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

内乡:就业培训以“渔”代“鱼”

内乡:就业培训以“渔”代“鱼”

发布时间:2018-08-03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03

     20180726164131_844.jpg

       日前,记者走进内乡县赵店乡聂岗村,培训室里贫困户田爱玲和她的同伴们正听得津津有味,讲到有趣之处,100多人的课堂上总能传出阵阵欢笑声,冲淡着夏日的阵阵热浪。

IMG_0785.JPG

 

       田爱玲所参加的培训是该县组织的技能扶贫家政培训班,内容涉及保育知识,老年人护理,家政卫生,膳食理疗等方面。
       “讲的可好了,俺天天来听,讲的这些知识俺以前都不知道”,46岁的田爱玲告诉记者,“就单说抱孩子这个活儿俺以前都不知道还有恁多学问,真是长见识了。”
 
AJ3A3137.JPG 
 
       为进一步发挥就业扶贫对脱贫增收的促进作用,今年以来,内乡县紧紧围绕就业扶贫新形势,采取“扶智扶志”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扶贫培训,做到各类就业扶贫培训“全面开花”,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AJ3A3142.JPG
 
         该县以乡镇为单位,分区划片,采取“因地制宜”与“因人施策”相结合,根据各地培训需求,精准制定培训“菜单”,确保实现培训全覆盖。同时聘请市内大中专院校和专业技术领域专家23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每期5天的就业技能培训,每期开设25-30期班次,专业包括林果栽植、金钗栽植、烟叶种植、创业培训、家政服务、旅游培训、电子商务等。
 
IMG_0796.JPG
 
         “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天补贴生活费30元,培训结束后发放全省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并且可以优先推荐就业。”该县人社局就业培训中心主任杨小铁说。
         “俺想用学到的知识干个保育员的工作”,说起培训后的打算,田爱玲脸上满是笑容。
          和田爱玲一样正在参加就业培训的还有夏馆镇的王保峰,不同的是他所参加的是旅游服务培训。
 
IMG_0861.JPG
 
         今年45岁的王保峰是夏馆镇小湍河村的贫困户,可他不等不靠,利用山区优势,种起了香菇,栽下了山茱萸;又瞄准景区优势,在政府的帮扶下开起了农家乐,2016年脱了贫,王保峰也乐开了花。
         农家乐开起来了,可生意一直平平淡淡,王保峰愁的直挠头。
 
IMG_0866.JPG
 
         县里要给贫困户免费举办培训,王保峰搭上了“快车”,高兴的合不拢嘴,4天的理论培训外加1天的实地参观,王保峰开了眼界,俨然成了一个农家乐“专家”,“咱的饭店档次太低,布局不行,环境也不行,回去后俺要对饭店来个‘大变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IMG_0872.JPG
 
         该县以劳动力就业转移为抓手,通过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对接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建“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及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解决贫困户培训后务工难题。截至目前,全县15038名贫困劳动力,已经通过劳务协作、就地就近、居家灵活、自主创业、公益岗位等途径,转移就业13279人。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采取精准到村到人,实施送岗到户外出转移、扶贫产业就地就近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具体措施进行安置,确保实现就业全覆盖。”该县就业脱贫专班负责人何剑告诉记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