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第七届中国元好问学术研究会”暨“豫鄂陕特色文艺发展内乡论坛”开幕式在内乡举行
“第七届中国元好问学术研究会”暨“豫鄂陕特色文艺发展内乡论坛”开幕式在内乡举行
发布时间:2016-10-24
10月22日,由内乡县政府、中国元好问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元好问学术研讨会暨豫鄂陕特色文艺发展内乡论坛开幕式在内乡举行,来自国内外的40余位元好问学术专家、学者以及豫鄂陕18个县市区文联负责人和多家媒体参加了开幕式。
市委常委、副市长范双喜,著名作家、省文联名誉主席二月河,南阳大文化院院长李天岑,中国元好问学会会长、忻州师院教授狄宝心,天津社科院教授、中国散曲学会名誉会长门岿,县领导杨曙光、周晓峰、王龙本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县政府党组成员周晓峰主持。
县长杨曙光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我县县情,尤其是底蕴深厚的内乡文化。杨曙光说,元好问是一个成就卓著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是一位好官员。元好问曾在内乡工作生活,是内乡之福。我们研究元好问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他身上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就要进一步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打造名人文化品牌,扩大名人文化影响,推动文化强县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二月河、李天岑、狄宝心也分别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范双喜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南阳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气象,更孕育、走出了无数风云人物和名流泰斗。“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是南阳历史名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而辉煌的贡献。进入新时期以来,以南阳作家群为代表的文学现象,又成为南阳最为骄傲的文化名片。如今,博大深厚的盆地文化已成为1000万南阳儿女的精神寄养,成为南阳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的强大动力。元好问是历史文化名人,也是一个好官员,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人士子的理想追求,研究元好问文化,既是对民族文化的总结传承,也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造福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载体,好途径,研究元好问文化,既要总结他的艺术成就,更要弘扬他的官德人品,真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有益的社会效益。
元好问是我国散曲创始人、金元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一生诗作1000多首,被称为“金元之冠”、“文坛盟主”、“北方文雄”,作品大多收集在《遗山集》。元好问与内乡感情深厚,他一生从政10年,三为县令,在内乡任职长就达5年,在内乡留下诗词56首之多,在内乡任知县期间,他廉明勤政、体恤民情、扶民渡难乐于助民,有深厚的为民情怀和精神。
此次活动旨在研究、弘扬、传承、传播元好问的文学成就,深入挖掘名人文化底蕴、打造名人文化品牌、扩大名人文化影响、推介名人文化资源,推进元好问研究与我市文化旅游的相互促进发展。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将重点进行元好问与内乡、元好问与南阳、元好问与河南、辽金元文学及其它方面的学术研讨,并成立中国元好问学会内乡分会,举行豫鄂陕特色文艺发展内乡论坛,成立豫鄂陕比邻县市区文联联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