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菊潭文学

菊潭文学

赤 眉 古 寨 走 笔

赤 眉 古 寨 走 笔

发布时间:2016-02-22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2-22


          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赤眉古寨,别有一番情趣。
    尽管寨门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有些斑驳甚或残缺,可我觉得称之为古寨却是无愧的。
    赤眉镇因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驻扎此地而得名。古镇东北角空旷的地平面上矗立的这座古寨,便是赤眉古寨,1993年被内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寨高出周围地面15米,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达800平方米,城垣为夯土而成,城门上书“赤眉古寨”四个楷书大字。据记载,古寨为赤眉起义军首领樊崇所建。汉更始三年(公元25年),樊崇率赤眉军由灵宝西进长安,途经此地高筑古寨,作为屯兵之所。而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古寨的神奇传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民不聊生。山东民众以红眉毛为标志,聚众起义,号“赤眉军”,麾师长安,夺取新莽政权。兵进内乡,已是隆冬,伏牛山和秦岭大雪封山,樊崇下令筑城,休养越冬。经过将士努力,城墙城门楼筑好了。樊崇很满意,美中不足的是城内缺少一制高点作点将台。樊崇让将领们想办法,将士颇感为难。恰在此时,士兵来报,说有一骑驴老者求见。樊崇未及答话,却见一位白发老者,乐颠颠地倒骑毛驴而来。樊崇见状蓦然省悟:人说八仙中张果老倒骑毛驴,莫非是神仙到了。
    老者来到樊崇跟前,翻转身子跳下驴背,果然仙风道骨,手持拂尘。樊崇急忙施礼:“道长驾临,有失远迎,在下樊崇,拜见仙长。”老者笑道:“将军扶汉灭莽,义举天下,在此筑城,老朽也当尽地主之力,有帮忙的话,请将军示下。”樊崇大喜:“道长若肯相助,全军将士感恩不尽。今欲筑点将台一座,隆冬取土不便,道长有何良策,请赐教。”
老道哈哈大笑,也不言语,席地而坐,脱下鞋子,拍拍磕磕,将鞋内灰土倒在地上,继而穿好鞋子,倒骑毛驴稽首告别。众将官见老道如此戏谑,忿忿不平,欲待嚷叫,奇迹出现了。老道刚从鞋里磕出来的灰土,由小到大发作起来,一时三刻变成方圆数十亩、高十丈的大土冢,一座点将台绰绰有余,足可供中军千人驻扎。樊崇大悦,同众将遥拜张果老,随即在土冢上扎营筑寨,操练人马,城内有城,巍巍壮观。春暖花开,兵精马壮,樊崇带领人马进军长安。樊崇走后,人们纪念他筑城有功,将城池改名叫赤眉城。因义军全用朱砂染眉,晚洗早画,环城的小河沙石被染成五色玛瑙,当地人便称它为“洗眉河”。
    时序越千年,峥嵘岁月稠。早在新石器时代,赤眉这块土地上即有先民繁衍生息,小寨遗址出土的鼎、钵、罐、斧等陶器和石器,就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上古人类在这里生产生活的历史风貌,包容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文化因素,体现了赤眉镇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而解放战争时期,名震中外的“豫西牵牛”战就发生在赤眉镇鱼贯口。
    鱼贯口,在赤眉镇北6公里处,群山环抱,地形如袋,是赤眉入山隘口。每年初冬大风刮起,附近湍河老龙潭里群鱼贯出,顺河水经隘口出山南下,故得名鱼贯口。1947年11月,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三支雄狮自东向西,逐鹿中原。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准备在豫南平汉线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大破袭战,陈谢部队如能吸引国民党精锐之师李铁军部,掩盖刘邓、陈粟大军的重要军事意图,才是对整个中原战场的重大贡献。陈赓将军在关键时刻一言九鼎,作出了既不躲避,也不硬拼,不斗武只斗智,以少部分兵力把李铁军这头“肥牛”牵入伏牛山中拖瘦拖垮,然后寻机歼灭的战斗方案。8日,陈赓将军把“牵牛”任务交给十三旅和二十五旅的5千健儿。旅首长带领部队从南召出发,兵分多路,在沿途村庄大修锅灶和房屋,制造声势,引“牛”上钩。李铁军部误当是我军“主力”,就尾随上来,牛鼻子被牵上了。十三旅和二十五旅按照陈赓将军指示,用重武器打下了宛西门户镇平县,激李铁军“咬”紧我军,又放弃镇平奔袭内乡,准备牵“牛”进山。19日,我军以比攻打镇平更猛烈的炮火狠袭内乡城,城内守敌乱作一团,急忙向李铁军求援,其实我军围攻内乡只是佯攻,待李铁军率兵杀气腾腾而至,我军已悄悄沿湍河两岸北上进山了。
    李铁军到了内乡城扑了个空,已经人困马乏,还没喘息过来,城北又响起了攻击的枪炮声。原来20日我军到达赤眉后,不见李铁军部的动静,旅首长考虑再三,决定派出三个连队返回城北五里堡挖战壕,修工事,请“牛”出城。并根据鱼贯口地形,准备在这里大打一次阻击战,狠揍敌人一顿,逼其进入深山中。鱼贯口党支部也组织群众修工事、磨面粉、做军鞋、捐土布,为阻击战出力。22日,返回五里堡的三个连队凭借战壕、工事再次组织战斗,向县城北门猛攻,按兵不动的李铁军终被激怒,率部倾城而出,紧跟我军直向赤眉穷追。23日凌晨,“牵牛”小部队配合前来接应的八连,在赤眉西北方向又打了一阵,故意“咬”这一口,惹“牛”发怒,让其乖乖往隘口方向移动。
    李铁军看到我军多处书写的“总指挥部”路标,得意地说:“总算追上共军主力了!”遂率兵团数万人马从赤眉东北的夹道沟和鱼贯口南沟口蜂拥而上,仪仗装备精良,往鱼贯口的制高点大嘴岭上强攻。担任阻击任务的三营指战员,早已在鱼贯口布下布袋阵,严阵以待,同仇敌忾。战斗从上午九时激战到下午三时,英勇地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顷刻间山坡山沟敌尸盈野,敌人不能前进一步,只得龟缩在山岭脚下。李铁军气急败坏,令大炮狂轰我方阵地,黄昏时分待敌人拥向我方阵地时,连一个人影也没见。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我军在打退敌人进攻后,马上停止战斗沿湍河北上,走小道穿山沟,向深山转移了。李铁军却狂妄起来,急向南京告捷,吹说已把陈赓“主力”逼进深山穷路,旋即又命令部队丢掉辎重,轻装追至深山。正当他沉醉在美梦之中时,传来了我军主力平汉线破袭战的胜利消息,鄂豫两省敌人完全陷入瘫痪状态。这时李铁军方如梦初醒,发觉上当,急忙拨马掉头,妄想向平汉线速驰奔援。待他疲惫不堪奔到西平时,已窜入我解放大军的包围中,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他这个曾与陈赓黄埔同窗的“小弟弟”被牵着鼻子走了半个多月,“肥牛”拖成了“瘦牛”,最后让“陈大哥”给宰掉了。
    “豫西牵牛”战永载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册,也给赤眉镇的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几十年来,这里的人民常以此感到光荣,他们发扬当年的战斗精神,改造山河,发展经济,合力建设美丽的家园。而今,赤眉镇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的绿色产业示范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油桃生产基地。赤眉油桃喜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被国家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被河南省确定为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8年5月11日,温家宝总理来这里视察,对赤眉镇的新农村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使其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更带动了集镇建设的日新月异,赤眉已经从单一的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林牧大镇、生态名镇转变。
    暮霭渐浓,和风舒拂,我尽情地呼吸着古镇特有的沁人心脾的甜润凉爽的空气。登上城门,只见一群青年在相互拍摄取景。有几个女孩穿的比较鲜艳,时尚可爱,在夕阳的辉映下更显得充满青春活力。此刻,站在古寨之上,放眼天地,那晚霞满天的彩云浮游千古,那倒映着红霞的小河叠送涟漪,那河岸上的垂柳因风起舞。悠悠红云映出赤眉的古今变化,叠叠涟漪催人思绪万千,依依垂柳穿织着古寨的梦幻。如今的赤眉人民没有忘却值得骄傲的沧桑历史,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新的华章、新的神奇,赤眉古镇的明天也会像桃花一样开得更加灿烂,更加绚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