县电视台开辟《时代先锋》栏目,集中报道一批县内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于七一前后举办“践行三严三实,争当时代先锋”大型图片展,在县城多地巡回展示,观看群众达5000余人次。 2013年以来,在市委部署开展的“包联共建、晋位升级”活动中,内乡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持续开展了“三带三富、创星夺标”活动,要求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通过带头、带领、带动服务,实现致富、领富、帮富群众目标,争创“五星”党组织,争当“标兵”党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内乡深化这一活动载体,部署开展了“三带三富架金桥、党员服务进万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主动结“穷亲”、联系服务基层群众。今年年初,县委结合“三亮三评”工作,进一步打响自有党建品牌,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制定“三带三富”服务承诺,作为“三亮”重要内容,面向社会公示;所有党员都要制定结对帮扶计划,与群众签订“党群联心卡”。在开展“三评”中,把承诺服务事项完成情况作为评议重点,让群众全程监督。县委还将包联共建活动开展情况和“三评”评议结果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以及科学发展绩效考评,建立各单位服务事项推进情况台账,不定期进行督查考评,兑现奖惩,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参与包联共建活动的积极性。 创新方法 提升工作水平 “过去嘴上说党建工作重要,中心工作一忙起来就把它丢到一边,当成副业来干,现在可不敢了,只怕被别的乡镇比下去,咱可丢不起那个人!”赤眉镇党委副书记彭景昌告诉记者。为迎接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创新季”观摩考评,这些天他经常到各村转转看看,督促第二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指导各村查漏补缺,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内乡县委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上,创新工作方法,使出三大实招:一是搞好“半年一评”,年初,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党建工作目标;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农村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评议结果与各项奖惩和干部提拔使用挂钩;二是组织“每季一查”,结合市委开展的“四季督查”,制定每季度考评要点,分南、北、中三个片区,每季度组织各乡镇副书记、组织员和组织部全体同志开展一次集中观摩,对照标准严格评比打分,排名通报;三是开好“每月一会”,持续跟踪问效。每月初召开一次由各乡镇副书记参加的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点评工作进度,让基层党务干部时刻做到心中有责任,肩头有担子,工作有劲头。 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面,内乡在6月份开展了“集中组建月”活动,加大组建力度,扩大组织覆盖。与县园区办结合,在对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国宇密封、东福印务、宝天机电等6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和1个新社会组织党支部(菊潭医院)。与此同时,督促和指导各乡镇以新型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为重点,积极组建党组织,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村社会各个层面。截至6月底,今年各乡镇新成立“两新”组织26个,其中非公企业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社区和家庭农场3个。通过“集中组建月”活动,县内重点企业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其他“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率显著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规范程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农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上,内乡创新实行了“一统三化”的管理办法,确保管好用好农村干部档案。“一统”,就是实行全县村干部档案统一管理,集中存放。投资5万元,整修了专用档案室,配套了各类档案管理设施;“三化”,即内容规范化、建档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在材料收集、内容审核上做到“四个明确”:明确建档4类建档对象,明确9类收集内容,明确四级把关程序,明确“三龄两历”审核要点。在整理归档中把好人员培训关、操作关、装档关,重点突出“五查、五看、五防止”,做到逐卷逐页检查核对,使每卷村干部档案都达到内容真实,分类准确,装订整齐,美观大方。在全市率先定制了专用农村干部管理软件,将村干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简历等信息进行电子录入,实行动态化管理,使档案查阅更简单,信息更新更便捷。通过创新推行“一统三化”管理办法,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农村干部档案的管理水平,为全面实施“强基工程”、推进全县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