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内乡县衙谁建造(上)
内乡县衙谁建造(上)
发布时间:2016-10-31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现存县衙建筑为清光绪年间营建,有房舍280余间,院落数进,布局严谨、厅堂轩敞、气势恢宏,整体布局真实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县级官署衙门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左文右武、多进院落的传统礼治观念。整体建筑融长江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把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回廊宽阔、廊庑相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徽派建筑风火墙也在县衙建筑中出现,呈现出错落有序、突出中心、依次推进、深邃幽古的特点,强烈体现出了天、地、人、建筑之间的和谐。整个建筑群横向是封闭的,纵向是向外伸张的,既显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又体现出衙门森严、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专家称北京的故宫为龙头,内乡的县衙为龙尾;称北京故宫为奇迹,内乡的古衙为独绝。正所谓大有大的宏阔,小有小的精妙,千秋万代,各领风骚。
粉署高名留胜迹,中华瑰宝在内乡。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内乡县衙名传遐迩,誉扬海外。然而,盛赞国宝内乡县衙之珍贵,就不能不论及现存县衙的营建者——清代内乡知县章炳焘。
章炳焘何许人也?据民国《内乡县志》载:“章炳焘,字厚甫,浙江会稽人,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摄内邑篆,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交卸时太平无事,炳涛历任九年,得以专心土木工程,如崇圣祠、巫马祠、县署,等等一切皆由炳焘擘画经营,峻宇雕墙焕然一新。”由此可见,内乡县衙是炳焘所主持营建。另据史料载,炳焘原供职于工部,后以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知内乡县事。志书载,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捻军攻破内乡县城举火将内乡县衙焚之。其后35年,历12任知县都未修复县衙,一直借察院办公。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内乡迎来了知县章炳焘,他基于“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之识,擘画经营,大兴土木,在原址上动工修复县衙。
这里要提及的是,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章炳焘任内乡知县时,距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仅仅是19年,清王朝此时已是江河日下,朝不保夕。就在这种特定环境、特殊岁月里,章炳焘尚能重建县衙,由此可见其绝不是一庸俗之辈。身为一县之长,孜孜公式,亲劳胼胝,与子民们一道历经三载寒暑,勉为其难,终成大功,这的确是难为了章炳焘:其所营建的内乡县衙,民国《内乡县志》称:“迄今观之规模,不可不谓之宏远也!”其规制与《明史》、《清会典》、《大清律例》所载县衙建筑规制完全相符,由此足见章炳焘用心之良苦!1993年,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古建泰斗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考察内乡县衙连连称赞“遗构仅存,精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