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大樱桃“红”了小山村

大樱桃“红”了小山村

发布时间:2018-05-10 5月9日南阳日报A6版:三农聚焦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10

 4.jpg

村民们正在整理樱桃,准备装箱 特约记者 樊迪 摄

 

        内乡县桃溪镇大路村大面积种植大樱桃,10年间,让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8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也让荒坡变成了茂林果园。

        大路村,一度是偏僻、贫穷的代名词。

        路是“碎结石”路,水是山洼一眼泉,地是石头缝里抠,连绵的大山阻挡了山里人的脚步。

        “春种一满坡,秋收一箩筐。”76岁的村民霍金凤提及过去,直抹眼泪,“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改变从2001年开始,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当地政府给村里送来了几千棵山东大樱桃树苗进行试种。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六七年过去了,树都长到胳膊粗,还没挂果。焦虑的村民请来了农技专家,经过专家的技术指导,第二年树上便挂了果。

        看着一颗颗红宝石一样的大樱桃,村民们开心不已,可是转眼就发了愁,这果子咋卖?卖给谁?

        “以前,大樱桃一熟,天不亮都上山摘,一次背二三十斤顺着山路下山,不能快,快了樱桃就颠烂了,一口气跑十几里蹲在大路边,等着过路客前来买。刚开始不知道市场行情,一斤卖5块钱心里都高兴。”忙碌采摘的村民李文聚告诉记者。

        “说白了,当时我们就是捧着‘金疙瘩’要饭吃!”村委会主任付建成感叹地说。

        为了改变现状,该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发展思路,先修路通水,后通过举办樱桃节,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大路村,走进樱桃林自己采摘,彻底改变大樱桃“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

        路通了,水来了,热闹的节庆办起来。现在,李文聚再没愁过樱桃的销售问题。“俺们山里的大樱桃,现在全都销往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

        今年他家采摘销售樱桃1000余斤,且在樱桃山上就被抢购一空,按销售均价15元/斤计算,收入1.5万余元。

        霍浩成是本村的贫困户,家里累赘大,出不了远门。“摘一斤樱桃3元,一天能摘20多斤,一个樱桃季连采摘加管护要一个月,我能收入2000多元。后年我家的大樱桃就挂果,以后这日子是越过越甜。”霍浩成笑成了花。

        和霍浩成一样开心的还有本村的40余户贫困户,2016年以来,在包村干部张士信及村“两委”的扶持下,全村64户贫困户除了兜底户,全部栽植了优质大樱桃树苗。目前,村里的大樱桃种植面积也发展到了3000余亩。

        眼下,正是大路村最热闹的季节,来自周边的游客将村里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与成片的樱桃树、挂满枝头的红樱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年‘樱花游’、‘樱桃节’的举行,不仅让产地变成了市场,也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从最初的单纯卖果,发展到现在的农家乐、采摘游‘一条龙’服务。”该镇镇长冯延华笑着告诉记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