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牧原公司:走出县域天地宽 “躬耕卧龙”谱新篇
牧原公司:走出县域天地宽 “躬耕卧龙”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5-07-02
如果说如今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正在布局的是“立足南阳、经营中原、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大战略的话,那么四年前牧原把开放发展的脚步迈出创业地内乡,踏踏实实走出的第一步,那就是卧龙。
牧原一踏入卧龙,便实现了龙腾虎跃的发展局面,一发而不可收——继在卧龙区建成7个现代化养殖场后,目前,已在周边的唐河、邓州、社旗、方城等地建立养殖基地,并已将发展的触角伸向湖北、山东、河南的20余个县市区······
6月22日,记者踏访卧龙,忘不掉的是牧原那色、香、味俱佳而又绿色环保的“全猪宴”,还有那花园式的一个个的饲养场、饲料厂、无害化处理中心等。
漫步卧龙,满目生机与希望,特别是陆营镇,在那南北仅1.5公里长的范围内,集中建起来了30万头的卧龙第三饲养场、10万头的卧龙第二饲养场和1万头的繁育区,以及年产36万吨的饲料厂,还有国内标准化最高的无害化处理中心等。“这是标准的产业园。”记者在自言自语,又在对陪同采访的牧原卧龙项目部经理李金训说。
“卧龙是牧原的‘先行先试’区,无论是工程建设水平,还是环保水平、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资金使用,既是对牧原23年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光大,又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提升!”早几年辞去内乡县副处职务到牧原任职的副总经理王华同说:“没有这第一步,就没有牧原如今的大开放、大发展、大格局!”
牧原1992年11月诞生于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1998年春走出这个山区小镇,将总部建在濒临312国道的内乡县灌涨镇。“观念一小步,开放一大步”,短短几年,牧原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走过,在内乡建成了年出栏130万头的现代化养殖基地,率先在国内建成了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有机农业为一体的完整封闭式生猪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但“内乡130万头的饲养规模相对于中国6亿头的年需出栏量,贡献真的是太小了。”
2011年夏,牧原的脚步重重地踏上了卧龙大地,竖起了“立足南阳”的发展大旗。他们将项目目标锁定在卧龙区的陆营、安皋、英庄、青华、潦河、王村等乡镇,以建设高标准的集约化现代化养殖场。整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总规模100万头的10个饲养场和饲料加工厂等配套工程,以及牧原的研发、检测、商务“三中心”等。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50亿元、利税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卧龙区委、区政府对牧原项目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区镇两级均成立了高规格的牧原项目领导小组,区委书记马冰、区长陈天福先后多次专题听取牧原项目工作汇报、深入项目地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区相关部门各尽其责,积极为牧原进驻卧龙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恶意敲诈等不良行为,推动牧原项目顺利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具有73万头的生产规模,牧原“三中心”大楼已封顶开始装修,二期工程卧龙第八、九、十饲养场已开始建设,计划明年底完工。
“躬耕卧龙”,责任在胸。 卧龙牧原的发展已体现出牧原人实实在在的责任担当:他们创新创造提升环保工艺的“干清粪”工艺已获国家环保部行文批复;已累计纳税3000余万元,吸纳当地群众就业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生产的沼液有机肥可施肥数万亩的有机蔬菜,为丰富南阳市民的菜篮子作贡献;支持当地农民修路、打井和捐资助学累计近千万元。他们还在卧龙区聘请多个层面的环保监督员20多名,定期不定期地视察监督牧原的环保工作。
“没有内乡、南阳的好环境,就没有牧原的今天;牧原要为国养猪作贡献,最终成为世界级公司,必须走得更远,但无论走多远,首要的是让牧原的产业模式在南阳大地得以复制优化而造福家乡父老。”牧原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说,“牧原的根永远在内乡,永远在南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