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个人创造价值-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个人创造价值-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发布时间:2016-01-08 2016年01月07日大河报第F02版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1-08

从牧原的“价值公式”看秦英林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p53_b.jpg

牧原股份规模化养殖场一角

 


    核心提示|“个人创造价值-自己占有=奉献社会”。

    这是河南首富秦英林眼中的价值公式。这一公式从字面上看确实很直白,但它却被秦英林和牧原人“演算”得非常有内涵、有价值且有意义。

   “做大做强个人劳动创造价值,谨慎自己占有和享用,不要使值等于零,要努力使等号后面的值大于零,并且是越大越好,千万不能使值小于零,是负数。这就是我们牧原人的追求!”

    秦英林24年前偕妻子钱瑛辞职返乡创业,其创建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态农业为一体,在国内率先建立完整封闭式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集约化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的集团企业,总资产达50多亿元,是全国较大的全自养生猪供应商、中国工业化生猪生产航母企业、南阳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

    秦英林认为,企业要想保持基业长青,必须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且能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独特企业价值观和财富观。因此,多年来,他从自身做起,引领自己的团队妙手“演算”着包含牧原人高尚价值观和财富观的“价值公式”。

    1  “三不争”赢得大效应:不与农民群众争利益、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内部员工争薪酬

    秦英林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快乐,就在于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把劳动变成财富。”但他并没有为了自己创造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社会利益。

    他始终坚守着自己创造财富、为社会谋利益的理想,坚守着“高品质猪肉生产者”的核心定位,坚守着不投机、不巧取、不豪夺、绝不拿金钱做交易的人生信条,坚守着不与农民群众争利益、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内部员工争薪酬的“三不争”原则,赢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使牧原的发展赢得了“反弹琵琶”效应,企业所到之地,百姓拥护,政府欢迎,社会支持,用工不愁。

    2

    挣“心里踏实”的钱:企业宁可倒闭,也坚决不赚昧心钱

    “做企业以挣钱、创造利润为目的,但我们要挣明白钱,挣心里踏实的钱。”秦英林经常这样告诫他的团队。

    早在2001年的时候,使用瘦肉精已是行业潜规则。不少销售商和屠宰商找到秦英林说:“我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你只管喂,我全部包销。”但这始终没能打动秦英林,他对销售商和屠宰商说:“仪器检测不出来,但我的良心能检测到,我需要赚更多的钱,但我坚决不赚昧良心的钱!”

    秦英林还教育员工说:“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更是肉,是食品,是人民的生命啊!不仅要给我们的爹妈吃,给我们的孩子吃,还要给天下的百姓吃。”秦英林用“企业宁可倒闭也不能用,谁用开除谁”的坚决,坚守了良心和道德底线。

    3

    用诚信赢得财富:失去了诚信,你挣到的就不是钱了

    2004年,中国农业银行股改上市,牧原在农业银行的贷款可以进行打包处置免予偿还,而秦英林却坚决偿还国家贷款。

    企业内部有人对秦英林的做法感到不解,和他一同创业的伙伴找到他说:“我们不是不讲诚信,而是按国家政策办,既不违规更不违法啊!再说,甩掉这些贷款包袱,我们可以轻装上阵,能创造更多财富!”秦英林严肃批评说:“欠债还债,天经地义。如果我们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失去了诚信,那你挣到的就不是钱了!”

    秦英林带领团队一边筹款发展,一边还清了欠款,从此赢得了银信部门的信用。

    4

    复制财富“蛋糕”:撞击“痛点”,转型升级创造更大规模效益

    秦英林认为,新时期只有立足转型升级,致力于将产业蛋糕做大,把实体经济做大,才能吸引更多人就业,才能更多地创造财富,也才能更多地和社会分享财富。

    但怎样立足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养猪主业?秦英林说,就是要找准企业发展的“痛点”:一靠膨胀规模,提升集约化水平;二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三靠优化资源利用,实现最佳环保目标。

    秦英林制定了“立足南阳,经营中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引领牧原用“复制”提升的方式,把在创业地内乡县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链以及循环养殖、生态环保的成功做法,有效“粘贴”到外地,建起了影响广泛的一个又一个生猪产业集群。

    5

    创造为担当:创造的价值和财富再多,缺乏社会担当就等于零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如果单为了自己享用,那就根本不需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创造财富,因为每个人的享用毕竟是有限的;我之所以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做大财富蛋糕,就是要多为社会做点事。”秦英林经常这样说。

    2009年6月,麦收时节,阴雨连绵,牧原所在地内乡县大面积小麦被雨水浸泡发芽,秦英林冒着企业破产的风险,把内乡以及周边县市农民们送来的发芽麦全收了。

    秦英林大义于天下,为民解难,为政府分忧,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赢得了“天意”。第二年,饲料涨价,秦英林不仅没吃亏,反而从中受益。

    6

    “分享”就是“享受”:分享财富越多,幸福感就越强

    秦英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想到的不是为自己积累财富,而是在不断创造中去和更多的人分享财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火热能量,因为在他心中,分享比独享更愉悦。

    秦英林致力于把创造的财富留在企业所在地,支持当地发展支柱产业,建设公益事业,以改善老百姓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他说:“和社会分享财富时,胸中装的是满满的幸福;而和社会分享得越多,幸福感、成就感就越强。”

    7

    从感恩节俭出发:不懂得感恩,不会节俭,就谈不上奉献社会

    价值观出了问题,关键点在哪里?当有人和秦英林交流提出这样的问题时,秦英林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从感恩做起。”

    “凡事论心不论力,有心有力更高尚”,这是秦英林倡导的“发心”理念。他教育员工,要用感恩的心去创造财富、舍利奉献社会;让员工铭记,企业能创造出可观的价值和财富是地方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支持的结果;让和他交往的人明白,每个人的进步都是父母和身边人影响、教育、帮助的结果,必须怀有感恩之心。

    “只有感恩还不行,要想使自己创造的财富更多地与社会分享,还必须谨慎享用,有节俭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创造的价值更多地成为财富,才能有更多的财富感恩社会。

    8

    用价值观造就团队:以价值观选人用人,团队就一定有创新创造的巨大动力

    “创造价值,奉献社会;责任来临,勇于担当;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是牧原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价值观为本选人用人,团队就一定有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和动力。”秦英林说。

    牧原唯价值观而不论年龄、学历、身份、资历和性别选拔、培养、调配、使用员工和干部,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和千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创造出了环保、猪舍、兽医、营养、育种技术水平等在全国领先的奇迹。牧原团队眼下已成远近闻名的优秀团队,成为国内同行仰慕的风景,引领着行业前行。

    “助力中国建设养猪强国,让人们吃上自己生产的高品质猪肉”,是秦英林创业时的梦想;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信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引领,秦英林和他的牧原团队一定会朝着他们心中的愿景目标,把“个人创造价值-自己占有=奉献社会”这一价值公式的“奉献之和”做得更大更耀眼,与社会大众共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