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官何以不修衙
官何以不修衙
发布时间:2015-05-15
尽管衙门是地方政权的象征,但清代的衙门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富丽堂皇相反大多衙门简陋不堪为何官不修衙
一是风水理论。官员们普遍认为衙门建筑讲风水,是前人请了风水先生“相地”之后而建造的,后人不能随意改动,改动则不利于官。
二是修衙门就会靡费钱粮,轻则官声不好,重则容易造成亏空。《钦颁州县事宜》第一条“到任”中讲到,州县官初次上任,最应该崇尚节俭,而只有那些俗吏才以到任为荣,将衙门重新修饰一新,轿子等重新置办。如果新官刚上任就修缮衙门,往往与朝廷所倡导的美德相背离,官员会因此而落下坏名声。
三是地方官任期短,流动性大。俗话说“官不修衙,客不修店”,“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清代县官大多数不能终其一任,即使能任满而迁,至多也不过三五年,衙门修得再好,也不能跟随官员搬走。
因此官员多不修衙门,而愿意捐钱捐物大修寺庙,然后刻碑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