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文化惠民推行“订单服务”

文化惠民推行“订单服务”

发布时间:2016-10-14 10月14日南阳日报A5版:文化周刊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0-14

       “俺们板场乡现在是要广场有广场,要音响有音响,这音箱一响,浑身发痒,不跳都不中。”日前,在内乡县板场乡符庄村文化广场,正在组织该乡广场舞大赛的张德胜兴奋地说。张德胜是板场乡文化站长,板场乡的业余舞蹈队近年来逐步壮大,此次广场舞大赛全乡16个村就有13个舞蹈队参赛。

       板场乡是内乡县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内乡县文广新局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把文化服务的“遥控器”交到人民群众手中,以文化馆、图书馆、宛梆艺校专业人员为骨干,面向全县各乡镇推出文化培训“订单服务”,大力发展乡村文艺队伍,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

       文化服务      送到百姓身边

       “文艺培训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切入点,是永恒的主题,咋培训、培训啥、如何做,文化馆要认真考虑,抓好落实。”内乡县文广新局局长徐向升在今年全县文化工作会上掷地有声。

       今年以来,内乡县文广新局坚持重心下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持续开展“文化培训下基层”活动,先后在赤眉镇、师岗镇、板场乡等乡镇进行文艺培训,大力培养乡村文艺骨干队伍,构建文化繁荣发展新常态。

       特别是今年3月至8月利用周五、周六、周日,在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内乡县衙街区展演活动”、“马街书状元展演”、“大型交响音乐会”及综艺晚会、戏曲晚会、曲艺晚会等40 余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广场文化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赤眉镇、师岗镇也分别于7月22日、8月12日在县衙街区进行专场演出,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丰富活跃了广场文化活动,展现了乡村文艺人才的风采。

       数字化建设      惠及百姓生活

       “咱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美,村里有农家书屋,还有电子阅览室,在这里咱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了解信息,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成了致富的好帮手。”内乡县公式镇胡桂鸾兴致勃勃地说。

       内乡县文广新局在为16个乡镇文化站和实现全覆盖的288个“文化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农家书屋”免费接入网线、征订报纸杂志和采购配送图书的同时,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根据各乡镇文化建设层次和服务水平,重点打造3个首批“示范文化站”(公式镇、赤眉镇、夏馆镇)、培育26个第一批“示范文化典型村”和扶持全县命名的第一、二批110个“示范农家书屋”。

       从文化活动经费、民间文化队伍及电脑、投影仪等文化设备配置等方面大力支持,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数字化、上水平,并充分利用自媒体,通过“内乡文化”的微信、微博、qq群等进行文化交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

       传统文化      走向社会大众

       宛梆是一个优秀的珍稀剧种,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宛梆演员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演出场点除本县外,还辐射到周边县市500多个乡村,年演出800余场,观众近百万人次,成为保护、传承、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今年以来,内乡县文广新局组织宛梆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名家编导、执排新编历史宛梆剧《内乡知县高以永》。特别是6月9日,第八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暨北京市第三届“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在北京市延庆区隆重开幕,内乡宛梆首次作为区域外文化团体参加演出。在历时三天的节会活动中,宛梆在妫川广场和野鸭湖分会场为首都观众演出了《五世请缨》和《太平盛世·万民共享》两场专场,展现了宛梆艺术的独特魅力。10月11日又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参加了全国梆子声腔展演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宛梆的影响。

       “我们会把更多优秀剧目送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用这种方式来传承经典,让传统文化更加生动,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更多年轻观众、戏曲新粉丝。”内乡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副团长武新建满怀憧憬地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