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脱贫户吴喜华:送面锦旗谢恩人
脱贫户吴喜华:送面锦旗谢恩人
发布时间:2018-04-11
“谢谢于科长,你可帮俺大忙了。”4月4日一大早,内乡县夏馆镇吴岗村贫困户吴喜华赶到村部,把一面写着“爱心助残、恩重如山”的锦旗送到扶贫帮扶责任人于印手中,感激地说:“你真是党的好干部。”
今年56岁的吴喜华是个残疾人,2010年在广东打工时发生意外车祸,左腿只能靠假肢行走;妻子早些年患心脏病手术后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儿子在外地打工腿上也意外患病;年仅10岁的孙子在村里上小学,家里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2015年经个人申请、群众公开评议,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隔3年就待换次假肢,2010年第一次装假肢时花了2万多元,第二次在郑州花了4000多元,这段时间每逢阴雨天气,截肢的左腿就特别不得劲儿,这是到了该更换的时间了。”原来,在年前的一次走访时,吴喜华对高额的假肢更换费用顾虑引起了于印的注意。

于印是县委组织部的一名普通干部,自联系帮扶吴喜华脱贫以来,视贫困户为亲人,详细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制定帮扶计划,千方百计地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当得知吴喜华急需更换假肢的情况后,于印想贫困户之所想,多方打听了解,从县残联到市残联,再到生产安装假肢的医院,通过相关政策,终于为吴喜华争取到了一次免费换假肢的机会,仅此一项就为他节省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用,也了却了困惑他许久的一块心病。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些年,吴喜华一家在于印的帮扶下一步步走出困境,知恩图报的他看在眼里记地心里。总想找机会以表感谢的他,自装好新假肢之后,这种愿望越来强烈。前不久,刚刚从南阳换好假肢的吴喜华一回到家,思来想去,就找人专门做了一面锦旗,本想直接送到县委组织部,但听村干部说第二天于印就要和同事们来村里工作,当天一大早赶到村部,接着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喜华哥,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儿,你这样我可承受不起呀!”当接过吴喜华递过来的锦旗,于印为这位老兄的举动深深感动了。

其实,每次到吴喜华走访,于印在给他讲国家扶贫政策和县里产业扶贫的同时,总会带去些他家需要的棉被、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有时还向其上小学的孙子赠送图书,鼓励好好学习。一次次心贴心地交流,一回回亲人般的帮扶,使吴喜华真切感受帮扶政策和帮扶责任人的温暖。
如今,勤劳肯干,不甘当贫困户的吴喜华被聘为村里的卫生保洁员,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妻子也在县城一老年公寓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儿做,去年在各级扶贫政策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他家顺利地脱了贫。眼瞅着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吴喜华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