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人民网特别推出内乡系列报道
人民网特别推出内乡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16-03-23
3月22日,人民网特别推出内乡系列报道《走逛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升档次 春游好去处》、《内乡县石头村:竹编葺房迎春分 五一将迎大变化》、《待到桃花烂漫时 中原大地处处姹紫嫣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雅质与活力、吴垭石头村的古朴与新生、赤眉油桃沟的春意与诗意。
走逛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升档次 春游好去处
人民网南阳3月22日电 (程明辉 徐驰)春天来了,去玩儿的地方自然多起来,河南内乡县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是今春打造“值得一逛”的一个新好去处。近日,记者近日特意走进该文化街区为帮大伙儿探路,感受这里的“文化烘托节节升,旅游服务满满心”。
导游告诉记者:用“无中生有”和“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些词来表述“新生”的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可谓恰如其分。
据介绍,该街区几乎是短短三年间,在一片“棚户区”基础上硬生生造起的一座“新城”。如今的街区,融合了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一步到位的配套设施、 丰富独特的文化元素、“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达到了与“国宝”文物内乡县衙博物馆的互融互补、管理机制的新而活、业态布局的专而强风趣,让人绝对的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记者发现,尽管今年元月才“开街”运行,但其繁盛的景象已成为古老县城内新的独特风景线、已吸引远近游客慕名而来。
眼下的“菊潭古街”,大小商铺鳞次栉比,使人目不睱接,各样风味小吃令人垂涎欲滴,精美独特的旅游纪念品让人爱不释手,丰富互动的曲艺节目、民俗展演等接连上演,书法、摄影、根艺大赛等引得游人纷纷驻足,阅吧、图书馆、电玩竞技等处人气火爆;华灯初上,这里流光溢彩,霓虹灯影映衬古朴明清风格的建筑,七街八巷中则是如织的人流,这些汇聚成景,简直是一卷内乡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导游还告诉记者,在日前组织的全市“三区”建设观摩会上,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和市民、游客们一道徜徉其中,还饶有兴致地走进商铺与商家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经营、环境情况。该街区的开发建设,还与该县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绑”在同一辆战车上。近年来,有丰富旅游资源禀赋的内乡县把以“内乡县衙、宝天曼峡谷漂流、宝天曼联创5A级景区”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在此过程中,内乡县积极作为,一改原来”棚户区”老旧民居包围的旧局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古建筑专家团队,触摸文化肌理,高位制订详规,打造了以县衙博物馆为圆点,重现明清文化以现代时尚手法,让游客的思绪在千年历史中游走的大手笔。
走在目前的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在亲近历史文化的休闲体验中与现代商业互交互溶,业态最全、功能最完善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中心”,感觉已悄然在望。“中原第一街、内乡老味道”、“游千年县衙、品万种美食”等广告语随处可见,令游客禁不住为这些美食、美景、美感受“见猎心喜”。
据介绍,目前的县衙署右街区已入住商户100余家,经营者来自福建、江苏、湖北及省内,还有不少的商户亟待签订入驻合同。尽管开街时间不长,但整体运营开局良好、发展态势气势如虹。这,令香港汇志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乡项目部经理王志华禁不住感慨“一房难求、僧多粥少呀!”
不仅是能“玩儿好”,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也让人心旷神怡。
巡视如今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沉淀的浓厚文化气息:不大区域内,竟然矗立着数百个制作精美的灯箱式文化柱,上面精心镂刻着《大学》、《尚书》等古书上的名言警句和历代先贤名句、官馔箴言,仔细品味,如同重读了一部大书,使人警醒使人感悟;曲艺民俗展演、书法摄影绘画根艺奇石等赛事活动接连不断;台湾美食节、中华名小吃评比等特色节庆活动屡屡吊起远近游人的胃口;组织书法雕刻名家为不同店铺撰刻的木质楹联,因独具特色而成一道风景;银器玉器现场加工、捏泥人、红木制作、知府巡街、大调曲和宛梆曲目展演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街区轮番登场,在积聚人气的情况下给人们捧出了一场场文化盛宴......县委书记李长江表示:我们打造的既然是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要最大可能地让先进的文化“驻”进来、“传”出去,让文化植入成为街区的“魂”。
客人来了还得“住”的好。据介绍,该街区还特意制定了星级宾馆式配套服务。街区管委会要求,步行街内实施24小时巡查、对每家商户的要求标准是每年客户投诉不能超过两次、果皮纸屑落地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等等。如此严苛的规定,使该街区的管理水平从一开始就攀跃到新高度。
内乡县旅游局长曹正平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目前,内乡县已决定搭借5A级景区创建的“高铁”,将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一处新的5A级景点。这时候不来,更待何时?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一定会让你“听听就想来,来了不想走”!
http://henan.people.cn/n2/2016/0322/c356896-27988737.html
内乡县石头村:竹编葺房迎春分 五一将迎大变化
人民网南阳3月22日电 (时岩 徐驰)春分时节,游人喜踏青。位于河南内乡县的吴垭石头村,也陆陆续续迎来新春游人,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当地村民也积极忙活起来,劈开青青细竹编织棚顶,运来红红梁柱打造支撑,修屋葺房待游人。
吴垭石头村位于内乡县乍曲乡境内,距内乡县城6公里,是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落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集中保存有完整的清代民居石头建筑群,是中原极其罕见的石头民居村落,农耕实物、民俗用品特别是石器具数以千计,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价值。
吴垭村古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头建筑群93座,现存房屋200余间,传统建筑80%以上保存完好,村内现有农家50来户,入村后,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磨房、石畜圈、石窑、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石臼随处可见,清一色的石墙青瓦,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民俗独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是中国传统古民居群落的代表 。
石头村于2014年获得中央财政古村落的专项保护资金,目前,乍曲乡已着眼于文化挖掘和文化传承,加大宣传推介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石头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用文化旅游产业来带动吴垭石头村的发展,使当地的群众依托文化旅游产业脱贫致富。《吴垭石头村文物保护规划》于5月20日在省文物局通过了专家评审,乡政府已聘请设计单位制订《吴垭石头村修缮设计方案》,将对每一个院落、每一座石头房制订具体、详细的设计修缮方案。同时,配套完善水、电、路、公厕、停车场等,将使吴垭村成为一处真正意义的旅游景区对外开放,把石头村的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传承发展下来。
据介绍,除了村民们的修葺,预计到2016年4月份,县里主导的修葺工作也将会完工。分别为给水排水工程及内部道路整修工程,主要内容是给排水工程和村落内部道路整修等。止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分别是:打一口深水井108米;开挖深70公分、长2800米的给排水管槽(因地质特殊,山地为岩石,开挖难度大);开挖3个化粪池;给排水管厂家正在发货、20吨的储水罐已准备、修路用的石板路板材已准备一半。
另外,入口景观改造及公厕、景观整治配套工程,主要内容是新建15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一处、50平方米的公厕一处、入口景观改造、新建接官亭一处、古树保护、旅游标识牌等。止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分别是:停车场水泥层已完工,正在铺花岗岩和草坪砖;停车场管理房和公厕完成50%,正在建设;古树保护已完成;接官亭完成70%。
除此之外,还将由电力和电信监控工程的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解决村庄电线老化、影响古建筑美观,安装监控设施。由于原定设计方案是地埋线路,但由于地质条件局限和村庄内房屋相连、巷道狭窄的实际,水、电不能共用一个管槽,重新开挖电力管槽难度大,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电业部门共同商讨,调整设计方案,改为架空线路、重新规范村庄电线,电线杆避开古建筑。目前,已开始施工。
另外,内乡县政府还对吴垭村主要游览线路上的15座古建筑进行维修。为保证施工安全,修缮的15座房屋的户主需要提前将房屋内的物品搬出,找其它地方暂住,待施工结束后再搬回。由于地方风俗腊月不搬家,又逢春灯节,正月二十五施工方陆续进驻,施工正在进行。预计“五一”前完工。届时,美丽乡村的全貌将展现在游客眼前,大增游玩的兴趣。
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6/0322/c356896-27988697-2.html
待到桃花烂漫时 中原大地处处姹紫嫣红
人民网南阳3月22日电(徐驰) 春天是赏花的季节。你爱去哪里看花呢?公园里?校园内?那里的花束手束脚,总是缺一种味道。最美的花,开在最自由的山岗。比如,河南内乡油桃沟,5万亩桃花盛放,如云似海。
那里的桃花漫山遍野。油桃沟全长12.5公里,呈环形通道。置身其中,就是花的海洋。房前屋后,坡前岗上,到处都是桃花的影子,粉娇白嫩,一不小心看了满眼,忘也忘不掉。春风吹过,桃林微微荡漾,馨香满怀。
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有桃花山、桃花园、桃花坞、桃花溪等诸多景点及两个油桃交易市场。宗北河,瓦庙沟河呈环形从其间穿流而过,使这里四季流水潺潺,塘坝相连,农舍相望,犬吠鸡鸣,一派世外桃源。
耳闻不如目见,喜欢桃花还是自己去看去品。诗人有言,“每一簇桃花都安分守己,漫山遍野的云都为你起身站立。”油桃沟有这样的景色。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怎能辜负大好春光。
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6/0322/c356896-2798305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