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一家河南农业企业在东北扩张发展的故事
一家河南农业企业在东北扩张发展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1-09
|
||
|
||
|
||
|
||
|
||
|
||
|
||
眼下,在我国东北地区,活跃着一批“牧原人”,确切地说,是一批年龄在20多岁到30出头的大学毕业生。但就是他们,却在这人生地不熟而自然环境又相对较差的地方,把总部在河南省内乡县的牧原集团扩张发展的“战略棋子”一个又一个地摆在了黑土地上,初步布局出企业在东北大发展的宏伟蓝图,既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赏,也为企业做大做优、走向世界开辟出崭新的一片天地。
顺应“南猪北养”来到“大东北”
牧原集团是一家集约化生猪养殖规模目前位居国内前列、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现代农牧企业,目前拥有下属公司110余家,总资产300多亿元,员工30000多人,刚刚过去的2017年实现生猪出栏723.7万头;所属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市值位居河南前列,总市值达600多亿元,且2017年涨幅居河南之首;产业布局面向全国,企业养猪呈现集群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特点,正探索迈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规模化效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全国同行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董事长秦英林蝉联“河南首富”。
在国家对东北地区玉米产业结构和收储作出政策性调整的情况下,牧原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南猪北养”的战略号召,于2016年上半年开始挺进东北扩张发展,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已建立子公司25家,并已有部分子公司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
“牧原来到这里发展,正契合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牧原黑龙江大区总经理齐志说,“黑龙江已将畜牧业作为全省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力争使全省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省里正按照龙头企业牵动战略而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强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而牧原无论在标准化规模养殖、食品安全控制,还是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被国家认可的成熟经验……”
深冬时节,记者走进东北寒冷的世界里,看广袤的田野银装素裹,看白茫茫的世界孕育着的祖国“粮仓”,聆听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牧原故事”,深切体验出牧原在这里发展所拥有的良好而浓烈的氛围,让你不得不为牧原在这里开辟新的疆场所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倍感欣慰。
走出龙江大地的齐志信心十足返乡创业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唱衰之音针对的是近些年经济走势持续低迷的中国东北地区。而2016年以来,牧原集团进驻东北地区扩张发展,以自己实实在在的投资发展赢得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齐志,这位黑龙江的小伙子,2011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河南,选择了牧原,立志要闯出一番新天地。近年来,他先后在牧原河南总部和牧原湖北钟祥子公司打拼。2016年7月,他高擎牧原扩张发展的大旗,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任牧原黑龙江大区负责人,开始了牧原在龙江大地的项目建设。
“家乡现在的发展环境非常适宜创业创新,我决定回归龙江大地,一为牧原开疆辟土创造更大价值,二为家乡人民谋福利。”齐志对记者说。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也几乎和齐志一样年龄不差上下、大学毕业就走进牧原、已在中原大地为牧原集团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亚杰、李鹏、孙坤等也举旗率兵北上,在吉林、辽宁等地安营扎寨“招兵买马”,让牧原集团发展的大旗在东北大地上空猎猎飘扬。
据齐志介绍,黑龙江大区尽管2016年8月才正式建立机构、开展项目建设,但截至目前已成立7个子公司,并仍有六七个县正在洽谈项目进驻。
“别看我们‘开张’时间短,但很快就可为公司实现利润了,预计2018年就可实现利润3100多万元。”看上去,齐志信心十足。
在记者采访期间,齐志还马不停蹄地联系一些县的主要领导。“这边气候特别,不同我们内地(齐志已把企业总部所在地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了),一年只有半年的施工时间。”齐志说,“眼下尽管是隆冬,但咱必须为明年新成立的公司、新开工的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啊!”
“只要你有实力真投资,真发展,地方党委和政府包括社会各界就一定会大力支持你。”齐志讲述着牧原在这里发展赢得地方政府支持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他说,我是东北人,但我不袒护东北人,实践证明,这里现在的投资环境很好,不然,我们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地域生疏而气候环境又很特殊的地方,这么快就能达成利润目标。
在“北大仓”建设“世界最大”养猪场
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堪称中国的“北大仓” ,牧原集团致力在这里建设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
“县委、县政府之所以看好牧原集团,并对牧原集团项目的入驻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主要是因为牧原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他们的资源化利用环保技术,势必会带动提升畜牧战略支柱的产业水平。”林甸县畜牧局局长张立阳和记者交流时说,县里曾组织考察团深入到牧原集团的原始创业地河南省内乡县考察调研,非常看好牧原集团项目,尤其看好牧原集团成熟的资源化利用环保技术。
牧原集团正在该县鹤鸣湖镇建设的单场规模40万头的养殖场也是目前世界单体养殖规模第一的大场,目前正紧锣密鼓建设中。
“尽管目前项目还没有全部建成,但企业就已利用总部‘5+’扶贫全覆盖的模式,对全县407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扶贫全覆盖,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该县县长张希发说,“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牧原集团有这么强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绝对无条件给以保障!”
该县红旗镇,承担着林甸牧原20万头规模的建设任务,镇党委书记聂志新讲述着牧原员工们“百姓利益至上”的诸多故事,他说,牧原集团从一开始就把企业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在一起,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牧原在这里扩张发展。
尽管该场2017年5月开建,夏季又遇阴雨天,但2017年10月已部分实现投产,完成装猪3000头,2018年春节前将实现装猪20000头。“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么快的建设速度是根本不可能的。”林甸牧原负责人杨贵说。
据杨贵介绍,项目开工建设期间,大庆市长石嘉兴、已调任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的原市委副书记张亚中就带着职能部门前来考察调研;林甸县委书记晋伟、县长张希发更是多次深入项目地,了解项目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 县里积极兑现承诺,无论项目地与高压电源有多远,县里都保证把高压线路无偿架设到项目地,已累计架设高压线路30公里;按照省级公路建设标准,对通往牧原已开建的一场、二场场区的4.85公里的道路建设每公里补贴150万元,每场两个机井补贴10万元……“一个贫困县,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能及时兑现项目签约时的承诺,确实难能可贵。”
“市县之所以对牧原集团项目这么重视和支持,就是真诚期待牧原集团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带动当地农业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该县县委书记晋伟说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于2017年3月的林甸牧原,20万头养殖规模的一场和40万头养殖规模的二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已经建成10万头养殖规模。
这里的养猪场建设速度惊人
到黑龙江看牧原,你一定要去看龙江县牧原,看一看他们在这气候寒冷的东北,是怎样创造了3个月就建成投产的奇迹。
龙江县不仅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著名的杂粮产区,素有“绿色米业基地”和“绿色肉羊之乡”的美誉。而且工业基础雄厚,并有国内外一批大企业如中粮集团、国能集团、中广核电集团、辽宁宏大钼业、鞍山泰龙、北疆集团、益民集团等多家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所以,牧原进驻黑龙江的“首站”就选在这里。
李鹏飞,这位生长在牧原创业地河南内乡、年仅28岁的大学毕业生,在龙江子公司成立前就来到这里做筹备工作,一干就是一年多,尽管心爱的恋人远在河南总部,但除了工作之便,他是真的没回去和恋人团聚过一次。他说,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都把牧原的项目当做自己的事在干,我们牧原人岂能懈怠?
李鹏飞对当地对项目的支持记忆犹新:流转土地,乡村干部和你一起不辞辛苦;场址选在哪里,进场道路路面窄不利于生产,地方政府就免费为你加宽基础路面,并确保施工场地路通、电通、水通;龙江4场2016年10月开建,年底就有一批猪舍建成投产,为了保证道路通达安全,县政府按省道标准无偿给企业专修了一条3公里的油路;无论是养殖场、饲料厂、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前,县里都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一切手续办好交到企业手中……齐齐哈尔市委常委、龙江县委书记王兆宪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明确要求全县各部门全力支持牧原发展,全县上下真正把这一要求落到了实处。
毫无疑问,生态优美的龙江县之所以倾全力支持牧原集团在这里上项目、求发展,就是要让国内业内有影响的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在这里早生根、早开花、早结果,从而为县域经济的振兴崛起夯实实力。王兆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正是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牧原集团2016年10月才开工建设的猪场,当年年底就能部分建成并实现装猪生产。建设速度的背后,凝聚的是牧原儿女的心血,更凝聚着地方党委、政府用积极作为、善于作为的品质而营造出的良好政商关系。
据悉,龙江牧原规划投资建设15个养殖场,目前已开工建设3个,规划规模100万头,已建成投产规模22万头。李鹏飞说,2018年,我们计划再新开工一批养殖场,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就绪。
和黑龙江牧原建设速度好有一比的还有吉林牧原、辽宁牧原等。“不来东北不知道,一来确实是耳目一新,这里的投资环境确实很好,并不像前几年人们所说的那样。”吉林牧原总经理李亚杰说,“承载东北振兴的良好发展机遇,好的项目一定会在这里造福于民并赢得良好回报,我们有信心把东北建设成牧原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通过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良好经商环境下的企业担当
“创造价值,服务社会”是牧原集团的核心价值理念。牧原集团从创业之初就坚持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工作,在全国影响广泛。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略中,牧原集团创新作为,积极创新,实施的“龙头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帮扶扶贫模式已走向8省17个县,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优秀民营企业奖,董事长秦英林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走进东北黑土地,良好的投资环境,让牧原集团多了一些感动,更多了一些担当的本分。所到之处,无论项目建设进度如何,企业都把精准扶贫和社会公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与企业发展一道强力推进。
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贫困户4076户,项目开工不久,企业就安排专人主动和县上对接精准扶贫工作,使全县所有贫困户享受到了“5+”扶贫模式的“分红”实惠。今年元旦前,已向贫困户颁发首批扶贫分红款225万多元。在黑龙江,像林甸县一样,如今,已有兰西县、富裕县、克东县、龙江县、望奎县等国家级贫困县的415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牧原的精准扶贫模式而获得企业持续时间较长的扶贫分红。
像林甸扶贫一样,辽宁牧原、吉林牧原、内蒙古牧原也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帮助下,把精准扶贫的“5+”模式做得风生水起,让诸多享受到牧原扶贫实惠的贫困户发自心底称赞牧原“这家企业,就是咱老百姓的企业”。
“让财富回归本源,把责任担在双肩。”这是在中央电视台“特别的牵挂”2017脱贫攻坚奖颁奖晚会上,评奖组委会给予秦英林的颁奖词。未来几年,牧原儿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建设越来越多的子公司,发展越来越壮美的现代化生态生猪养殖规模,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追求的目标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牧原集团,既然选择了东北,就一定会把东北振兴装在心中;而东北,既然选择了牧原集团,就一定会助力牧原集团为养猪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期待着牧原儿女勇立东北振兴的历史潮头,为人民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壮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