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子育村:产业兴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子育村:产业兴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19-04-22 2019年4月17日 南阳日报 A6版:三农聚焦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22

    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本是一个贫瘠的小村庄,属于国家级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笔者再次走进这个小山村,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已化作当地干部群众强村富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离子育村村部右边100米,是村党支部利用闲置土地改建而成的仙鹤纸业扶贫车间,有能力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在这里,笔者见到了正在务工的张定林。
    张定林今年76岁,1996年唯一的闺女产后大出血,死在抬下山的路上。他住在半坡上的3间土坯房是1971年建的,年久失修,下雨天外面不断线,里面扯成串。之前靠种田维持生活,一年不过几千元收入。精准扶贫后,他被确定为贫困户。张定林年纪大,干不了重活,安排他在车间打扫卫生。“咱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分了新房子,3亩荒坡地一年土地流转租金390元,光伏发电一年分红3000元,加入合作社每年也能分红3200元,扫地每月还挣1200元。”张定林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不能光靠国家帮,自己挣钱最体面。”
    “扶贫车间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000元的租金收入,还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些外出务工的妇女都回来了。”子育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介绍。
    村党支部牵头,建立起“支部+合作社+农民”的“三结合”致富链,利用荒山荒坡逐步发展壮大核桃、小杂果等特色产业。2018年村里又成立育澍种植合作社,间作套种了1500亩油橄榄和迷迭香,带动50户贫困户入社分红。如今全村的贫困户人人是股东,家家有产业。
    “以前子育村穷,是因为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现在好了,近3000亩核桃基地、400多亩小杂果、1500亩的油橄榄和迷迭香,为发展生态旅游带来新契机。将来,在山、水、田、园上做文章,打造乡村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镇长邢永海对子育村的发展满怀信心。
分享