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红跃一行调研内乡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红跃一行调研内乡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
发布时间:2015-06-18
6月16日,南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红跃一行深入内乡民营企业帮扶点余关乡黄楝村、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示范园灌涨镇刘营村和大桥乡大周村,对“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进行专题调研,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许晓燕陪同调研。
黄楝村位于余关乡,辖8个村民小组,436户,1356人。该村境内有牧原公司第十七分厂,浩林公司核桃基地两家大型非公有制企业。统战部组织引导两家企业参与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帮扶当地群众,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两家企业吸纳了一大批当地劳动力就业,牧原公司吸纳300余人,每人年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浩林公司吸纳200余人,每人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使农户受益,两家企业在该村的公益事业投入累计超过500万元。位于该村的牧原兴盛社区,牧原公司和浩林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分别投入200万元和150万元。牧原公司、浩林公司两家企业,投入100多万元修路建桥。
灌涨镇刘营村林果基地, 刘营村辖12个村民小组,720户3216人,土地面积2800多亩,贫困户213户841人。为了帮助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统战部通过带领群众外出考察、入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种植以黑梨为主的林果产业,同意进行土地流转。统战部和该镇党委政府共同商定该村致富能手刘建峰牵头投资承包。该基地目前投资300多万元,发展黑梨200多亩,有少量的无籽葡萄,213户参与土地流转,入股85.2万元,每户投入4000元。贫困户收入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租地收入。每亩1000元左右;二是用工收入。在家没有外出的农民每年在基地干活收入在2万左右;三是后期分红。黑梨4年即可挂果,见效后按照股份逐年进行分红。目前已经达到了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帮扶户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和全县平均水平以上,黑梨挂果后可与全县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大桥乡大周村猕猴桃示范基地,大周村辖9个村民小组,565户2291人,土地面积945亩。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861人。为了帮助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统战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村组调研,组织村民代表到临县考察,大家一致认为猕猴桃产业很有活力,也适宜种植,同意进行土地流转。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依靠农户自己力量很有限,于是,统战部筛选联系了回乡创业人员谢献廷牵头投资承包。该基地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发展3000亩,沿岸包括大周、郑营、灵山和邓州罗庄等地块,真正打造出具有内乡特色的猕猴桃基地。目前已经种植猕猴桃600余亩,投入资金600万元,200户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每户投入4000元。
刘红跃充分肯定了内乡的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工作的开展,他说,通过到三个示范点实地看、和农户座谈、听情况介绍,我认为内乡的同心帮万户脱贫工程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示范村建的好。民企帮扶点,企业扶持力度大,帮的彻底到位,改变村居面貌,很有特色;示范园的项目选的好,猕猴桃、黑梨都是绿色食品,发展前景很大,规模不小,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农户入股等形式为困难户寻找了致富捷径。二是贫困户帮扶的好。一个示范园帮扶了200多贫困户,由过去政府输血变为现在对贫困户造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使贫困户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大幅度提高了农户收入,值得推广。三是措施得力。内乡在抓这项工作时,做到了四个推动,即组织推动,合力推动,典型推动和督查推动,措施到位工作自然就搞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