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内乡农民致富“新三宝”

内乡农民致富“新三宝”

发布时间:2016-05-04 2016年5月4日 南阳日报 A5版:经济周刊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04

        内乡县农民在发展好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致富“老三宝”的基础上,把“互联网+”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乡村旅游等致富“新三宝”。

    互联网+激活农业潜力

    农叔叔蜂蜜,两天成交500余单,成交额近3万元;娟姐土特产把农民自种自收的香菇、芝麻叶、红枣等农产品经过包装,参加淘宝“天天活动”,仅仅24小时便售出3000余单……如今,通过“互联网+”让土特产走向大市场的故事在内乡越来越多,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出现了“井喷”的态势。

    内乡县以“互联网+”为驱动,构建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眼下,大批在外青年返乡变身电商创客,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天地,而且带动了家乡周围一批农民就业创业。本土电商古城康生活是由广东返乡的创业者李盼打造的。该公司采用“PC+APP+微信端”和实体店一体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已经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13个村级服务站,组建以返乡创业者为主的50余个500人微信群,粉丝突破3万人,每天订单量突破500单,3个多月销售额达100万元。

    来料加工鼓了百姓腰包

   “英哎,活儿来了。”4月30日早上8点10分,内乡县桃溪镇寺河村村民刘改丽便拉回从该镇鸿泰服装厂领回的原材料,赶忙招呼邻居李秀英前来加工。刘改丽一边娴熟地在缝纫机上加工工装,一边告诉记者:“家门口就业,农活家务两不误。像我这种熟练工,一个月能挣到3500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企业老板徐红才介绍,厂里建成两条生产线,主要加工服装和汽车坐垫,吸纳3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每月工资高的有4000多元。

    近两年来,内乡县引导扶持农民因地制宜办农村家庭工厂,发展来料加工,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加工业已涉及服装、汽车坐垫、童车、工艺品等行业,可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数万个。这些家庭工厂大都用自家的房子当厂房,工人大都是本地的农民,一般为中小企业外加工,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既可以规避园区企业土地供应“瓶颈”矛盾和“用工荒”困扰,还让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实现农活、打工、家务事三不误。

    目前,该县分布在16个乡镇的家庭工厂已有近千家,形成了马山口镇的童车、鞋料加工,桃溪镇的服装、汽车坐垫,湍东镇的外贸服装、电子元件等各具优势的来料加工示范基地20多个。去年以来,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带动从业人员2万余人。

    乡村旅游带火农村经济

    又是一年樱桃季,赤眉镇的万亩樱桃纷纷“红了脸”。坡上,樱桃林内人头攒动,游客们忙着采摘;坡下,农家乐小院里停满了车。

    农家乐老板老李一边捧着新鲜的樱桃招呼游客,一边告诉记者:“城里人到俺这里欣赏自然风光,摘摘樱桃,尝尝柴灶饭,放松心情。”

    来自市城区的吴女士一家五口正忙着采摘。吴女士不时停下来自拍并往朋友圈发送,“带着家人来樱桃沟就是图个‘乐’,既让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又能在朋友圈秀一把”。

    通过采摘节等活动的引领,赤眉镇逐步建起“吃农家饭菜、住农家院落、购乡土特产、游生态乡村、赏田园风光、采绿色果蔬、体农事乐趣”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内乡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民俗体验有机融合起来,让风景宜人的山区乡村变为连接都市的大市场,成为游客心中“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同时,该县在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集中体现“宿在民居、乐在田间、游在山水”,彰显民趣味、乡土味、人情味,打造特色农家乐精品,带火农村经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