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十诫之八――戒“捣”
十诫之八――戒“捣”
发布时间:2015-02-12
――干部作风“十戒”谈之八
在电脑上用五笔输入法打字,打一个捣字,就跳出 “捣蛋、捣鬼、捣乱、捣毁”等一串词语供选择,可见捣的“威力”之大。其实,“捣”就是搅和的意思,即把什么东西都乱搅和一通,其结果要么是把事情糊弄过去,要么是把一潭清水搅浑,要么闹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
干部作风上的“捣”,主要表现是:有的单位班子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勾心斗角,搞内耗;有的干部工作上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就是喜欢打听小道消息,家长里短,搬弄是非,不想方设法干事,只挖空心思“生事”;有的干部热衷于和其他人比职位、比待遇,因攀比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说三道四,消极怠工;有的干部看到同事进步了,产生嫉妒心理,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有的干部私心太重,由于个人的某些目的不能实现,到处撒烂药,告黑状;有的干部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为了一点儿个人利益,就吵闹不休;有的主要领导自己带头搞内斗,使领导变领“捣”。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善“捣”的人多了,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氛围,就会使老实人受气,想干事的人憋气,埋头干事的人气不顺。
认真分析“捣”的原因,有机制的问题,有素质的问题,有管理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内部不团结,给一些好事者创造了“捣”的环境。因此,要戒“捣”,就必须在“团结”二字上下工夫。
《周易・系辞上》中有句名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团结合作的巨大力量。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本领,团结就是亲和力与凝聚力。
“会团结”是德也是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搭班子带队伍的艺术。汉高祖刘邦,运筹帷幄、攻城略地虽不如张良、韩信,却能把人才团结起来为自己所用,因此能够打败武功盖世的项羽,成就帝业。现实工作中也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某些能力虽然很强,但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不仅造成工作上的冲撞,而且容易形成内耗,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的人个体素质虽然不是出类拔萃,但他能够团结人,把别人的本事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就能搞得生机勃勃、硕果累累。这充分说明,“会团结”往往能收到1加1大于2的效果,是对一个干部更高的一种能力要求。
“会团结”不是要团结就能够团结的。这里面起码要做到公正用权、公道处事和公平待人。有的同志认为,团结主要是性格问题,觉得性格上“合得来”,自然就会团结。其实不然。会不会团结人,关键看是不是出于公心。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领导者只有先正己,而后才能正人。如果自身存有私心,把“结团”当成“团结”,划“小圈子”,搞亲疏有别,那么自己首先就成为破坏团结的主要因素,又怎么可能把人心凝聚起来,促成讲团结的风气呢?归根到底,团结的能力来自责任意识。只有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团结的重要性,以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发展为重,把履行好职责使命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才会自觉坚持党性、坚持原则,自觉按照法规制度的要求正确行使权力,用公道、公正和公平来凝聚人心、促进团结。
“会团结”需要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同志之间在交流沟通时,应该多交心,少争吵;多和风细雨,少居高临下。有话更要开诚布公地讲出来,正确的敢于坚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错误的要及时改正,切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只要我们是出于公心,并且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这样即使大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看法不一、认识各异,也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以团结的姿态把工作搞好。
懂团结是一种智慧,会团结是一种能力。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在团结中干事,在干事中团结,就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使好事者没有空隙可钻,没有“捣”的市场,最终被昂扬向上的团结战斗氛围所淹没,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