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造血”扶贫的美丽蝶变
“造血”扶贫的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16-08-24
”余关变样了!光伏扶贫、企业扶贫、养殖扶贫到户增收、压茬梯次搬迁、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眼下 ,内乡县余关镇精准扶贫组合拳打得风生水起,每天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
这对于余关特色小镇来说,绝非偶然,因为昔日那个落后贫困的小镇已被如今凡事争先争优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动力所“颠覆”,处处呈现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群团结谋发展共建和谐奔小康的火热场景。
“围绕助农增收、攻坚脱贫这个核心,坚持产村相融、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生态环保绿色的原则,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该镇党委书记张新炜如是说。
走进余关镇,村道干净宽阔,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村庄周围华丽变身,一排排独具风格的民宅错落有致,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长廊熠熠生辉,顽皮孩子在小广场上尽情嬉戏玩耍,悠闲的老人拉着家常……
余关镇以“产业发展生活美、美丽宜居生态美、地域特色内涵美、乡风文明民风美、管理民主和谐美”为目标,加大改善人居环境力度,联合省内外知名院所共同编制余关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以路网、水系、景观、庭院、单位绿化为重点,持续实施农房改造、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文明创建“五大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善镇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七沟八岭一面山,沟沟湾湾村相连”是旱作丘陵农业乡镇余关的真实写照。如何打好绿色生态这场硬仗,该镇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该镇着力打造农游发展引领区、扶贫产业创新区,鼓励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种植花卉、油用牡丹等,走“党建+特色产业”路子;依托小杂果种植和厚重的人文历史,走“农游一体”路子;建设现代烟草产业集聚区,走“烟叶产业+扶贫脱贫”路子;把发展薄壳核桃作为老百姓的“摇钱树”……余关被称为南阳市“烟叶第一种植大镇”,还先后入选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美丽乡村”试点。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培育发展果品加工、木材加工、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各类规划,形成了系统性、立体式的规划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坚持发展与环保并行,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新优势,奋力绘就“美丽余关”新画卷。
与此同时,该镇以人心向善为根本,倾心助贫、文化惠农。在脱贫攻坚中精准施策,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运用“党建+”模式,实行“一镇多业、一户多策”。通过“公司+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安装光伏板,实现贫困户光伏扶贫全覆盖;通过“公司+支部+合作社+金融+贫困户+保险”养牛模式、推行签约式回购、保姆式扶持和政府托底,激活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在易地扶贫上,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到2017年,实现全民脱贫,高标准打赢脱贫开发攻坚战。
在农村文化建设上,持续开展“余关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和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建设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广场、一组精神文明宣传墙、一支文艺队伍、一个道德评议堂“五个一”工程,引导百姓明辨是非,形成良好风尚。坚持群众“要文化”与政府“送文化”结合起来,建设“菜单式”文化服务配送平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目前,该镇修建文化广场38处,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2.2万平方米,建设农家书屋18个,让乡亲们“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