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文明之光耀菊乡
文明之光耀菊乡
发布时间:2018-10-18
文化旅游产业异彩纷呈,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社会呈现出民富文昌良好局面—
内乡县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秀美,文化资源丰富。该县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开启“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内乡文化和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擦亮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书法之乡等荣誉称号。
文化演出 沉入基层
多彩文化浸润百姓生活,移风易俗细无声
“巍巍宝天曼挺立着坚强信念,清清湍河水奔涌着真情无限;悠悠古县衙辉映着担当奉献,浓浓宛梆声激扬着人生灿烂……”日前,内乡县举办(乡镇、行业)原创歌曲展演大赛,一首首动听的本土原创歌曲唱出了菊乡风情,使在场的每个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这只是该县繁荣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文化如水,沁人心脾。记者在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文艺演出现场看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伴着优美的旋律,激情澎湃;一个个身着鲜艳服装的文艺演员,载歌载舞;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健美操队伍,步调一致……
近年来,内乡县紧紧围绕“文化内乡”建设目标,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搭建文化活动载体、落实文化项目实施、营造文化娱乐氛围,让文化惠民活动“开花结果”。
“咱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美气,村里有农家书屋,还有电子阅览室。在这里咱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了解信息,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成了致富的好帮手。”内乡县 镇胡桂鸾高兴地说。
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该县积极申报,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快速推进“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建设,“三馆一院一中心”(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宛梆艺术剧院、新闻中心)、乡镇图书分馆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
目前,该县16个乡镇文化站和实现全覆盖的288个“文化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农家书屋”在免费接入网线、征订报纸杂志和采购配送图书的同时,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根据各乡镇文化建设层次和服务水平,重点打造3个首批“示范文化站”( 镇、赤眉镇、夏馆镇)、培育26个第一批“示范文化典型村”和扶持该县命名的第一、二批110个“示范农家书屋”。
“内乡宛梆演出的节目接地气、有温度、满满正能量。”日前,该县板场乡符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兴邦提及在村文化广场的宛梆演出仍记忆犹新。
按照“政府购买、宛梆演出、群众受惠”的运作模式,该县实行政府年购买宛梆演出服务300场,使全县每个行政村每年确保能看上一场宛梆演出。同时,按照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的要求,结合各乡镇实际,科学安排放映场次,确保完成全年3456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政府购买演出服务,切切实实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该县还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把文化服务的“遥控器”交到群众手中,坚持重心下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为抓手,以文化馆、图书馆、宛梆艺校专业人员为骨干,持续开展“文化培训下基层”活动,先后在赤眉镇、师岗镇、板场乡等乡镇进行文艺培训,大力培养乡村文艺骨干队伍,构建文化繁荣发展新常态,先后成立了声歌学会、故事学会、管乐学会等文艺团体,使基层文化焕发勃勃生机,形成了文化种子到处生根、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全县16个乡镇和各个行业都活跃着文艺表演队伍,城乡互动,各展所长,用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传递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目前已培养110个乡村民间文化队伍。
景区漂流 激情四射
穿珠成链、连线成面,“旅游名县”迈大步
巍巍伏牛山连山,宝天曼顶云霞飞。在内乡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我省首条空中森林康养步道将在这里建设, “洗肺”“吸氧”将受人们青睐,游客也将在这里领略旖旎风光。
宝天曼景区的火热,仅是内乡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7%。
近年来,内乡县按照“全域都是景观、全域都是旅游”的提升思路,整合内乡生态文化、官德文化、乡村农游文化等资源,全力打造“旅游名县”。
穿越人山人海繁华闹市,体验穿越时空的官德文化之旅;于层林尽染处洗眼洗肺,感受生态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到山乡人家休闲度假,领略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内乡县通过在旅游中植入文化内核,让海内外游客在观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体味到内乡独特文化魅力。
内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乡宛梆和内乡县衙、宝天曼世界生物圈、宝天曼峡谷漂流已成为重要文化符号。为使文化旅游有效融合,真正形成朝阳产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固有的强势带动作用,该县联合内乡县衙、宝天曼世界生物圈、宝天曼峡谷漂流三家品牌景区联创5A,同时建设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实现以文促旅,旅商相济,有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上档升级,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加快“全域旅游”步伐,该县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观光和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出吴垭、灵山、太山湖、琴溪湖等一批具有独特乡村气息的生态旅游景点,以旅游为乡村注入“精气神”。
大众健身 乐享生活
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高地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多了,乱丢乱倒、乱停乱放的居民少了,志愿服务每天都在“点缀”着这个城市,让内乡拥有更多“内在美”。
近年来,内乡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围绕建设“文明内乡、美丽内乡、幸福内乡”为主线,着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开展“三带五联奔小康”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进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跨台阶上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该县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青年、巾帼、助残、红十字等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认真做好“孝老爱亲示范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的推选和培养;努力形成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印发内乡市民公约、居民守则,努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
每当夜幕降临,内乡县湍东镇庞营村文化广场上,伴着欢快的音乐,大妈大叔们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让寂静的村庄瞬间变得热闹起来。歌曲唱起来了,健身热起来了,广场舞跳起来了……健康文明的现代文化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这都得益于村里“新乡贤”庞文鼎、周慧敏夫妇,高校教授退休返乡支持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手把手教村民跳广场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种出一片老百姓喜爱的“文化田”。
该县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抓乡风建设和文明创建。大力传承乡贤文化、孝道文化,实施“孝老爱亲乡村工程”,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实施农村基层创建“五个一”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培养一支文艺队伍,建设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组文化墙、一支志愿者队伍、一个道德讲堂;依托乡村小学、司法所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开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风气转变。
“以前天一擦黑,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了,现在吃了饭俺们都要准时来广场上扭动扭动,身体也锻炼了,邻里关系也更加亲密了。”正在组织队形的板场乡符庄村的张德胜兴奋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