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牧原托起了一个新产业
牧原托起了一个新产业
发布时间:2016-09-30
9月23日,在牧原公司总部的隔壁,新规划的内乡县农牧装备制造孵化园举行奠基仪式。上海梨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河南寅兴牧业设备有限公司、新乡现代人自动化喂猪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与内乡县签约在此落户。
至此,一个新产业,与牧原密切相连的新产业诞生了。说其与牧原关系紧密,是因为内行人一眼就看出来,所引进的这些企业原本就是牧原的老客户,长期为牧原生产供应各种养殖装备。
不少客商也想来
不仅这几家企业入住,参加奠基仪式的71家客商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知道,上市之后的牧原已经今非昔比。
牧原的快速发展,每年将需拿出60个亿来外购所需的农牧设备。已跻身国际先进养殖行列的牧原,将来一定会是工厂化、规模化、信息化于一体的新模式。
有权威人士透露,目前牧原的规模是年出栏400万头,属于全球老六,中国老二,但论规模化、一体化程度,则属于全球老四,中国第一。
专家估算,未来20年,与畜牧和农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将会释放1万亿元的大需求。10万头养殖规模的设备将会全部升级换代,都将被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所取代。着眼未来,把握全局,孵化园正逢其时。
孵化园这样诞生
孵化园的诞生多亏了两个人,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和内乡人民政府县长杨曙光。今年春节过后的一次内乡县“两会”上,两人对于建设农牧装备产业园的构想不谋而合。
杨曙光告诉记者,其实,两个人的初衷并不一致。
秦英林主张由牧原牵头建这个装备产业园。其理由是自己本身就有研发团队,而且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是牧原研发的。如果自己建产业园会降低成本,还会面向全世界销售装备,拉长产业链。
但秦英林也有担心,毕竟产业园关乎土地、城建、规划等方方面面,牵扯精力。由养殖业跨行搞装备制造业,等于从头开始。隔行不取利,秦英林有些犹豫。
杨曙光懂经济,有眼光,也有大局观。他看的是10年到20年之后农牧装备对牧原的影响,对世界养殖业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内乡的影响。
内乡是秦英林的家,是牧原成长的沃土。秦英林深知,高瞻远瞩,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担当的杨曙光一直在给牧原谋划,在为内乡百姓谋福利。
感动之下,两人表态,研究建立农牧装备制造产业园。经过内乡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认真研究,决定可以实施,但先建立一个装备制造孵化园。牧原负责内引外联,协助政府招商,政府则负责征地建园,给予政策扶持。
实惠政策吸引企业
孵化园发展思路是,政府先筹资,然后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建设大型厂房,让引入的这些企业在进入孵化园当年即可获利。
为吸引牧原的老客户来孵化园落户,内乡县政府还郑重承诺: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租金优惠。牧原公司则对入住的客户表态,优先采购,订单不低于上一年。
9月22日,也就是孵化园奠基仪式的前一天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71家新老客户齐聚内乡,大家群情激昂。有一位客商听说牧原的研发中心也将入住,并为客户研发直供产品后很感动:“用户在为我们做研发,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呢?”
在9月23日的孵化园奠基仪式上,秦英林对产业园做了进一步阐释:“内乡的农牧装备制造平台有多大?请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相当于3个‘世界养猪先进国家’美国的规模产量和技术水平;牧原有信心和大家一道,瞄准世界先进,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端管理,与全球接轨,致力将这个园区打造成国际平台,吸引更多的全球先进技术、优秀人才来到这个平台。”
“与牧原合作就是与未来的世界500强合作。”一位客商感慨道。
“农牧装备制造孵化园将在100天内建成。”杨曙光说,他现在正在谋划在方山路以南,南环路以北,工业路以东,默河以西的3000亩区域规划一个农牧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待孵化园成熟满员之后,正式面向大家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