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子育村:因户施策刨穷根

子育村:因户施策刨穷根

发布时间:2016-09-07 9月7日南阳日报A1版:时政要闻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7

       喂草、添料、清扫……9月6日,在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鑫牛合作社,年逾古稀的贫困户张黑旦不停地忙碌着,额头上渗出细细的汗珠。

       说起自己生活的变化,老人兴奋得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起账来:“俺和儿子都在家门口打工,俩人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合作社还有扶贫牛和扶贫羊,一年能拿到一万多块钱;村里光伏扶贫项目一年能分3000块,土地流转又能分1000多块;再加上低保每年发放1680元。俺家马上就要住上白墙红顶的新房子,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子育村位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带,现有贫困户47户,147人。“在扶贫工作中,村里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从第一产业传统的土地流转、发展养殖业,到二、三产业的经营服务业、企业务工、光伏发电等帮扶措施,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平均每个贫困户实施4种以上的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户早脱贫,真脱贫。”对精准扶贫对象及帮扶措施,村支书王建伟如数家珍。

       眼下,该村依托春牧牛业成立鑫牛合作社,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养牛扶贫模式——由公司统一为贫困户搭建牛棚、供养种牛(5~10头)、配发饲料、疾病防疫、技术培训、收回销售,再由合作社跟踪服务、全程指导。公司除给养牛贫困户按每头牛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劳务费外,还对下放到养牛贫困户中的种牛实行称重考核,每增长1公斤给予8元奖励。目前,该合作社内共有32户贫困户160头扶贫牛,每年贫困户可增收8000元到10000元。和养牛扶贫模式一样的,还有宏牧羊业的扶贫羊、牧原公司的扶贫猪模式。目前,该村已实现养殖扶贫全覆盖。

       而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是该村产业扶贫的又一模式。依托仙鹤纸业建立的切纸加工点,让家庭负担重、走不出去务工的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依托东蓉公司、浩林公司的万亩核桃基地,优先安排有意愿且有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干活,日均工资不低于40元,并保证每年务工天数不少于180天,年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目前,该公司已与11户贫困户签订了务工合同。同时,该镇还为贫困户提供村级保洁员、集镇环卫、公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

       “俺现在没事都来新房子转转,你看看这地方多宽敞!你看这房顶、公共屋顶上,都统一安装光伏发电板,又能多一份收入!”张黑旦带领记者走进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房,拍拍墙,又摸摸门上的大红“福”字,满脸的皱纹乐成了花。像张黑旦一样的易地搬迁户,还有11户。每户屋顶都安装了3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系统,采取“家庭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每千瓦时电国家补贴约0.8元,一年可获补贴3000元。

       走在子育村平坦的柏油路上,放眼望去,光伏文化长廊熠熠生辉,易地搬迁新房翠竹掩映,幸福广场上“致富不忘共产党”的大字格外醒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