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孝亲敬老传美名

孝亲敬老传美名

发布时间:2018-08-13 8月13日南阳日报A2版:要闻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13

 ——记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冯延华

 

       在内乡县城民主路社区,冯延华可是个名人。他名气大,并不是他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孝子。

       2011年冯延华从部队转业至内乡县。他本来打算鼓足干劲在社会上闯一闯,像其他战友一样干出一番事业,但面临的现实使他又放弃了这一想法。

       冯延华还在部队服役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老人辛劳了一辈子,没有在老人跟前好好尽孝,使冯延华觉得很愧疚。转业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当年为支撑一家人的生活,累得弯腰弓背,还落下了满身疾病,身边需要有人长年照顾。虽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但一个姐姐在外地,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也不太好,自己的家属在超市上班,儿子在郑州上大学,如果自己再出去打拼,母亲就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冯延华认为,家庭和睦,老人健康长寿,才是一家人的幸福。于是便把日常生活的重心转移到照顾家庭、照顾老人上来。他把照顾老母亲的担子积极主动地挑起来,他要让母亲好好享受天伦之乐。

       照料老母亲的日常生活,冯延华确实做到了耐心和细致。老母亲每天的气色、饮食和活动量,以及生病时的病情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付诸行动。当看到母亲情绪低落了,就问长问短,找出原因,认真加以疏导,直至消除才放心。有时其他儿女们来看望或打电话时,母亲总是问东问西,如果得知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或不如意时,总是唠叨,从而导致情绪不稳。遇到这种情况,冯延华就会察言观色,想尽办法进行解劝,防止母亲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到身体健康。若哥哥、姐姐来接母亲到老家住时,冯延华总是不放心,往往以打乱老母亲的日常生活规律等理由拒绝。人老了,饮食很关键。因为母亲运动量小,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加上肠胃又不好,为此冯延华平时注重与医生进行沟通,上网查资料,一日三餐,精心合理为老母亲配制营养膳食,适当调剂味道。除正常饮食外,他一天一个鸡蛋,250升牛奶,并常备一些保健药品,为母亲补充营养。有时不得已出去应酬,总是先把母亲的生活安排好后,才放心离开。为了治疗老母亲的气管炎,除了正常用药外,天冷的时候,晚饭后他还要给母亲洗脚半小时,加上进行下肢电疗,老母亲的气管炎基本上治愈。当母亲生病行动不便时,他会不离病床照顾,送饭到口,端屎端尿,洗脸擦身,做按摩,无微不至。战友、亲戚和左邻右舍看到他的母亲心情舒畅,纷纷夸奖他。他总是笑着说:“孝敬老人是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我们都应该做的,没有什么。”

 

       冯延华尽心孝敬母亲,不仅哥哥姐姐感激他,社区的邻居也尊重他。有的家庭有时候出现矛盾化解不开,社区领导或者有的当事人就邀请他到家做说服工作,效果往往令人满意。在他的影响下,社区尊老爱幼的人越来越多,家庭亲情、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