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照壁文化(上)
照壁文化(上)
发布时间:2016-08-26
漫步在古老沧桑的内乡县衙,气势恢宏、布局严谨的古建筑宛如一幅幅画卷,带给你美的享受和前所未有的震撼。特别是内乡县衙的首部建筑——照壁,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你诉说着衙门里的兴衰更替。
内乡县衙照壁位于县衙大门外30米处,是一座由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形建筑。在浮雕图案的正中绘有一只形似麒麟的怪兽,它四蹄飞奔,张着大口,仰面朝天。这个怪兽叫“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贪婪之兽,传说它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胃口很大,能够吞吃金银财宝。尽管它的四周和脚下都是八仙的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却坠入悬崖,死无葬身之地。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照壁,也称为影壁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大门内的叫内照壁,形状有“一”字形,距门内约丈余。位于大门外的叫外照壁,常建在胡同或街的对面正对宅门处,有两种形状,平面是“一”字形的,称一字形照壁,平面呈“梯形”的,称雁翅照壁,还有位于大门两侧的照壁,称“撇山照壁”或“反八字照壁”,与大门檐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状。这种形制的影壁要求大门要向内退回一至数米,使门前形成一个空间,或为台阶或为空场,为进入大门之前的缓冲之地,显得十分气派、开阔,而且更具私密性。照壁主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石材、木料、琉璃等种类。考究的影壁,壁座用砖、石雕砌成须弥座;壁身砌出框架,框芯表面用一尺见方的方砖或琉璃砖斜向45度铺砌,中心和四角可有琉璃或砖雕成的吉祥词语或花卉,如“福”字、“寿”字,或花鸟动物,寓意吉祥;壁顶上装筒瓦,用砖或琉璃砌成檩、椽形状,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庑殿式等。内乡县衙的这道照壁是由青砖浮雕组成的硬山式“一”字形、单立直壁抱框墙建筑,是典型的一字形、外照壁。
照壁的作用,据说一是避免大门与宅院内门直通,防止走漏财运;二是辟邪,迷信认为恶鬼只能走直线,屏墙可以抵挡他们,所以又常在照墙上饰以阴阳符号当作护符;三是控制气流,调节室内冷暖,有益于主人健康;四是回避视线,避免一眼窥见宅内;五是一种装饰。照壁的实用性决定其应该广泛应用于民居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照壁的设置在中国古代是分等级的。据西周礼制规定,只有王家宫殿、诸侯宅第、寺庙建筑才能建筑影壁,它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作为封建统治机构的官署衙门,照壁正对大门,起到屏蔽作用,使衙门藏风生气,并产生庄重、森严、神秘的建筑气氛。另外,照壁上绘“贪”还具有特殊功能,那就是整顿吏治,警诫官员切莫贪赃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